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美國富豪們,用錢堆出來的「平凡」生活

作者:尼可Nicolle/矽谷Bonjour

史密斯夫婦的家位於加州矽谷阿瑟頓(Atherton),這是一個橡樹環繞、田園詩般的恬靜小鎮。他們剛聘請一位英國籍的保姆,照顧不滿 5 歲的兒女。史密斯先生是矽谷網路上市公司的執行長,太太則是「點點狗餅乾」網路商店的創辦人。

這對夫婦擔心保姆無法適應他們步調明快的生活節奏。與保姆的例行週會上,史密斯太太:「一切都好嗎,你覺得這份工作如何?」保姆說:「大致都上手了,只是我不太習慣在沒有私人糕點師的房子裡工作。」

以上對話是我的私廚朋友 M 轉述的,這位保姆的前任雇主也是矽谷的科技大亨。

私廚朋友是這位保姆的同事,他們工作的小鎮很特殊──鎮上沒有餐廳、咖啡廳和商店,只有橡樹林立的大道,以及一座座被高聳的磚牆和樹籬掩映的超級豪宅。透過高強的縫隙,你勉強能瞄見深不見底、1 萬 5000 英尺的房屋一角,還有一個又一個的監控攝像頭。這顯然是一個封閉式的社區,就像是堡壘般地和外界隔開,一切都受到加密保護,只差沒有護城河了。

綠樹成蔭的小社區含「金」量卻很高

正如影集《飛越比佛利》所說:「某些郵遞區號是閃閃發光的財富中心,每個街區都座落著巨型豪宅,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買得起。」

事實上,阿瑟頓不只位於矽谷的心臟,也是全美的財富和權力的中心。阿瑟頓到底在哪呢?它位於舊金山以南約 45 分鐘車程的地方,開去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和特斯拉(Tesla)的總部都不到 20分鐘。

從外觀上看來,阿瑟頓一點都不起眼。它就像是美國任何一個豪華的郊區,跟比佛利山莊、紐約上東城相比,都遜色不少。在阿瑟頓,藍寶基尼或勞斯萊斯並不常見,居民的代步車是特斯拉,或一般的油電混合車。鎮上圖書館沒有提柏金包的貴婦,只有穿露露檸檬(Lululemon)瑜伽褲、腳踩平底鞋的女人。

男人的標準搭配則是連帽衫、夾角拖和蘋果筆電,這些人看起來就跟你鄰座的同事沒兩樣,只差可能年紀可能稍長了些。居民的日常午餐不是吃米其林餐廳,而是無麩質的有機沙拉,男士們熱衷的休閒運動是騎單車,他們的妻子則在附近的農場騎馬。

但只要深入一點地走進去,你就會發現這個地方很不一般。

雖然居民都說自己「住在一個不起眼、綠樹成蔭的小社區」,但這個佔地 5.6 平方英里的小社區,即使是普通的房子,也能賣到數百萬美元。根據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郵遞區號 94027 的阿瑟頓,平均家庭收入超過 50 萬美元(約 1535 萬新臺幣),是美國平均水平的 8 倍之多。更誇張的是,這裡的房子均價 800 萬美元(約 2.5 億新臺幣),連續 6 年蟬聯美國最富有的城鎮。

阿瑟頓是矽谷重量級人物的故鄉,小鎮的聲望、隱密性和靠近科技公司,讓這裡成為億萬富翁的最愛,吸引身家雄厚的科技創辦人在此定居或置產。包括臉書執行長雪瑞.桑伯格(Sheryl Sandberg)、前谷歌董事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惠普前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以及 NBA 球星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在內的富豪,都曾以阿瑟頓為家。

用錢來換取家的感覺

回到私廚朋友 M 的故事。有一次我陪 M 去矽谷山景城的農夫市場採購食材,只見 M 挑得都是些尋常的蔬果乾貨,像是萵苣、雞蛋、番茄、義大利麵,雖然都是有機的,但不見什麼名貴食材如魚子醬、鵝肝之類的,實在不像全美頂尖 1% 有錢人吃的東西。

我好奇詢問:「買這些食材不會太寒酸嗎?」M 一臉淡定地說:「執行長一家非常好伺候,一開始我也以為要端出法式蝸牛,才能符合他們的口味,顯現我高超的廚技。」看我一臉不解,M 繼續解釋,但每週執行長太太開出的菜單,不外乎凱薩沙拉、日式煎餃、義大利肉醬麵、美式烤雞這類家常菜色。

