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留學】出國留學怕畢不了業,怎麼辦?

作者: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換日線讀者來信

您好,在網路上看到您之前發過的一篇文章,關於在國外留學及生活憂鬱的心情(「如果這樣還不憂鬱,我會更擔心你!」醫生一席話,讓留學時的我豁然開朗),覺得感觸很深。我在去年赴英就讀碩士,這一年以來全都是線上課程,而課程難度遠遠大過我能負荷,結果我所修的每個學分都不及格,目前面臨論文跟補考的難題,已經幾乎喪失所有的信心了⋯⋯。

我覺得自己當初太天真,讀到多數前輩在網路上分享的,似乎都是學業順利,大家對於自己黑暗低落的一面或許是輕描淡寫、或許是草草帶過,所以我並沒有好好評估自身的狀況,看了一些資訊就有點信心,沒多想就這麼踏上留學路。然而,當前面的語言要求勉強達到,所有瑣碎的事情都完成之後,卻發現還有更多更困難的問題接續不斷而來⋯⋯。面對出國留學卻沒有辦法畢業的狀況,在心理層面該如何調適及面對,想聽聽您的見解⋯⋯。

換日線專欄作者回信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

我不敢說自己的見解足以替你指引明路,但是很樂意和你聊聊我的經驗和想法。

擁有英國碩士的我,也曾經沮喪退學

在作者簡介和求職 CV 上,我的學歷是歐洲文化碩士。但很少人知道,我當年出國時,一開始念的其實不是歐洲文化,而是古書史。

事實是:那個時候,我工作資歷近零,不算出過社會,在還不知道自己能力如何、想做什麼的時候,就申請了碩士課程,對國外求學生活充滿憧憬的來到英國。 開始上課以後,我才發現自以為不錯的英文,頂多只夠用來看影集、和外國人聊天,完全不到念古書和碩士課程的程度。我買了錄音機,每堂課都錄下來,回到宿舍反覆的聽,還是聽得一知半解;到圖書館念書,同學一小時翻完一本參考書,我卻連一章都看不完,更不要說看得懂。那樣深重的挫折感,就像腳上綁著啞鈴,舉步維艱,如影隨形。

我不知道向誰求助,也不敢向台灣的家人提起,勉強撐了幾個月,系主任和指導教授把我叫去面談,坦白地告訴我,我的課堂表現和報告都低於應有的水準,我可以繼續念下去,但是他們不保證我拿得到學位。我忘了自己怎麼走出那間辦公室,只記得眼前的世界像玻璃一樣碎成片片,我什麼都看不到聽不見,沉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裡。

我默默的辦了退學,羞愧地打電話告訴家人,以為我短暫的留學之旅就這樣結束了。那個春天天氣溫和,陽光普照,但是我狠狠的大病了一場,每天以感冒藥和咳嗽糖漿維生──可是病的只是身體,痛的卻是心理,再多的藥都治不好。我開始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去看了醫生,那段求醫的經歷也記錄在後來你讀到的文章裡。

積極面對問題,讓我找到解方

在那以前,我一直覺得學業的失敗是很大的羞辱,因而無法用積極而正向的態度面對,而是用消極而負面的方式逃避──預設最壞的結果、沒有尋求其他的可能;寧願相信自己差勁,而非說服自己可以。醫生的勸慰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讓我瞬間脫胎換骨,但是她讓我知道,有人願意關心我、有人懂得我的處境、有人接納我的情緒;她也讓我知道,我之所以覺得困難,是因為我的確在一個很不容易的環境裡,用不熟悉的語言應付不熟悉的生活,整個大環境都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挫折感是「正常且理所當然的」。

這樣的領悟讓我接納了自己的情緒,也讓我有勇氣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領域。我連繫前一年同時申請上的歐洲文化學院系主任,誠實說明當時的狀況,對方請我寄一篇古書史報告作為英文程度證明──這篇勉強及格的作業,意外的給了我入學的機會──我的學術能力仍有待加強,但是文學與文化對我來說,的確是比古書研究更適合我。我就這麼繞了一段路,進入新的系所,狼狽顛簸但也有始有終地唸完了書。

海外留學確實不易,但恭喜你有求助的勇氣

我們的情況或有不同,但是我懂得你現在的感受。在疫情中出國念書是很勇敢的決定,沒有海外求學的經驗,的確很難想像實體與線上課程的差異,當然也無法預知可能因此遇到的困境。生活和學業的各面向受到疫情波及,你所承受的壓力與焦慮可想而知。

