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男人如何克服「陪妻子留學」的孤獨?

作者: 張 J/旅行沙舟

2021 年夏天,妻子申請上美國西北大學研究所,準備一圓留學夢。彼時正值全球疫情肆虐、台灣疫苗短缺,身為社群創作者的我,心中牽掛她的安危,於是沒有任何猶豫,決定放下台灣的工作,陪她一起赴美,互相照應,共度一年的異地生活。

「婦唱夫隨」的這一年,我將有趣的外國日常與旅程化為圖文故事,在社群分享,讓讀者看得津津有味。表面上過得亮麗精彩,實則不乏壓力與挑戰,畢竟我們是來生活,不是來享樂的。妻子律律身負此行主要的求學重任,而我,則首度在人生中扮演「陪伴者」的角色。

陪伴者的挑戰

主角壓力大,其實陪伴者的壓力也不小,更多的,來自於心理層面。畢竟遠行的主因不是唸書或工作,而是專程的「陪伴」。

陪伴者首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觀感」問題。一些人聽到我要陪妻子過來,第一句話是:「那你要幹嘛?

畢竟我們還不需育兒,沒那麼多事好忙。再者,現今社會的男性陪伴者較少,男人被認為該以個人事業或目標為主,免不了會受到不少傳統觀感檢視的眼光。

再來第二大挑戰,則是「孤獨感」。這一點,尤以異地的陪伴更為強烈 。來到一萬公里遠的地方生活,沒有人認識你。看著另一半常常參加學校活動或同學聚會,有社交重心,自己的日常則是穿梭於超市和家裡,唯一認識的只有大樓管理員,內心不免產生疏離之感。直到成為「主夫」與「煮夫」後,我才明白了母親當年的心情。

我的應對之道

面對這些挑戰,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心態上「肯定自己的價值」

陪伴者並不是依附者,而是值得尊敬的付出者,他(她)們善用自身的彈性,自願成為家庭的後勤、成就另一半的事業和功績,使其無後顧之憂。

古代戰爭裡,決定勝負的關鍵,往往在於後勤部隊的補給。楚漢爭霸中,坐鎮關中、操持後方的蕭何,被劉邦視為功績第一的開國功臣。放至現代,每個家庭的後勤部隊,也理當受到肯定與珍惜。

心態上站穩腳步後,再來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活」。

首先是「設定個人目標」:陪伴者並不代表無法擁有個人目標,對於自己,我始終都有事業上的期許,將美國之旅視為轉型數位遊牧的契機,因而在煮飯之餘開啟了線上讀書會、文字力服務和社群經營業務的嘗試,用一年時間,慢慢建立了不受距離限制的工作模式。

如果你是繁重家務的操持者,時間不多也沒關係,個人目標不僅僅侷限於事業工作,也可以是興趣的耕耘或學習,目標或大或小不重要,重點在於培養屬於「自己」的生活重心,不事事遷就他人。

有了個人目標後,再來是「建立個人社交圈」:你的世界不應該只圍繞著一個人轉,多一點自己的空間、多一些社交自主權,對夫妻彼此都好。

在美國,當我過了一陣子只認識大樓管理員的生活後,便開始主動參加社區活動、認識鄰居,與他們保持好關係,生活方便互相照應。後來也融入了母校成大在北美校友會的圈子,認識在地校友,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小天地。社交圈帶給我非常豐富的收穫和經歷,我和妻子有時會偕同參加對方圈子的局,兩個人可以延伸各自的觸角、增色彼此的世界,而不再只是依靠單方面的索取和給予。

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後,我的陪伴者身分才算真正走得安穩。這一年的異地之旅,迎來了變化與挑戰,也帶來了養分與啟發,讓夫妻的相伴之路得以從中歷練成長。

家庭是一個 team,我們各司其職,扮演好恰當角色,相互扶持前進,但每個人仍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貢獻也有各自的世界,沒有誰該依附於誰。

一段平衡的關係,才能不費力氣地走得長遠。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我陪妻子留學圓夢:如何克服「男性」陪伴者的孤獨,成為彼此的夥伴而非包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點」

回答一個常見的問題:身為台灣女人,你會想跟印度男人談戀愛嗎?

作者簡介:

張 J,台灣高雄人,成功大學奈米科技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世界第一大半導體ASML艾斯摩爾工程師、世德工業營業經理。10年職涯走訪 30 餘國,曾派駐紐約。工程專業、亦酷愛感性文字,在網路上發表作品,累積數萬人追蹤,因而出了一本6刷暢銷書,並獲邀擔任高雄觀光代言人。歷經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到自雇型產業,職涯橫跨多重領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