後來我才明白,有錢人花重金聘請私廚,為的不是吃米其林貴鬆鬆的料理,而是還原一種「家的感覺」,製造一種「家常感」。執行長太太要 M 做她的替身,為白手起家、日夜工作的執行長,烹煮從小愛吃的家常菜,而她不到 5 歲的稚子,喜歡的菜色自然是雞塊、炒飯、通心粉這類平易近人的日常食物。

執行長太太還特意要求「擺盤不要太整齊,要有剛從廚房端出來的煙火味。」然而,雖說是家常菜,像生鮮魚肉這類食材,執行長太太可是指定要產地每週直送,品類也是最高端的等級。偶而,執行長會要求 M 做出一些異國料理,像是摩洛哥塔吉鍋、法式紅酒燉牛肉,M 就知道一定是他去歐洲旅遊時又吃到什麼好料了。

如果你好奇矽谷科技高管一天的行程,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這位執行長過著如同苦行僧的嚴格規律生活,每天早上 6 點起床,吃早餐、運動,從 7 點一路工作到中午,然後狼吞苦嚥吃著 M 準備的越南河粉,只為了在半小時內結束午餐,回去開會。晚餐後,執行長和太太會再工作 3 到 4 小時,因此晚餐的份量她會準備地更豐富,一定有兩道前菜和無澱粉的健康點心。

M 說執行長為了「保護隱私」,她不得使用他們的廚房做菜,得在聖荷西的家事先做好,再用特殊方法打包、開 40 分鐘的車送到執行長的家,再用他們精美的餐具,加熱後親自上菜。

「每天的中餐就像打仗似的!」執行長非常重視家庭,儘管只有短短的半小時,也堅持午餐一定要一家人在餐桌上共享。為配合執行長的行程,M 必須在半小時內為全家上完前菜和主菜,一開始上工時手忙腳亂,後來她研發出容易定型和盛裝的餐點,一到現場加熱後就能立即開動。

在這個極端追求效率的地方,對矽谷高管來說,「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他們願意花大把的鈔票聘請私廚、保姆、特助,就為了省下時間,換取和家人多一點時間的相聚,或及早回到電腦前工作,或是下了班能運動一下。

不只在商場,連為矽谷權貴家庭工作也要簽「保密協議」

矽谷科技權貴不但在商場上將「保密協議」視為聖經,私下裡也要求所有進入他們私人領地的人,包括私廚、園丁、司機,乃至尋常的親戚朋友拜訪,都必須簽訂「家庭保密協議」(domestic non-disclosure agreement,又稱 NDA)。有一次執行長辦了一場科技名流的聚餐,我原本要為 M 打下手、端盤子,只因當時來不及簽署保密協定,就被硬生生踢出服務團隊了。

這份合約不但要求對我們的所見所聞,和所做的一切保持沉默,從我們吃的食物、女主人的髮型、房屋平面圖的細節,甚至油漆的顏色和花園灌木的造型,也必須一個字都不能對外吐露。更離譜的是,連 M 的履歷上都不能放執行長的姓名,離職後也奏效,等於是簽了終身有效的賣身契。

為了讓這群金字塔頂端的人,連社交休閒時都受到嚴密的保護,阿瑟頓設有一個私人社交俱樂部 Menlo Circus Club,裡頭有馬術中心、游泳池和網球場,據說入會要秀資產證明,門檻高到不行。

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隱私,科技高管們掩飾自己的財富和高端的生活方式,某部份原因是避免引起普羅大眾的「公憤」。灣區可是有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民眾氣勢洶洶到街頭抗議,苗頭指向科技公司迅速擴張、創造了大筆財富,卻導致住房成本飆漲和有房子的人減少。

因此,「公開炫富」不存在於矽谷有錢人的 DNA,他們刻意保持低調,在外絕不使用有奢侈品牌 logo 的物品,在媒體前也鮮少談論投資等議題。他們不崇尚名牌,時尚準則以實用為考量。與其呼朋引伴、辦派對炫富,他們更願意把時間拿去跟家人度假。

絕大多數的阿瑟頓科技富豪,都非常努力工作且非常成功,他們樂於炫耀自己的「忙碌」,以及腦袋裡的知識或創業點子。當然,這群人偶而還是會在私人社交圈展示羽毛,女士們談論著私人訂製鑽戒,男士們分享收藏的名畫或葡萄酒。

