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基本工資再調漲,韓國人有過得比較好嗎?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全球正迎來從「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到「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量化緊縮)的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升息、緊縮貨幣供給,試圖控制失控的高物價、高房價。同時再加上諸多已開發國家的少子、高齡化趨勢,臺韓兩國近年來面對高通膨、嚴重缺工等經濟問題,都出現不少挑戰,政府和民間,也紛紛祭出不少手段試圖改善這些難題。

台韓基本工資再調漲

例如臺韓兩國針對高通膨下的怨聲載道,都祭出了「調漲基本工資」因應:

如臺灣今(2023)年已將基本工資調漲為月薪 26400 元、時薪 176 元,而政府並預計於明(2024)年再調升至月薪 27470 元、時薪 183 元,大約有 4% 漲幅。

而韓國政府同樣也已拍版決定,將今年全國最低時薪(최저시급)9620 韓元(約新台幣 241 元),於明年再調升至 9860 韓元(約新台幣 247 元),調漲近2.5%。而政府部門人事的基本月薪(以 209 個小時為基準)約落在 230 萬韓元左右(折合新台幣約 5.75 萬元;但仍依各行政單位、區域不同,而稍有落差,如仁川約為 236 萬3790韓元,而濟州島為 238 萬 7407 韓元等)等,試圖控制飆漲的物價,讓人民能好好度過這段通膨陣痛期。

儘管兩國一再調漲基本工資,或多或少引來不同黨派、勞資間的一些口水戰,但大致上仍是「社會共識」,畢竟對於眾多基層工作者而言,這些微的漲幅在當今鈔票越來越薄的時代,甚至難以追趕物價飆升的速度。

首爾現場:「無人商店」因應缺工潮

近日我趁著暑假尾聲、大學授課開學前夕,快閃韓國首爾一趟。除了學術工作所需的資料蒐集、與韓國友人會面敘舊外,也特地走訪當地街頭,實地觀察韓國現今物價通膨現況,並特別針對韓國與臺灣共同面臨的「缺工」問題,一窺韓國現況。

首先,是「無人商店」、「機器服務」的大行其道。雖說臺灣人對於「無人商店」並不陌生,諸如國內有些知名連鎖的便利商店,早已於大都會區創建幾間實驗性店家,台灣各地近來也有不少可愛的「送餐機器人」穿梭於餐聽席間,讓我的韓國友人都感到新奇,但韓國的無人商店,可以說走在「更前端」,早在 2000 年初就有知名的「超級販賣機」等;如今隨著「提高基本工資也請不到年輕人」的商店越來越多,首爾等都會區,更是出現眾多無人商店大行其道的狀況。

例如我於更早之前(約今年四月初)的考察旅程,於仁川居住的旅館旁,已見到「無人」的小型便利商店,店內的冰棒、飲品與小零食等物,皆採顧客「自行(取物)結帳」方式,好節省顧店人力成本。但可惜的是,我在此間店家門口外,看到不少海報上面,清楚地張貼著許多「不肖消費者」身影──只能說這樣的「無人商店」消費形式,還有待時間考驗與改善。

而此次旅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所居住的熱門四星級飯店內,竟也有著「無人店鋪」──理當迎來國內外後疫情觀光財的業者,想必早已規劃好人力,迎接貴賓做生意吧?但在晚上 7、8 點尖峰時刻,卻僅見飯店大廳總共不過兩、三位真人服務 check in 的客人,大廳處供入住顧客即時購買牙刷盥洗用品,或販售泡麵、飲品等的小店家,通通呈現缺工窘境。僅見在結帳櫃臺上,飯店人員擺上一台機器,讓顧客自己刷產品條碼,支付金額結帳。足見當地缺工之嚴重,且以「無人化」經營為應對方式。

小吃價格一年數變,反應通膨嚴峻

此外,當地物價飆漲的現況,透過觀光景點不斷塗改的價格表也可觀察到:諸如先前介紹過的首爾知名明洞路邊攤價格之飆漲,已讓不少外國旅客大感吃不消。連同這次陪伴的韓國友人也好奇問我,怎麼外國人都喜歡來明洞?因為當地人早深覺明洞小吃價格過高,現在少有當地人前來此處一逛。

的確如此,舉例而言,3 年多前明洞一支烤雞肉串(닭고치)約 3000 韓元(約新台幣 75元),如今舊地重遊,早已漲至 5000 韓元(約新台幣 125 元),漲幅近60%,讓人十分有感。

而細觀這些做生意的店家,其看板處的價格表時常塗抹,價格一層又一層浮動疊加,讓來自臺灣的我深具「既視感」!而即使來到非觀光地的坊間店家,舉目一望,無論是飲料店或烤肉店的價目表也往往如出一轍,讓人大嘆通膨衝擊──當地友人分享,近一兩年他們早習慣業者不時反應成本,以「時價」不斷調高價目表。

左為坊間塗改價格表的燒肉店,右為坊間塗改價格表的飲品店。圖/陳慶德 提供
左為坊間塗改價格表的燒肉店,右為坊間塗改價格表的飲品店。圖/陳慶德 提供

最後,在全球超商密度最高的韓國(臺灣則位居全球第二位),是外人觀察當地經濟、物價脈動最直接處。而耐人尋味的是,相較 3 年多前,店內商品價錢都已有所「微調」、漲幅約均在 30% 以上外,其促銷手段也有改變。如以前便利商店內長期「買一送一」的飲品銷售手段,迄今多變成「買二送一」,成了所謂的「變相漲價」,求優惠的消費者,如今得多花上買「一件」的支出。

超商內已成主流「2+1」促銷手段。圖/陳慶德 提供
超商內已成主流「2+1」促銷手段。圖/陳慶德 提供

話說回來,臺韓兩國相距不遠,且兩國產業、社會現況相似處不少,且近年來臺韓多做比拚,不論是基本工資、國策方向(如防疫時期的抗疫方針)、文創產業與近似的半導體等產業,而今重遊韓國首爾,觀察到兩國同樣面對的缺工、通膨等現況,其當地所興起的缺工應對方式,抑或物價通膨所引發的消費現況,讓人好奇,這些場景是否即將(或已經)發生在臺灣國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小吃攤改「時價制」、無人商店風行──首爾現場,高通膨下的城市風景》,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財經科普】日圓「跌跌不休」的真相,與日本難解的經濟危機

【澳洲缺工危機的真相】時薪 1800 徵洗碗工、機票簽證費全免⋯⋯問題是,你敢來嗎?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關鍵評論網」與《遠見雜誌》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