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給新鮮人的「手把手 LinkedIn 教學」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如果你也嚮往國際職涯,那麼全球 9 億用戶註冊的 LinkedIn,正是你不可不知的專業社交平台。

擁有超過 10 年跨國科技業 L&D 人才發展和管理經驗、本身也是「LinkedIn 重度使用者」的 Shelley,從英國留學時期便開始經營個人 LinkedIn,也因而獲得在英國、新加坡的工作機會。在本集節目中,Shelley 將逐項介紹如何完善你的 LinkedIn 檔案,打造個人專業影響力,增加你出國工作的命中率!

問:LinkedIn 個人檔案上,第一眼就會先注意到照片,您建議選擇怎樣的照片?

你可以放比較 smart casual 的照片,盡量不要放畢業照,因為畢業照會讓你看起來就是初入職場。建議說你可以去找外面專門拍攝履歷照的攝影工作室,或者平常如果有機會穿一些比較正式的服裝,自己拍攝也是可以的。你就想像自己入職的第一個月會怎麼穿,當然不可能穿得太生活化,LinkedIn 履歷照的風格比較介在面試跟很生活化的中間。

如果你還是不太確定的話,可以去應徵企業的網站,或者是這間企業員工的 LinkedIn 檔案,看看他們是放什麼樣的照片,或許可以給你做一個參考。又或者你可以觀察看看感興趣的公司,男性和女性員工的專著風格有哪些類型、有沒有你喜歡的。

LinkedIn Profile 一定會有你的照片,但如果你把履歷下載下來,其實是不會有照片的。有一些海外公司在看履歷的時候,因為不希望受到外表的影響,所以不建議放個人照;但是為什麼在 LinkedIn 頁面上還是會有個人照呢?因為它是你個人的識別度,也是你品牌的展現。

你可以思考:當你的品牌展現在這個小框框裡面,你要展現什麼樣貌?想像一下,如果你今天看到兩個打算要合作的夥伴,你會選有放大頭照的還是沒放的?可能多少都還是會想要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吧?當然我們並不是要用長相來決定是否跟對方合作,而是說那是人的第一直覺。

問:在「關於」(About)的地方,有的人當成自傳在寫,也有的人會以較簡練的文字總結專業經歷──您建議採取哪種方式?

初入職場的工作者可能不太確定是要寫自己應徵這間公司要說的話,還是自己過去在學校裡面的累積,我會建議大家用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你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會想要跟別人分享哪 3 個亮點?先找出 3 個關鍵字,比如你是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然後列幾個相關經歷,統整在 About 裡面,就可以幫助大家在第一時間,掌握你的人格特質和累積的技能。有的人寫很長,有的人寫很短,但這都是可以調整的,不用第一次就寫到 100 分。你可以先寫一個初版,短短的也沒關係,之後再慢慢延伸或是根據你之後想要應徵的工作修改。

大家如果要把現在很流行的 MBTI 放進去也可以,我覺得它有助於建立話題。LinkedIn 畢竟也是一個專業連結的平台,其他人連到你的檔案,除了會好奇你是哪一型以外,也會想知道如何再多跟你聊一點。此外,MBTI 也是我們選人才時會納入的一個參考,雖然它不是絕對的,但可以多一層了解,或者多一個話題,其實也是不錯的。

問:在精選(Highlight)與活動(Activity)的部分,您會建議放什麼內容?

每一個經營 LinkedIn 的人一定都會把自己的 Profile 寫得很完整,但是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你把你的思想、觀點跟大家分享,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在這裡多分享你的產業觀察、你參加過哪一些研討會或相關活動,以及你的心得。或許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再串連更多對你有興趣的人,會跟你進一步聊聊。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就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是我從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女士的著作裡看到的一個觀念。之所以會這樣鼓勵大家,是因為我們在很多的場合尤其是職場上,常常需要快速地梳理你的想法、完整呈現你的觀點,如果你平常就有這樣子在連結上面分享、書寫或者是整理你的思考,然後用一個很有脈絡的方式,引起專業人士的注意,這就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讓你不只有專業的經營,也有表達、溝通跟協調的能力。

問: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是,在個人名稱的使用和最重要的工作經歷(Experience)呈現上,您會建議既然面向國際職場就用純英文,還是中英兼具?

