【換日線現場】除了軍事與戰火,這些也是真實的以色列

作者: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這幾天看到以巴衝突的新聞,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火箭,並派出逾千名戰士,突襲以色列南邊城鎮,殺害多名軍警與平民。以色列也不甘示弱正面回擊,空襲加薩走廊(Gaza Strip)一帶,雙方死傷慘重,這次的衝突更被稱為是「以巴 50 年來最嚴重的軍事危機」。

每天在新聞上看到怵目驚心的以巴衝突報導,心情相當沉重,也喚起我今年 5 月中造訪以色列的經歷。記得當時距離我們出發前幾天才剛發生武裝衝突,讓我們遲疑是否該如期前往。不過當時得力於以色列的鐵穹系統(Iron Dome)和埃及的斡旋,以巴雙方在 5 月 14 日便達成停火協議。

位在耶路撒冷的大衛之城(The City of David)。圖/劉郁葶 提供
位在耶路撒冷的大衛之城(The City of David)。圖/劉郁葶 提供

對比 5 月的以巴衝突,這次明顯嚴重許多。一向以「科技軍事」自栩的以色列,過去引以為豪的鐵穹系統似乎失靈,各地被飛彈轟炸、烽火連天。此外,哈瑪斯的攻擊竟也延伸至耶路撒冷、特拉維夫(Tel Aviv)等觀光客眾多的地區。

看到它國旅客在此次衝突中喪生,令人感到相當震驚與難過。另一方面我也暗自慶幸,當時去以色列沒有遇到戰爭。不過,到以色列旅遊是否真的很危險?沒有戰火時,當地的生活又是如何?以下分享我今年 5 月走訪以色列的觀察。

在以色列街頭,幾個青年開心唱跳西洋流行音樂。圖/劉郁葶 提供
在以色列街頭,幾個青年開心唱跳西洋流行音樂。圖/劉郁葶 提供

唱歌、逛街、曬太陽,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

抵達以色列前,我對這裡的想像是軍事感濃厚,處處皆有堡壘、防空洞,街頭氣氛肅穆,瀰漫著戰爭隨時要開打的緊張感。

長者靠在木椅欣賞風景。圖/劉郁葶 提供
長者靠在木椅欣賞風景。圖/劉郁葶 提供

但實際上,當我走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廣場,看到的是附近商店與餐廳林立,輕軌緩慢移動,交通便捷且有秩序。人們坐在室外吃飯、曬太陽,一派悠閒。年長者靠在廣場木椅欣賞風景,小孩在裝置藝術上蹦蹦跳跳,幾個青年正在彈鋼琴、打鼓,自信地唱著流行音樂,吸引大眾圍觀,氣氛歡樂。

錫安廣場附近的街道,掛滿紅、黃、綠、藍等多彩的紙傘。圖/劉郁葶 提供
錫安廣場附近的街道,掛滿紅、黃、綠、藍等多彩的紙傘。圖/劉郁葶 提供

除了愜意的氛圍,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當地人的友善。當時我不太會操作買票機,便向身邊的以色列路人請教。即便他們不太會說英文,卻努力以比手畫腳的方式教我怎麼買,希望幫我解決問題。

親切熱情的路人與愜意自在的生活氛圍,都讓我對以色列產生好感,也發現這個以軍事聞名的中東國家似乎不像大眾媒體描述得如此危險恐怖;原來這裡歲月靜好時,大家也會唱歌、跳舞、曬太陽、閒話家常,與你我無異。

在以色列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持槍的軍人,圖為 Kebab 店。圖/劉郁葶 提供
在以色列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持槍的軍人,圖為 Kebab 店。圖/劉郁葶 提供

沒有看錯,眼前的都是真槍實彈

不過走在街上,愜意的生活氛圍中還是能感受到以色列對國家安全的重視。

以色列全民皆兵,所有公民(排除阿拉伯人)不論男女,滿 18 歲一律需要當兵,男性服役至少 32 個月,女性至少 2 年。當兵結束後,他們可以選擇升學、工作,或繼續當職業軍人。

這些軍人們不論男女,穿著墨綠色的制服持著槍,出現在各種地方。印象深刻的是,有天我去參觀「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當時數十位軍人也在博物館內參觀。

當我坐在椅子上休息,其中一位軍人也坐下來和身邊的軍人朋友聊天;此刻的我眼角餘光瞥見他的槍隻斜掛在身上,心情相當緊張。槍口距離我的大腿僅有 3 到 5 公分,第一次感受到離真槍如此之近。

但以色列的軍人並非如想像般地嚴肅不可親近,當我禮貌詢問能否合照時,他們皆表示歡迎。因為隨處都能看到軍人守衛這座城市,當我晚上一個人走在耶路撒冷,也不會覺得害怕,反而感到格外安心。

耶路撒冷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每年吸引大量的信徒與觀光客前來朝聖。圖/劉郁葶 提供
耶路撒冷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每年吸引大量的信徒與觀光客前來朝聖。圖/劉郁葶 提供

