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管理】各國「怪物級高手」的 5 項自我管理思維

作者:外商媽媽/國際生涯「心」思維

盛夏時節,我目前任職的美商公布財報,營收和獲利雙雙超過華爾街預期。雖然如此,在經濟不確定之下提升雲端效率的需求,公司雲服務的成長還是減速了,因此投資人信心稍微低落,股價在盤後交易反而下跌了幾個百分比。

股票投資人對企業的預期,與股價漲跌的關係,往往不是正相關。勞動市場也如同股票市場一般,企業對員工的期待、給予的獎金報酬,也會被眾多變動的主客觀因素影響,並非如數學公式的線性關係。

你要爬的那座「玉山」在哪裡?

與我任職不同公司的貝斯(化名),日前哭喪著臉來找我。他曾在全世界各國輪調,去(2022)年因為家庭關係轉回位在家鄉的分公司。貝斯一看到我,劈哩啪啦說了一堆話發洩情緒:「我很震驚!他在財年末才告知我的績效低於預期,還說我對團隊沒有產出應有價值,甚至用他的主觀言論對我人身攻擊,並轉述別人對我的眾多批評……我也是人啊,那些惡毒的話這幾天一直縈繞於心,我食不知味也輾轉難眠。」

貝斯講的正是自己的現任主管,「我合作過十幾個主管,我一直都是高績效員工,他難道沒想過,可能是他的管理能力有問題嗎?我很不甘心,很想要證明給他看……還是我跟他討論再給我半年,我一定可以達到他的期待?」

說到這裡,貝斯眼淚止不住地滴落。我趁他拿衛生紙擦眼淚緩住情緒時,輕聲問道:「為什麼你需要證明給他看?」

他想了很久之後說:「我工作十幾年,從來沒有達不到的目標。他對我的期待很高,就像是玉山,我很想挑戰自我,攀登那座玉山……」

我皺著眉問他:「他要你去的那座玉山,是在地球的玉山,還是在火星的玉山?如果是地球的玉山,他有給你足夠的裝備或高山攀爬訓練嗎?如果是火星的玉山,他有沒有給你火箭,讓你先抵達火星呢?」

許多管理者有「嚴師出高徒」的迷思

心理學有一個「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理論 :人類內在的無助感,會因為外在的影響而成為長久習慣,即便身邊有眾多選項協助脫離無助,也會以為自己已經無路可逃。我在美國攻讀人資碩士時,對於此理論發表前一連串的殘忍動物實驗感到極度難過、不安,也從此對它印象深刻。這個理論發表之後,也同時被教育培訓、組織管理,或精神醫學上對於憂鬱症的治療等廣泛應用。

對於經理人們,我常用習得性無助來釐清所謂「嚴師出高徒」的迷思:

若將不合理的超高標,搭配不尊重人的「暴力溝通」,反而會扼殺人才的自信,不但無法培養出高徒,還會讓自己成為別人心裡一輩子的陰影,甚至惡名昭彰,成為「人才趨避劑」(Talent Repellent),而不是「人才磁鐵」(Talent Magnet) 。一方面無法使自己的職涯長遠成功,另一方面也讓團隊組織逐漸失去潛在的價值和競爭力,是全盤皆輸的局面。

然而,「習得性無助」這個理論也同時提醒著我們:當我們在生涯某個階段以為被困住時,有沒有可能,其實是被自己的意識給綁架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示意圖:一個人看著前方的一堵高牆,以為無路可走,但只要稍微環視四方,就會發現左右以及後方,都是沒有牆的開放空間;甚至從左方或右方走出去繞一下,都能到達前方那堵牆後的寬廣世界。

我們的人生,絕對有很多其他的選擇。

生涯選擇是一個議題,囿於篇幅暫且不論,至於「績效考核」,除了在溝通考績結果時才大吃一驚,展開對峙廝殺、折磨彼此,我們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用 5 項思維有效管理自己的職涯進程

