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想進博物館工作?你可以這樣做!

作者: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9 月開學季總是令人期待,不只是對大一新生來說格外新鮮,對於返回校園,準備接下來求職或推進職涯發展的大學生們而言,未來的規劃也成了一項重要課題。

有些人並非主修博物館、藝文相關科系,但對博物館事業與工作充滿了熱情,在沒有相關的背景之下,是否適合到國外就讀博物館學研究所?又要怎麼樣才可以進到國內博物館工作?

透過本篇文章,筆者想以在英國博物館學研究所進修,以及曾在國內博物館領域工作 10 年的經驗分享幾項心得。

常見問題一:非相關科系可以念博物館研究所嗎?

如果要到國外進修博物館學研究所,其實大學就讀哪一個科系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博物館的領域十分廣泛,涉及的主題也很多元,像是歷史博物館、醫學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所以在申請研究所的時候,教授其實不會太在意你是不是所謂歷史系、藝術史相關的科系畢業。

筆者念博物館學碩士時,有些同學畢業於動物科學系、地質學系、商管學院,或是語文相關學系等,正因為博物館需要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們一起經營,因此大學的畢業科系並不會成為進修博物館學的絆腳石。

有些讀者也可能擔心,自己是畢業很久、已經投入職場多年的上班族,再回頭進入博物館學研究所進修,不知道會不會「太老」,又或是降低被學校錄取的可能?其實工作後再回到校園學習的情形,在國外博物館學研究所並不少見,例如:筆者班上有一位 40 多歲、有兩個小孩的美國媽媽,原本是企管背景,現在轉為修習博物館學研究所;也有在日本科技公司工作 5 年的女生同學,辭職後申請博物館學碩士班。這些想在博物館領域發展,且具有明確目標的人,教授通常也會很歡迎前來修習。

舉出以上這些例子是想分享,如果你很喜歡博物館,想要申請就讀國外博物館學研究所,其實不用太擔心自己畢業的科系和工作經驗與博物館學無關,或是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擔心重回學生身分會格格不入。因為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博物館一樣,是不同文化、年齡、職業背景的人,都能參與的教育場所。

常見問題二:不是本科系也能在博物館工作?

不過,如果你念博物館學研究所只是為了「進入博物館工作」,筆者想藉由本文澄清一下:很多人都有所謂「博物館學系畢業才能進博物館裡工作」的迷思;然而,即使不是就讀博物館學研究所,也有機會在博物館裡找到工作,像是法律、商管、會計等,在許多博物館中都會有專門的職位。

舉例來說,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就有需要法律相關的專業人才,負責文創授權、侵權等業務;國家人權博物館裡也需要熟稔法律的人員來協助人權、轉型正義等職務;而部分縣市美術館中,更有外文科系畢業的專業人員,從事外語刊物編纂、與國外藝文館所交流──這些都說明了想要進入博物館工作,並不一定要博物館學研究所畢業才行。

因此,如果是想要進入博物館工作,建議可以先鎖定自己是想要在博物館從事什麼樣類型的工作或職位,再決定要不要前往國外進修。國外進修博物館學研究所固然能增進外語能力,接觸不同國家的博物館,擴大視野;不過,臺灣的博物館學研究所也有許多實務經驗豐富、國外資歷頂尖的教授群,不外乎也是個好選擇。

進修博物館學研究所能幫助增加專業知識,獲得有系統的學習,其中也包含實習帶來的實務經驗,讓人能對博物館領域的工作有進一步的認識。

但是,念完了博物館學研究所後,到底要如何才能進入「國內博物館」工作?筆者想提供一些參考的方向。

常見問題三:我想進國內博物館工作,有哪些管道?

以臺灣的博物館工作為例,如果想要進入公立的博物館擔任正式人員(非約用、約僱、約聘等),像是國家級、地方縣市的博物館,大部分都是公務人員,需要參加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考試,如高普考、地方特考等,尤以博物館管理、文化行政職系在分發單位上,比較有機會能選擇到博物館任職。

又或者是應徵行政法人、比照《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敘薪類型的博物館,這些可能需要紙筆考試或面試,作為評判錄取的標準,考試題目雖然有部分與博物館學相關,但也涉及其他與博物館、職位有關的專業知識。

當然,並不是說一定要「考試」才能進博物館工作,一些私人博物館、美術館也會開放應聘有博物館專業的職員。除此之外,在臺灣還有很多民間公司、財團法人或文教基金會長期與博物館合作。換句話說,進入這些單位後,都有機會透過合作夥伴的關係進到博物館,與館員、研究人員一起執行專案,或是參與博物館的業務。

舉例來說,一些民間策展公司近年在承攬博物館活動、展覽上都做得很成功,而且非常活躍。這些團隊裡的成員不少都具有博物館的學經歷,甚至還包含專業設計師、資訊科技人員、多媒體人才與藝術家等。如果擁有博物館學碩士的學歷,將可能有助於在求職方面獲得加分的機會。

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單位也有機會開缺,釋出與你原本科系或工作經驗有關的職位,如:財經、行銷、設計等。假設業務與博物館有關,又具有良好的職場環境和升遷管道,這也是一個能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不錯路徑。

博物館工作「甘苦談」

只是,辛苦的地方還是要說在前頭──博物館工作十分重視團隊合作,無法閉門造車。也就是說,除了有自身的專業職能之外,還必須要與同事相互支援,因此耐心、細心、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等都是基本條件。

另外,博物館有許多展演活動都是在假日、國定連假舉辦,與同事們一起在假日為民服務、相見歡都可能是時常發生的事。不過,相信想要修習博物館學專業,或是想要進入博物館工作的人,大部分也都是喜愛博物館、對博物館抱持高度熱忱的人。

筆者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提供給有意願轉換跑道到博物館領域發展、想到博物館工作不知從何開始,或正在猶豫要不要「為了在博物館工作」而進修博物館學研究所的讀者們,另一種面向的思考。期望可以幫助到讀者們,祝福每個人都能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想進博物館工作卻「不得其門而入」?──過來人分享 3 道最常見 Q&A》,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惟有先充實自已,才能真正幫助台灣──於是我來到瑞士攻讀博士

從一個師長眼中「做不出專業」、「誰做都可以」的工作裡,我們能學到什麼?──論軟實力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於台灣文化資產與博物館界工作多年,後來到了英國深造進修,訪踏世界各地。認識到全球脈動的瞬息萬變,以及先進國家掌握趨勢所擁有的知識力量,希望將國外藝文第一手消息帶入台灣,拋磚引玉並帶動更多的想法與漣漪。 經營「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臉書專頁,提倡知識共享,隨興分享國外博物館和文化相關新聞、社論與展覽等消息趣事,也探討一些時事的藝文議題,歡迎一同分享和討論交流,來個輕鬆的 Bar 式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