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疫情下,即將 30 歲的我在葡萄牙買房

作者:陳妍 Enya/葡萄牙式的甜妍蜜語

我在 18 歲以前,共經歷過 3 次跨國搬家,大學畢業之後跟著家人從臺灣移民到歐洲大陸的最西邊──葡萄牙,並在當地展開職涯。

2020 年 2 月,我在葡萄牙工作邁向第三年,終於順利升遷成為公司第一位華人主管;殊不知同年 3 月份,全世界陷入了疫情危機,我的公司也不例外。當時剛好從冰島旅遊回來,轉變為居家辦公模式,整個城市瞬間寂靜了下來。

間接開啟社群副業,成功接案推廣當地旅遊

疫情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也受到影響,但有時候危機就是轉機。

在移居葡萄牙前,我創立了臉書粉絲專頁「葡萄牙式的甜妍蜜語」,記錄葡萄牙的移民生活與旅遊動態。疫情期間,我收到許多家人與朋友的關心,並開始分享葡萄牙的防疫政策、疫情狀況與時事新聞,甚至是接受臺灣媒體的相關採訪報導。

我發現,時間彷彿暫停的這幾年,大家對網路社群有更高的黏著度,透過線上平台看世界、認識其他地方,這也促使我更認真經營社群專頁,以提供正確的資料。後來,葡萄牙當地的中小企業發展協會也委任我宣傳偏鄉地區的旅遊觀光,我透過這個機會更深入地認識葡萄牙,也讓臺灣跟葡萄牙搭起一個新連結,可以說是因疫情間接地開創了有趣的副業。

動盪之中,存活下來的我們

葡萄牙是一個基本薪資與臺灣差不多的國家,但企業福利與臺灣相比卻十分不一樣,像是不論年資,當地公司往往都保障 14 個月薪水和 22 天的帶薪假期。我運氣很好,一開始就到葡萄牙一間 40 多年的企業工作,大老闆也是葡萄牙的 50 大影響人物之一,並在政商界都非常有知名度。

我起初從行政翻譯做起,每天陪同律師、會計師與客戶見面,擔任隨行口譯,一路透過公司內部的培訓資源和葡國官方的課程增進專業技能,學習到與葡萄牙移民有關的法律與稅務知識。後來也投資自己,到勞動部增強基礎稅務的學識,才終於升遷成為公司移民部的主管,開始負責公司內部的整合、評鑑、管理以及教育訓練──正當一切看起來順利無比時,卻立刻面臨到全球大疫情。

疫情期間,縱然葡萄牙政府有提供企業疫情津貼,仍有許多中小企業不敵大環境而倒閉。在這場生存之戰中,我任職的公司存活了下來,但這並不是奇蹟,而是因為產業鏈面對了更多的需求。原來,受到疫情與各國防疫政策影響,許多人開始思考移居葡萄牙或辦理移民,作為人生下一步的備案,這個現象也反映在公司旗下律師事務所相關案源大幅增加。

至於公司旗下另一家會計事務所,則是因為許多中小企業並未依照規定確實申報公司稅,或是會計帳目有問題,導致無法申請政府的津貼,需要正規會計事務所協助修正,因此案件也變多了。這 3 年大環境快速變遷,法律與稅務在這個動盪不定的社會中,反而更被民眾重視;也因為業務量增加,公司按需求將移民部門從 3 人團隊擴展為 6 人團隊。

另外很有趣的是,我發現在沒有任何業績要求、利益牽扯的情況下,不管是律師還是會計師,公司的員工都會以職業道德為最高原則,給予最專業且合適的建議,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才可以穩紮穩打、踏實地提供服務,累積了良好的商譽和口碑,幫助躲過疫情下的倒閉潮。

企業文化與升遷「眉角」分析

根據觀察,葡萄牙本地企業通常較不傾向招募外國籍職員,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我們公司因為需要中文人才,才較有使用外籍員工。但也因為需要同時具備流利的葡萄牙文能力,才能獨當一面工作,因此在全公司 100 多位同事中,僅有不到 3 位非葡萄牙籍的職員,我可以算是整個集團中的「稀有動物」。

除此之外,在葡萄牙生活的整體消費比較低,因此也吸引外商公司進駐,這些企業在招募新職員時並不限定國籍,且通常以英文為主要工作語言,因而不少外國人會將在葡萄牙找一份外商公司工作,當成在這裡定居的第一塊跳板。

也有許多當地的華人會問我,該如何在葡萄牙本地的大公司坐到主管位置?講白話,其實就是秉持著「很耐操」的精神吧!身為一線職員的時候,有效率且把事情做好可以得到更多機會,取得機會後再不斷學習、升級專業知識。

我觀察到公司每次有人需要幫忙時,總是最快伸出援手的人,升遷速度也都比較快。同時,我也很感謝在臺灣唸書時的能力培養,學會自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因此當主管指派事情時,不但做完還比預期更好,甚至反應問題、提出新的想法與改善方式,久而久之所謂「好用」的感覺就被培養了起來。

