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到歐洲後才知道,台灣的安全很可貴

作者: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前陣子,看到臺灣留學生在匈牙利遇害的新聞,讓同樣在國外唸書的我,感到震驚與遺憾。在國外,時不時耳聞一些不安全的事件。最常見的就是護照與錢財被偷走,之前聽聞有人在巴黎地鐵遇到搶劫,還有人在「台灣歐洲交換學生」社團分享,在米蘭被黑人包圍扯頭髮、搶奪手機的恐怖經歷。

雖然相較歐洲其他國家,捷克相對安全,在全歐洲安全排名名列前茅,而我目前在捷克也未經歷被偷或搶。然而,偶爾還是耳聞一些危險的例子,例如曾有歹徒半夜潛進宿舍,趁朋友熟睡,將其護照、信用卡與現金偷走。此事看似只是財務損失,但細思極恐,若對方能不動聲色進房間,那也代表可能做出其他傷害行為。

隻身在外自保「五要」

這些事情都讓我戒慎恐之,對身邊的人事物更有警覺性,進一步反思:究竟臺灣學生在海外該如何保障自身安全?遇到問題時,有哪些管道可以求助?以下提供一些保護生命與財物安全建議,供即將前往海外唸書或工作的國人參考。

一、遇緊急事件,向當地警消與臺灣辦事處求助

以捷克來說,在學校的迎新線上說明會,學務處即告知:報警打 158、消防打 150 等資訊,有任何問題亦可聯繫國際學生事務處。除了向當地求助,臺灣在世界多數國家內皆有設立辦事處,遇到緊急危難可尋求協助。

我在去各國旅行前,通常也都會先查好當地臺灣駐地辦事處的地址、電話與上班時間,以備不時之需。臺灣辦事處提供「急難救助服務」,所謂的急難包含「遭搶劫、偷竊或詐騙」、「生命遭受威脅」、「交通或其他意外事故」、「因病就醫、住院或亡故」、「被拘禁、逮捕或拒絕入境」,以及「遭遇天然災害」皆在範疇。

若不幸遇到使館「非上班時間」,可撥打 24 小時緊急電話,或歐盟通用急難救助 112,以及聯繫臺灣外交部。

二、事前做功課,避開潛在危機

網路上有許多過來人分享寶貴的經驗,因此到當地讀書或旅遊前,最好先上網爬文。例如,我在前往巴黎旅遊前,看到有人分享:「搭地鐵時絕不要站在門邊」,小偷會趁開關門的瞬間搶了手機就跑,既反應不過來也追不上。後來我坐在遠離門邊的位置,並隨時注意周遭環境,就沒遇到上述情況。

同時也看到有人分享,在義大利觀光景點,若遇到賣手環的人上前搭話:「How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時,請不要有任何回應。因為這看似熱心交流,實則要套牢手腕,強逼你買下手環。後來在米蘭,果真看到有人被糾纏不清,好在我事先讀到這些警語,一概不接觸、不回應,這些人也放棄纏上我。這些網路資訊,都幫助我預知當地的治安情形,提前做準備並避開危機。

三、定時更新近況,告知友人與家人行程

在國外生活,別忘了跟家人朋友更新近況。聽聞一些海外學生,為了避免家人擔心,覺得「遠水救不了近火」,而選擇隱瞞家人自己的行蹤。但我認為,最好還是讓家人、同在海外的朋友知道自己的近況,一旦遇到問題,他們比較容易聯繫當地資源,自己有機會更快脫險、獲得協助。

四、把門鎖好,掌握防盜秘訣

自從聽聞闖空門事件,我每天睡前一定會檢查門鎖,確定有鎖上、鎖好才睡,無論是住宿或外宿都要注意這點。此外,為了人身安全,我也隨身攜帶口哨,遇到危難時能大聲求助與恫嚇對方。

在財物保管上,出國前我也特別買了一條掛繩,將手機掛在胸口前,可防偷防搶。因為將手機放口袋很危險,若在路途上被摸走,自己可能渾然不覺。我也準備一個貼身腰包,旅遊時將護照、現金、信用卡放在其中,因藏身於衣服下,財不露白,避免有心人士靠近。另外,由於青年旅館通常沒有提供鎖頭,我都會準備幾個密碼鎖、鑰匙鎖,在夜晚睡覺時,將重要物品鎖在櫃子或行李箱中。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歐洲國家並不像臺灣一樣到處設有監視器。若發生偷竊事件,未必能調出監視器畫面,且警察的態度未必積極,要做好高機率找不回來的心理準備。切記,外出時東西不要離開視線範圍,因若把背包、貴重物品留在原位,即便是短暫離開,回來時恐怕已不翼而飛,因此物品一定要隨身攜帶。