我在近 20 年的跨國生涯裡,有幸近距離觀察歐亞美非洲各國的「大神前輩」們,在每年的績效考核過關斬將,逐步挺進。我將這些怪物級高手的共通點,結合自己的經驗,濃縮為以下 5 項思維,這些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事前預防,勝於事後療傷。

我發現,主動掌控變動性的因素,一路和不同主管攜手合作,能為自己降低對考績產生歧異的可能性,尤其適用於「高標準目標管理」與「高強度績效考核」的環境。「SMART」是常見的目標設定框架,但運用一樣的思維自我管理績效,也同樣有幫助:

一、明確性(Specific)

你清楚公司在你的能力等級所對應「達到預期」的定義嗎?在年初設定目標時,有任何形式的書面/電子文件清楚詳述要實現的結果,並能證明是雙方皆有的共識嗎?

體制健全的跨國外商公司人資系統裡,都有類似職位指南(Role Guide)的資料庫:在公司內部的不同專業(Profession)下,再細分各組技能(Discipline)。而各技能組下,會根據市場定義該技能的能力等級(Career Stage),排序 1-2-3-4-5-6 等等。

每個能力等級中,會包含不同程度的薪資等級(Level)。但由於薪資等級,會因不同公司或者不同國家生活水準而異,因此全球人力資源市場研究,普遍都是以能力等級(Career Stage)為依據。

所以,清楚了解自己的技能組別,與自己在公司的能力等級,以及該等級在職位指南裡列出被期待的的產出或行為,並將它們結合在年初跟主管確認的目標設定裡,確保雙方電子簽核同意——藉由事先主動在年初時避免模糊性,也結合這個層級的薪水該有的官方與市場定義,是保護自己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二、可衡量性(Measurable)

在年初設定目標時,有明列出質化與量化的指標嗎?你在整年度有定期彙報指標狀態嗎?

所謂「可衡量」意味著,能夠定量地測量目標的達成程度。這有助於確定進展,並判斷是否逐步成功實現了目標。我建議在年初就設定好一整年的循環會議,每週、每雙週、每月,或者最長每季,能跟主管報告指標進度;並且在進度落後時,即時反應需要主管幫忙的部分或具體需要協調的資源,而自己也要後續積極地跟進,並確保主管履行協助責任。

透過定期彙報,若發現進度不如預期、外部資源也緊縮,與主管合作提出目標修正或需求資源提案,透過這樣的協商過程,有機會因為需求被你主動提出,確保資源及時注入協助達成目標。如果不幸被拒絕了,至少對之後的績效結果先有心理準備,雙方在年終都不會有驚訝(嚇)。

當然,一定也有主管裝死或很廢,那就是另一個關於「向上管理」的議題了。

三、可達性(Achievable)

你有讓主管清楚知道你的「3C+AI」,並考慮現實條件,確保你有足夠的資源來實現目標嗎?

我歸納每個人在思考資源需求與可達性時,可以運用 360 度「3C+AI」評估面向:生涯階段(Career & Life Stage)、專業能力等級(Capability Level)、當前產能與工作量(Capacity Level)、個人志趣(Aspiration & Interest)。

很多主管在設定團隊夥伴目標時,往往會忘記,當時是花了多少時間與力氣,才專精某一項技能,再加上每個人的天賦與強項都不同,人才管理的標準與激勵方式,必須因人而異客製化調整。

與此同時,員工也有責任,向主管明確清楚說明自己的「3C+AI」,協助主管為自己量身訂做、適度兼具「可達性」與「挑戰性」的目標,並在必要的時候將大目標拆解成小里程碑,一起慶祝每個小里程碑的成功,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向前進。

四、相關性(Relevant)

你的績效目標,與部門或公司的整體目標、個人價值觀和生涯計畫相關嗎?它們有助於你的成長和發展嗎?

