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澡堂裡的日本人,既開放又保守

作者:Aki Chiu/不機智的海漂生活

在今(2023)年上半年,矽谷科技公司宣布一系列血流成河的裁員潮時,基於我多年累積的公司福利與假期,我不合時宜地展開了長達 40 天旅居日本的日子。原先焦躁與不安的情緒,很快地在我抵達東京機場後,被久違地感受到的日本文化所帶來的驚訝取代。

對多數臺灣人來說,日本是個既特殊又熟悉的存在。然而,對我這樣作為不懂日文且對日本文化了解不深的人而言,在這為期一個月的旅居生活中,卻是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日本多重面向的特質。惟我經驗有限,對於文化的認識建立在個人觀察之上,以下分享僅供參考。

「保守的」日本與「開放的」澡堂文化

在京都旅居的日子裡,我每天的例行公事便是到社區的錢湯(大眾澡堂)裡泡湯,洗去一日累積下來的塵埃與疲憊。提到大眾澡堂,許多人都熟悉日本澡堂特有的「全裸泡湯」的規定,即便對同樣擁有溫泉地貌的臺灣人而言,需要與陌生人共享同一空間、全裸入浴也是極其罕見的。

我個人認為,大眾澡堂在日本是個有趣的存在。因為耳聞日本人相當重視距離感,然而,日本人從小卻習慣了這樣一個需要「開誠布公」的空間。這似乎與我印象中日本文化注重的外在形象,以及人際距離的特色不太符合。

《口罩依賴症》這本書中提到,日本年輕一代的人傾向於以口罩作為防衛工具,刻意拉遠與他人的距離以減輕社交壓力。這樣的心態轉變能從目前日本街頭常見的「獨食餐廳」或是「一人 KTV」、「一人漫畫室」可見一斑。

同時,在街上也經常能看到戴著口罩、以帽簷低頭遮面的日本人,似乎這樣做的每一個人,都正盡力減少需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然而,一旦掀起了大眾澡堂的布簾,我們卻仿佛走入了另一個文化空間──可見成群結隊和家人朋友,無論老少都坦誠相見的日本浴客們。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澡堂大廳遇見一名身著全身黑衣、戴著黑帽、口罩的年輕女性。她相當寡言,在與櫃檯互動時幾乎沒有發聲,一氣呵成地以點頭、搖頭示意的方式結帳進入澡堂。

然而,在浴場裡的她,卸下一身「武裝」後,卻是相當友善積極地一一向浴場裡的阿姨奶奶們寒暄問好,甚至在氤氳的霧氣中,還與外國人的我推薦了幾家京都巷內的美食。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出門時不畫精緻的妝容可能被視為不禮貌的日本女性,在澡堂卻可以自在地赤身裸體,來面對自己的街坊鄰居。在眾人都一絲不掛的大眾浴池裡,似乎連過去所傳聞的日本人的疏離感,也如同被褪去的衣服般,在這神秘空間中消失了。

刻意維持的禮貌與距離

在日本旅遊時,我經常在公共區域看到一句日語「めいわくこういげんきん(迷惑行為嚴禁)」,翻譯成中文即為「請勿做任何會造成他人困擾的行為」。很多公園裡的看板往往只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更多的補充。然而,究竟何謂「迷惑行為」呢?

我與在日本居住多年的朋友討論此話題時,他們笑稱實際上這是日本文化中慣用的「群體壓力」。這種不明確的界線使人必須更加謹慎,因為總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在公開場域裡越過了隱形的「線」。

這個後設地推敲別人會給自己異樣眼光,而提早約束自己正在做的行為,其實貫穿了日本文化中禮儀的核心。而這由明確約定成俗的文化,逐漸轉變至對他人觀感的微妙考量。

然而,無盡地對他人想法的猜測,也變相成為了無盡的自我約束。因此,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日本,常見有人戴口罩、戴帽子或身著全身黑衣以避開人際互動,以減輕社交和社會壓力的行為。

結語

只能說無不在的潛規則,成了我對日本文化觀察後所標記的個人註解。在日本,文化潛規則猶如在玩踩地雷遊戲一般,我們必須得大量地觀察、小心推敲,然後謹慎地行動。畢竟,若稍有不慎,我們似乎就會成為了擁有「迷惑行為」的人,從而招致他人的異樣眼光。

又回想起那間我常造訪京都巷口的大眾澡堂,也許眾人脫下了的除了外衣外,在那個霧氣繚繞的空間裡,我們也終於從他人目光和壓力的束縛中,暫時性地解脫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日本滞在 40 天,我在京都錢湯裡窺見日本人的「矛盾文化」》,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歷經 35 年觀察,一個日本人眼中的台灣

「別用西方觀念理解日本,那是白費力氣!」──一個外國記者在日本的「震撼教育」

作者簡介:

Aki Chiu,在陰錯陽差不小心踏上了海外工作的旅程,作為「海漂仔」至今依然在不同文化、語言與多元的衝擊下慢慢找到生活的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