五、身上財物分開放以分散風險

所謂「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信用卡、現金、證件最好分開放,避免一發生偷竊,東西全部遺失,連備用金都沒有。

舉例來說,上個月受到一名臺灣人的委託,他來布拉格旅遊時,不小心掉錢包在巴士上,希望我幫忙寄回臺灣。而他的錢包內,放有超過 20 張的卡片,有好幾家銀行的信用卡、健保卡、身分證、駕照、Costco 會員卡及現金,讓我看了差點暈倒。暗自心想,還好有找到,因為若沒找回來,不僅卡片可能被盜刷、損失慘重,重辦所有證件的手續也會相當麻煩。

外出「四不」要注意

上述提到的建議,是可預先做的準備。另一方面,有些情況則要避免:

一、避免接受來路不明的好意

在歐洲,經常會遇到假好意,真詐財的「觀光詐騙」。還記得之前在巴塞隆納旅遊時,有名路人主動與我攀談,並分享手中的椰子片,說:「臺灣是個好國家!送給你!」這時,有人提醒我不要吃,一咬下去對方就會討錢。我轉身還給那位路人,他果真變臉:「你既然拿了就收下」,並纏著我要錢。

去布達佩斯時,我在漁夫堡的噴泉欣賞漂亮鴿子,當時有兩名女子主動靠近,將鴿子放在我的頭上與身上,並說:「來!我幫你拍照。」,拍完後便開口喊要 1,000 臺幣。這些都是典型的觀光詐騙案例,這些人看似主動熱情、樂於分享,實則想從你身上詐取金錢,後來在觀光區遇到這種「熱心」的人,我都保持警戒,對於他們的「慷慨」一律回絕。

二、避免與陌生人單獨相處

之前在約旦旅行時,女性旅伴遇到當地男子假借合照之名,趁機吃豆腐,還邀她單獨進山洞中,觸碰她的胸部,所幸沒有得逞。出門在外,若遇到太過熱情的人,要保持戒心,若對方相邀至隱密處單獨相處,更要再三評估安全性。

三、避免出入不安全場所,必要時偕伴同行

多數歐洲各國在入夜後,車站附近常會聚集無家者和醉漢,即便有三五好友結伴,可能也無法完全確保安全,更何況是獨自一人經過。因此,我會盡可能晚上不經過車站一帶,避免讓自己陷入險境。如果是到酒吧、夜店、成人俱樂部這類較不單純的場所,則最好能和信任的朋友一同前往,彼此互相關照、陪同回家。

四、避免陷入金錢與感情糾紛

在國外盡可能與人結善,避免交惡。例如,借還款應盡快處理,避免陷入金錢糾紛;若在當地與外國人交往,一旦察覺對方有暴力傾向或其他不對勁的地方,就應儘速遠離。

習以為常的安全,實是難能可貴

在國外生活這 8 個多月來,才發覺在臺灣習以為常的便利與「安全」,竟是如此難能可貴。記得以前在臺灣,我曾在爬山時把手機遺留在石頭上,後來發現後急忙回去找,手機竟仍原封不動地留在原處;也曾不小心把身上 3,000 元現金忘在餐廳,所幸被好心的同學撿到,後來到派出所成功取回。

只能說,臺灣十分安全的生活環境,也在無形中「寵」出了我較粗心大意的性格,一不小心就忘記拿走貴重物品,來到歐洲才逐漸改掉原本忘東忘西的毛病。

雖說是老掉牙的話,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這些話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人身在何處都十分受用。謹記做好萬全準備、了解當地生活習慣與文化、時時刻刻保持警戒,切記「健康與安全第一」,掌握好安全防護守則,相信你我能安心享受國外生活!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在臺灣習以為常的安全,實是難能可貴──到歐洲旅遊、留學前,應謹記的「五要四不」》,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有開放的心胸與存款還不夠?想在國外過好生活,須必備這 4 大技能

台灣工傷意外「不意外」?關於車禍,我們是否「畫錯重點」?──10 張告示圖,看澳洲如何捍衛勞權

作者簡介:

劉郁葶,政大新聞系畢,獲捷克教育部MEYS獎學金,目前在捷克查理士大學當訪問學生,主修公共政策。近期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撰寫捷克移民、媒體、轉型正義、文化遺產等主題的文章。經營《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分享在捷克的學習、生活與社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