許多台灣留學生都是剛出校園不久,沒有太多獨立生活經驗的年輕人,有些甚至是第一次離家。 即使有些社會經驗,心智相對成熟,到了國外,生活以全新方式展開,理解與適應上有問題很正常,心情與自信受到打擊也難免。然而來自一個相對保守與壓抑的文化,許多人能聊生活雜事、影劇八卦,卻不擅於表達情緒,更不習慣傾訴與求助。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困難,有些人「頭過身就過」,有些人卡在某個關卡,進退維谷。

異鄉求學這條路的確不好走,只是過來人大多拍拍手腳上的塵土,把那些黑暗的時刻、跌跤的疼痛,和不堪的挫敗拋在身後。不是因為忘記,而是無須提起──眾人期望的是異國的風情、精彩的點滴和學業的成就。在陌生城市舉目無親,在棉被裡哭著想家的故事,說者畢竟不易啟口,聽者或也無法體會。社群網站的發文、Instagram 裡的照片,通常是希望別人看見的,美好的那一面;其後的瑕疵與粗糙,我們永遠看不到。

然而你要知道,現實生活裡,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光鮮亮麗,不是每一個成就都得來容易,更沒有一條路跟著走就會順利。但你有能力不足的自覺、面對失敗的準備與尋求意見的智慧,這些是很多人沒有的能力。

找到自己的答案,無需在意他人眼光

一路跌撞走過來的我,不夠資格告訴你該怎麼面對與調適,因為最了解你、可以幫助你找到方向的,只有你自己。不過這並不表示你孤立無援。學業上遇到的困難,你可以誠實向指導教授說明,協商可能的解決方案(我想沒有哪個系所樂見學生無法畢業);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學生輔導部門可以提供諮商,協助你走出低潮。如果覺得用英文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英國也有來自台灣的心理諮商師,能以母語提供所需的專業支持。英國在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方面向來資源不少,疫情爆發後,銳增的需求讓它更受重視也更普及,你所需要的協助,可能就在身邊。

負面感受是人生的一部分,在疫情的陰影下,我們都要對自己寬容一點,好好梳理混亂糾纏的情緒。無論喜不喜歡鏡中的倒影,試著接受現在的自己──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目標為何,拿到學位代表什麼?如果學業實在超出負荷,是否可以暫緩或轉換方向?人生不是是非題,也不是選擇題,而是自由發揮的申論題,沒有絕對的對錯,你只需要寫出讓自己滿意的答案,無須參考別人的洋洋灑灑。

一般的觀念裡,鑲了金邊,沾了洋墨水的畢業證書就是出國念書的唯一目標,其他都不重要。這一紙證書或許可以讓你在工作上得到某些優勢,但是真正受用一生的,是人在異國的這段時間裡,各式各樣的見聞與經歷,和未來人生中或許不會再有的,在陌生環境裡和自己獨處、認識自己的機會;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挑戰,你才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勇敢,闖過一關又一關。這一路累積的智慧與能力,不會寫在任何證書上,但終會在未來可能遭遇的風暴裡替你擋風遮雨。

離開校園十幾年後的現在,我早已不記得念了什麼,但是當時的挫敗與掙扎仍歷歷在目。陪伴我度過其後求職和人生其他關卡的,並不是畢業證書,而是我從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自我調適,自我鼓勵的寶貴一課。

無論眼前狀況如何,時間不會停留在這個點上。人生充滿了各種機遇和可能,把當下的困境當作其中之一,勇敢走下去,無論必須披荊斬棘或是繞路而行,無論沿路風和日麗或狂風暴雨,無論是否能夠到達原本預期的目的地,你都不枉這一次冒險,這一段旅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作者通信】出國留學怕畢不了業?你不是唯一!你需要的是承認不足、向外求助的勇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如果這樣還不憂鬱,我會更擔心你!」醫生一席話,讓留學時的我豁然開朗

「年屆 30,我辭職了」:帶著「被社會拋棄的不安感」升學就業,直到身心崩潰時才明白的事

作者簡介:

陳怡潔,台北市出生長大,16 歲看了 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從此愛上歐洲,日夜夢想搭火車環遊歐洲各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學院歐洲文化碩士,曾任職旅遊業,兼職教育業,現職一個法國人的太太,兩個跨文化小孩的媽媽,和不定期夜班部落客。移居倫敦十七年,對這個城市仍然充滿熱情與好奇: 部落格《在倫敦醒來》。臉書專頁《在倫敦醒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