如同紐約的有錢人夏季前往漢普敦的別墅,矽谷有錢人也有一套季節性遷徙儀式。

這些科技巨頭富豪們的公司,多半位於舊金山、帕拉阿圖或聖荷西一帶,他們選擇在半島地帶置產,打造成鄉村風格的莊園。每年夏天,與其大老遠飛去夏威夷,他們選擇和家人在半島「避暑」,好就近照顧正急速發展的新創公司。半島的天氣,比霧氣籠罩的舊金山要溫暖許多。冬天,他們去歐洲度假,行程一定包含滑雪、健行或騎馬這類健康的儀式。

獨特的住宅分區法

「阿瑟頓是全美最昂貴的郵遞區號,因為居民將自己設計成那樣。」有一位灣區的住房提倡者曾這麼說。不過阿瑟頓的城市周圍,沒有地界把它和外界隔開,也是裡面的居民刻意為之。

矽谷不乏科技菁英所殖民的專屬社區,例如伍德賽德(Woodside)和希爾斯伯勒 (Hillsborough),但目前為止阿瑟頓的「殖民政策」落實得最徹底。受惠於與眾不同的住宅分區法,加上當地相對寬鬆的法律,阿瑟頓得以規定社區單戶住宅面積至少 1 英畝(約為 1224 坪)。附近的希爾斯伯勒社區的要求是半英畝,因此阿瑟頓的屋主可以建造比其他城鎮更大的房子,對於如此昂貴的地段來說,只有最有錢的人才有財力搬進來。

再者,阿瑟頓完全沒有商業用地,5% 是公園,6% 是學校和警察局,對於寸土寸金的灣區來說,非常奢侈。與其說這裡是社區,阿瑟頓更像金字塔頂端 1% 的私人開發項目。所以 M 都跟我說,在這裡工作的警察很可憐,由於房子太貴,有些警察的單趟通勤時間長達兩小時,相比之下她幸運多了。

若你問阿瑟頓居民這麼做的原因,他們會說:「我們非常重視阿瑟頓的社區特徵。」加州法律要求所有縣市充分規劃,以滿足社區「每個人」的住房需求。多年來,阿瑟頓的居民一直以「社區特徵」為由,宣稱開發高密度、高樓層的住宅或商用建築,會破壞阿瑟頓半鄉村的風景,和開放空間的特徵。

美國很重視保留社區的特色風貌,這群富豪們在政府和輿論壓力下,優雅地展現他們的政治權力和手段,將需要負擔的經濟適用房單位,分配給附近的城鎮。

以此區最貴的房子為例,裡頭有 6 間臥室、9 間浴室、1 間電影院、水療中心和游泳池,還有法式石地板,以及百年歷史的內門,都是屋主花重金重新裝潢或保留的。WhatsApp 的聯合創辦人揚.庫姆(Jan Koum),在阿瑟頓購買近 6000 萬美元(約 18 億新臺幣)的房產,打造成一座由 6 棟建築組成的巨大豪宅,其中有 2 層是車庫,用來存放他的名車收藏品。

上述例子雖然是單一事件,但阿瑟頓的有錢人的確有能力,在同一街區買下幾套房子,來打破單戶分區法的限制。按照單戶分區的規定,屋主只能建造單戶獨立式住宅,禁止多戶住宅,這在人口稠密的灣區行之有年。美國許多城市的富人區都以類似的方式進行分區,但阿瑟頓無疑是最成功的案例。

如果有一部影集,以矽谷阿瑟頓為背景,片頭應該會出現這句話:「某些郵遞區號是閃閃發光的財富中心,每個街區座落著巨型豪宅,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確保外人進不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美國科技圈富豪原來住在這?──矽谷阿瑟頓居民背後用錢堆出的「平凡」生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無上限休假日、提供白吃的三餐⋯⋯「矽谷式福利」如何讓員工吃了暗虧,還感激涕零?

所以,文組生到底是如何進矽谷的?──細數自己一路走來,那些「非關自身努力」的幸運

作者簡介:

尼可Nicolle,土生土長台灣人,【你可學苑】和【你Ker這樣說】音頻節目的創辦人。歷練百大企業、矽谷跨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多年後,選擇在家創業,現為品牌經營顧問和《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撰寫矽谷觀察、不離職創業和食旅人文等主題。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研究所,志向是持續當個好奇心強烈且不斷學習的人,著有《矽谷傳說臥底報告》、《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