因帽子字樣被安檢人員攔下

除了對當地治安的重視,以色列對周圍國家更是相當敏感,時時戒備。其中備受矚目與爭議的地方莫過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 3 個宗教的聖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每年吸引大量的信徒與觀光客前來朝聖。

耶路撒冷的舊城區被分為 4 個區,不同區域呈現不同民俗風情。圖/劉郁葶 提供
耶路撒冷的舊城區被分為 4 個區,不同區域呈現不同民俗風情。圖/劉郁葶 提供

耶路撒冷的舊城區劃分為 4 個區域:穆斯林區、基督徒區、猶太區和亞美尼亞區,不同區域呈現不同民俗風情。其中最著名的景點西牆(Western Wall)位於猶太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猶太人祈禱和朝聖的地點。每當猶太人想起千年來猶太族群在世界漂泊,被排擠、孤立、譏笑、驅趕的命運,如今終於回到神所賜予的土地,便經常在西牆前哭泣,因此西牆亦有「哭牆」的別稱。

在進入西牆前,必須先通過安全檢查,左方為男性區,右方為女性區。圖/劉郁葶 提供
在進入西牆前,必須先通過安全檢查,左方為男性區,右方為女性區。圖/劉郁葶 提供

在進入西牆前,需通過像機場的安檢,將背包放上輸送帶、人走過安檢門。當時我戴著一頂在約旦(Jordan)買的帽子,上面寫著「Jordan」幾個字,沒想到竟被安檢人員攔下。安檢人員嚴肅地告訴我,不能把這頂帽子戴在頭上!必須把它收進背包裡,依約照做後才准許我進入西牆。

事後上網查資料才明白,由於西牆過去是約旦人的土地,1948 年以阿戰爭後,約旦控制西牆,開始了長達 19 年禁止猶太人前往的限制,直到 1967 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才占領老城。因此以色列對約旦相當敏感,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光是有約旦字樣的帽子,都不被容許出現。

以色列出入境的安檢被稱為是「全球最嚴格」。圖/劉郁葶 提供
以色列出入境的安檢被稱為是「全球最嚴格」。圖/劉郁葶 提供

安檢是全世界最嚴格

除了對周邊國家的警戒,以色列出入境的安檢被稱為「全世界最嚴格」。不論是出入境以色列,都嚴禁攜帶空拍機,同行友人臨時發現這項規則,趕緊託人將空拍機從約旦運回捷克。

記得當時,我們是從「以約關口」陸路進入以色列,通關過程繁瑣,全程花費約 2 到 3 小時。輪到我通關時,要走一個特別的「女性」通道,並站在中間高舉雙手,安檢人員會拍照存證,並詢問我來以色列的目的。或許因為我是亞洲面孔,一看就是觀光客比較「安全」,安檢人員沒問太多就讓我入境,對比之下一旁阿拉伯面孔的人就被盤問許久。

入境以色列時,入境章是被蓋在「白紙」上而非護照上。圖/劉郁葶 提供
入境以色列時,入境章是被蓋在「白紙」上而非護照上。圖/劉郁葶 提供

特別的是,因為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關係不佳,入境時護照若被蓋上以色列的入境章,未來去其它阿拉伯國家如伊朗,除了極可能被拒絕入境外,還可能被找麻煩。因此,以色列當局會將入境章蓋在一張「白紙」上,而非直接蓋在護照上,避免這類問題發生發生。

除了入境外,以色列的出境檢查也相當嚴格。曾聽聞有人分享,因為在機場被盤查數個小時,最後搭不上飛機。為了避免類似情況,我決定提前 3 個半小時抵達機場辦理出境,不出所料,以色列安檢人員鉅細靡遺地詢問:「你有同伴嗎?叫什麼名字?他/她在哪裡?」、「你的行李是在哪裡打包的?從打包到現在過多久了?」、「路上有人請你運送東西嗎?」等等的問題。

此外在檢測隨身行李時,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安檢人員滴水不漏地拿金屬探測器,把筆電、行動電源以及背包裡裡外外仔細地掃過一遍,實際感受以色列「全世界最嚴格安檢」的稱號。

希望以巴衝突盡快平息,人民能夠回到日常生活。圖/劉郁葶 提供
希望以巴衝突盡快平息,人民能夠回到日常生活。圖/劉郁葶 提供

這一趟的以色列行,對我而言不只是一生難忘的回憶,也讓我深入探尋本次的以巴戰火未起時的面貌。祈願戰爭盡快平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以色列能再次向世人展現在森嚴守備下,人們的友善與活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除了軍事與戰火,這些也是真實的以色列》,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人的以色列婚禮

現在,以色列已經征服耶路撒冷──猶太學者的沉痛告白:我們能否在帝國的世界,以另一種方式當人?

作者簡介:

劉郁葶,政大新聞系畢,獲捷克教育部MEYS獎學金,目前在捷克查理士大學當訪問學生,主修公共政策。近期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撰寫捷克移民、媒體、轉型正義、文化遺產等主題的文章。經營《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分享在捷克的學習、生活與社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