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臺灣人想移民美國其實很吃香?

作者:唐光楠/加州進行式

從校園畢業後,才真正是在美國生活挑戰的開始。如果把這句話講給 100 個美國留學生聽,相信過來人都一定會點頭如搗蒜。因為事實是,要能夠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可比唸書難多了。

還好當年的我很幸運,除了找到一份我非常有興趣且能勝任的工作,也遇到了一名對我不錯的老闆。在美國這麼多年,我擔任洛杉磯(LA)一間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同時我與我的團隊每天、每週都會製作不同節目。此外,每隔一段時間,我得來回美國或加拿大,完成客戶要求的採訪任務。我們在 2015 就進軍了 YouTube 戰場,也成功完成一些里程碑。

畢業後的生活才是挑戰

我到過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年度峰會,生平第一次見證上萬投資人擠爆巴菲特的故鄉、美國中部小城奧瑪哈,親眼見到巴菲特、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與他們的多年好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不同會議上,就坐在我的眼前。

後來我還採訪到量子基金創辦人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他的幾本書都是我出國前極喜愛的讀物。和他對話的當下,是我經歷過這麼多年的採訪以來,第一次有見到偶像的感覺。在另一場峰會上,我採訪到已故的防毒軟體創辦人約翰麥卡菲(John McAfee),極具爭議又不按牌理出牌的他,在我三顧茅廬提出採訪邀請,他竟然在會議結束後走來跟我揮揮手,說讓我做獨家採訪。

如果我沒有出國接受挑戰,這些人物和經歷都永遠不會出現在我的人生軌跡上。而這,只是我身為一個普通人進入美國職場後的一些收穫,那些比我厲害的人、見識更多的人,相信他們所接觸到的和經歷的都更加精彩。

如果從臺灣人進入美國職場這個角度來看,對臺灣這座科技之島而言,每年向美國輸出了非常多工程師。除了近期在美設廠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以外,還有很多美國科技周邊大小廠需要臺灣人才的投入。

因此,這些工程師懷著美國綠卡夢,攜家帶眷來到美國,跳過了留學生找工作這一環。這不僅是身為臺灣人特殊的機會,也不失為一個追求美國生活的一種方式或捷徑。當然,如果想做人人稱羨的食物鏈頂端工作、或著在美國精英環繞的環境裡打拼,勢必得經過「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的階段,有一番努力,才可能有收穫。

畢竟,美國最不缺的,就是好人才和好工作。

好人才就能找到好工作?

大部分的美國留學生都是好人才,但畢業後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是否有「身份」可以留在美國工作,或許是在美海外工作者的最大難題。因為,這部分無關能力,而是由機會和運氣主宰一切。面對 2009 年當時的金融海嘯,再厲害的哈佛博士都不一定有工作;至於 2020 年肆虐全球的 COVID-19 疫情,讓當時我部門同事一個個放棄工作簽證離開,而我則在這波風暴中,親眼看著無數人離開。現在想想,在身份、工作和追求美國夢的道路上,其實臺灣人已經是相對幸運的一群。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美國移民制度對各國人數的控管,臺灣人申請人數相對少,以職業移民而言,臺灣人的時程比起印度和中國等移民大國,至少快上了 4 到 5 年以上。

以職業移民身份移民美國的臺灣人來說,要拿到綠卡,大約要等上 2 年的時間,但對於印度人來說,等上個 10 年也都是家常便飯。因此,相信在是否可移民及成功移民所需等待的時間上,應該有非常多人都對身為臺灣人,而感到無比感恩。

工作、身份、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從頭來過。回首過往的第一代移民們,當時的他們在美國,就是將人生前 20 幾年的生活技能全都擺一旁,全部砍掉重練,重新適應當地的文化和生活。

從小至怎麼買菜、哪些 apps 好用、出門走哪些路不塞車,大至要小心哪些人或是注意哪些法規等都是挑戰,只要是地域相關的技能,除了口耳相傳也只能靠自己摸索,而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不例外。在吃了無數的虧、花了無數冤枉錢,累積這麼多年的打滾經驗後,現在我也才終於能說,自己不再是菜鳥新移民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十年美國路】(二)臺灣人想移民美國其實很吃香?勇敢踏出舒適圈,機會就在你眼前》,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同是 2300 萬人口的臺灣與澳洲,為何有著「鬼島」與「天堂」的落差?

來到美國工作數年,卻反而與世界嚴重脫節──驚覺「出國就有國際觀」的想法多麼天真,我的幻滅與改變

作者簡介:

唐光楠,曾經人生裡只有台北經驗。27 歲那年,決定暫時放下熱愛的政治與外交採訪工作,歸零,前進美國完成兒時留學夢想,從此成為異鄉人。 十多年來累積台美兩地職場經驗,經歷記者、主持人和媒體主管角色轉換,足跡遍佈美加。政大廣電歷史系雙學士,美國南加大傳媒管理碩士。曾任美國國務院訪問學人,熱衷文化觀察、教育、經濟投資和政治議題。旅居美國加州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