舉例來說,較有規模的企業會有比較多部門,各部門負責不一樣的事務,所以一位客戶可能會被轉介非常多個部門,才能獲得他全部需要的服務。我當時發現這樣的「葡式作風」會讓亞洲客戶感到非常沒有安全感,且以管理角度來看,各部門間缺乏橫向溝通,會導致資訊不對等的狀況。

後來,我詢問各部門需要的客戶訊息,並將這些資料做成一份客戶整合名單,隨時可以掌握客戶的各項資訊;也建議公司使用社群軟體,提供線上客服管道,與客戶保持良好暢通的關係。經過改善與內部重整,我們讓客戶對於合作的事務所更有信賴感,也讓同事間的合作更加順暢。成為主管後,我的工作一樣必須不斷發現問題,並且提案、執行與解決,同時也因為能幫公司一步步地完成整頓,獲得了許多成就感。

至於不少人會好奇,「靠關係上位」是在葡萄牙公司也適用的潛規則嗎?事實上,公司內部一定多少還是有這一層人際互動,此時,身為外國人既有利也有弊:雖然我們較無「關係」可用,但也因此不會被捲入派系戰爭,最終,當公司看到你的價值,自然也會加薪。

不過說到加薪,還是很看企業文化。以我所就職的公司為例,唯有成績被看見才可能被加薪,反而不適合主動談加薪,或以挖角、離職等理由「威脅」公司。能敏銳地觀察所待企業的文化,是很重要的技能。

以我自身為例,我在剛入職的第二個月就獲得首次加薪,後續只要有新進同事,我的薪水也會再往上提升。通常來說,葡萄牙的職場文化是一年調薪一次的「年加薪」制;也因為我主動提出的季目標有達成,因此就會再次加薪,漲幅大約是原本薪水的 10%,在績效與考績兼具的情況下也變成了難得的「月加薪」。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員工福利,像是生日假期、葡萄牙知名五星級飯店住宿招待等等。

疫情期間,還成功達成這些生活里程碑!

歐洲國家對「與病毒共存」的接納速度,也比多數亞洲國家來得快,這也讓我的疫後生活,迅速添上許多色彩。

我從小就一直很想學馬術,在巴西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騎過馬,但也都是趣味為主;來到葡萄牙之後,我發現馬術在這裡是一項非常熱門的運動,以里斯本為例,要找到還有名額的馬術學校是難上加難。當葡萄牙解封之後,我心想一定有許多學生在疫情期間放棄學騎馬,這正是一個好的卡位時間!果不其然,我終於如願以償,開始上馬術課程。

旅行的部分,歐洲航線的旅遊也大開放,雖然當時是為了救經濟才選擇與疫情共存,但在這樣的條件下出國玩耍,避開了大量的觀光客,能體驗比較有品質的旅行,沒有人擠人或是大排長龍的隊伍,各博物館也改成線上預約時段,限制人流,出國旅遊時反而更能欣賞美景與充分休息。

至於居住方面,在臺灣,30 歲以前要購置位於首都的房產可說是一件難事,但是在葡萄牙里斯本並非不可能。雖然過去「黃金移民」(或譯:黃金簽證,Golden Visa)政策帶動房地產市場,使房價快速翻倍,但 2022 年政府透過修法限制黃金移民的投資客不能購買住宅,讓當地人對於購置住宅產生一絲曙光!同年 4 月還修法將貸款年限 40 年,依照貸款人的年紀修改為最高年限 30-40 年,讓單腳即將跨入 30 歲的我,在疫情之下快狠準進行投資。

不過,即便年輕人在葡萄牙里斯本不是夢,但也沒有想像中這麼容易,幸好我透過生活經驗與平日累積的觀察,進而判斷區域地段、實際行情與價值,也運用在公司學習到的專業知識,順利完成了交易流程。

總地來說,葡萄牙讓我感受到這裡的環境對青年很友善,我也學會了欣賞不同文化與換位思考,發現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有它的小故事,只要更深層地發掘與探討,就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繽紛的體驗。

(更多疫後生活提案,請鎖定換日線 2023 春季刊《無邊界 work/life:10 種疫後生活提案》)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成為公司首位華人主管、30 歲前買房──疫情之下,我的葡萄牙生活里程碑》,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移民葡萄牙正夯?歡迎造訪這個愛美、知足又守法的國度!

為什麼同樣的履歷,在台灣叫做不穩定,到了歐洲卻被視為經驗豐富?

作者簡介:

陳妍 Enya,巴西出生的台灣人,定居在葡萄牙。在 18 歲以前經歷 3 次跨國搬家,曾是全國藝術類群榜首,跨界學整合設計,在葡萄牙知名律所擔任個人稅務 Team Leader,幫助超過 1,500 個家庭移民並管理稅務。 多年生活在葡萄牙並喜歡它的歷史與文化、參與在地活動與關注時事。目標成為葡萄牙 PRO 級的專家、玩家以及馬術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