對於想平穩保持在固定薪資等級的工作者來說,身在快速變動的高科技業裡,無論如何必須接受因為眾多不可控的市場因素,導致資源緊縮的風險,其中也包含各部門的薪資獎酬成本,因而最終影響到年終的考核結果。

我建議與主管約莫每季進行績效確認(Performance Check-in),確定自己目前的表現與部門預期是否一致;若大環境出現變化,某一季的對談中發現風險浮現,那麼至少能把握剩餘時間衝刺表現,或提前準備內轉外求。

而想自我挑戰、持續晉升的工作者,我會建議能夠多跟跨一到兩級以上的主管們一對一談話,了解部門與組織的戰略方向,依照自己的「3C+AI」,主動爭取能支持這個戰略的機會,加入自己的當年度計畫。這不僅對於當年度績效考核是加分利器,也對於長期生涯是有助益的。

五、時效性(Time-based)

你的每個目標都有設定明確的截止時間嗎?你的可衡量性指標產出的時間,與公司績效考核的時間有對應嗎?

明確指定達成目標的截止時間,有助於保持焦點、避免拖延,並確保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任務。在年度裡的每個里程碑達到時,務必讓主管清楚知道──不管是透過郵件或定期的一對一會議,並請主管協助向上溝通。

而在年初制定計畫時,可以注意未來主管們討論部門人員績效的時間,我建議盡可能在績效考核的時間點之前完成計畫,以協助主管們在向上呈報時,幫你完整表現出指標結果。

沒有任何一個職位,值得讓你活得不像人

績效考核旨在協助員工提升表現,促進組織的發展。然而,現實執行可能存在偏見,如文章開始所言,受到眾多變動性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在職涯的長跑裡,績效考核與獎酬雖然沒有固定的一套數學公式,但仍有能遵循的趨勢準則,主動積極運用「SMART」思維,不僅能掌握過程帶來的利益,協助自己走向未來想去的方向,也能事先避開有可能絆倒自己的石頭。

但像文章開頭貝斯(化名)事後療傷的情況,主管已正式提交考績,再加上該主管長年使用「暴力式溝通」的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因此我認為「想繼續證明給他看」不是明智之舉。畢竟貝斯當下已感覺度日如年,也影響到生活作息與精神狀態,加上兩方的信任關係降到冰點,我對於他能否真的獲得資源與協助不太樂觀,也因此,要在有限時間內證明自己能抵達玉山的可能性,簡直微乎其微,墜入人間煉獄或許還比較快。

絕對沒有一個職位,是值得讓人活得不像人的。在職場年資動輒 20、30 年的持久戰裡,最珍貴的戰備物資是:自己的身心健康、能量氣場、意識靈魂,以及生活裡所愛之人的感情。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動用這些珍貴資源,去投入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臨別前,我拍拍貝斯說:「你的價值,只有你自己能定義。人生苦短,找一個視你為人的團隊,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吧。」

I am not what happened to me. I am what I choose to become.

我不是被外在發生的一切而定義。我自己選擇與定義我真正的樣子。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1875-1961)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總被績效擊潰的我們,其實有更多選擇:各國「怪物級高手」教會我的 5 項自我管理思維》,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換日線文章

3 個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卻讓香港人難以置信的職場管理法
當你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價值」,金錢絕對是你最後一個想換取的東西

作者簡介:

外商媽媽,現職科技業外商亞洲區副總經理,帶領團隊善良、機智、勇敢地往前進。享受生活上媽媽、老婆、女兒等角色的 INFJ;斜槓大學講師,分享「專案管理」與「生涯思維」;外掛換日線專欄,撰寫「海外職場」與「國際生涯」。 旅行 20 多國,現居人生中第 10 個落腳的城市。於美國讀人資碩士時,展開多元刺激的跨國企業奇幻之旅。懷抱「人資」與「專案管理」的基因,跨界「財務、行銷業務、顧問服務等營運」、「業務規劃」、「策略幕僚」、「產能佈局」、及「技術支援服務」;穿梭遊走外商「分公司」、「區域總部」與「全球總部」各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