我會建議大家可以把中文拼音還有英文的部分都寫上去,但是中文名字就不一定要放上去了。同時放上拼音和你平時慣用的英文名字,可以讓一些亞洲雇主知道你的名字,海外雇主發音時也不會有障礙。當然名字不會對你的求職造成關鍵影響,因為我們也會尊重求職者想要呈現的名字,但還是建議如果你放上兩個名字,就可以讓潛在雇主更方便。

而在內容的呈現上,我會建議大家,如果你的英文水平足夠,可以練習看看用英文撰寫,提升你在國際職場的競爭力。如果說你覺得你的英文還不夠好,然後你的母語是中文的話,你也可以用中英雙語的方式,擴大你觸及的範圍。其實現在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比如翻譯軟體、ChatGPT,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轉譯或是收斂你想要傳遞的訊息,大家不妨多多利用。

在工作經歷的區塊裡,也可以加入照片、檔案或網站,這跟前述精選和活動的差異,在於它更強調你在工作範圍內做過的一些專案,所以大家可以善用列點的方式,把你過去比如說成長的幅度,或者是你在工作期間帶來多少影響力、績效、研發成果寫出來。你也可以加上一些作品集的連結,或者是你的專業社群、專欄文章,讓大家可以多瞭解你在這段時間累積的專業技能 跟別人與眾不同的面向。

問:在工作中的專業技能和技能區塊有什麼區別嗎?您會建議使用者邀請其他人來幫技能背書嗎?

在功能設定上,工作中的技能會累積到最後的技能呈現,變成一個 skill set,這也會幫助你在分享專業觀點的時候,大家會知道你的工作經歷的累積。所以你可以思考自己對什麼技能有興趣,如何累積到最後變成專業影響力;另外你也可以透過這個區塊,更了解自己。

你可以邀請你信任、也真的了解你的人,或者是你經手過的客戶、同業、夥伴,幫你認證技能;或者是互相交換,你幫他寫、他幫你寫,這也是互相建立信任感的一個媒介。大家工作久了,都會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有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像這樣互相支持、建立連結,也是在幫助人脈圈的經營。如果推薦人覺得你很不錯,那或許他周邊的一些人脈,也有可能在需要相關技能比如 branding 的時候想到你,而不是其他人。

但每個人對於這一塊的接受度不一樣,有些人可能覺得你很不錯,但他不一定會幫你 comment,這個就不用特別有壓力,如果有的話很好,沒有的話也不扣分。

問:教育背景(Education)部分,是不是放最高學歷就可以了?

我覺得如果你是以面向跨文化或者國際市場求職的話,除了學歷,也可以把一些海外經歷,比如交換學生,或者是海外的 program 放進來。我觀察到蠻多會經營 LinkedIn 的夥伴,他們都是蠻想要進入外商或者是到海外求職,所以會蠻建議把國際經歷納進來。如果是一般沒有特殊想法的夥伴,我會建議他們就放大學跟最高學歷,如果有碩博士學位都可以放上來,最低放到大學就可以。

問:專案內容(Project)和前面講的活動、精選與工作經歷應該如何區隔?

我們通常把專案歸類為作品集,就是在你的專業領域裡面,實際做過什麼樣的案子。不同領域的人放的東西可能會不一樣,比方說如果你是做跟品牌、社群行銷這類,或許你平常就有經營 Instagram 或者是 Medium,這就會是你的作品集,能夠呈現你的專業思考和策略,以及你有多少粉絲。如果你是從事研發或是工程方面,作品集可能會是你的 Java 專案,或者是程式設計比賽成果等等。

作品集也可以連結你想進入的產業。如果你想往科技業 PM 發展,在學校就做過這種專案,你就可以分享從中學到什麼樣的技巧、團隊的規模,比如說是跨科系的呢,還是你有參加過一些業界的比賽,實現的成果怎麼樣、背後代表的意義,比如說它可能有一些永續的概念,那它跟你原本所學可以怎麼樣結合。你可以把設計專案時的思考、之後呈現的影響和成果展現,放在你的作品集裡面。

問:您認為邀請主管、同事或合作夥伴擔任推薦人,分享和你合作的經驗,對於 LinkedIn 檔案的完整性是否很關鍵?

如果有的話當然很好,因為它畢竟是透過影響力,幫助你拓展 Profile 的完整度,也會幫你建立專業上的可信度,或是幫助你連結自己產業的人脈。我們把 LinkedIn 檔案一路拉下來的時候,就會同時了解你,比如說的精選內容、工作經歷,還有最後別人給你的推薦,它就會是一個很完整的呈現。推薦表示不是只有你自己分享,也有其他夥伴覺得你的專業經營得很不錯。

如果你已經很確定職涯想要往哪一個領域發展,在這個職涯的 Journey 上面,有可以幫你加一些 Comment 或是推薦的夥伴,都可以邀請他們留下證言。但這一塊是算是加分題,不是必選題。

LinkedIn 經營的「3C 原則」

在經營 LinkedIn 的時候,從以下 3 個 C 思考,可以幫助你更容易被獵頭或者是國際企業的人資看到。

第一個是 Credible,可以信賴的。你在分享內容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幫助你增加在這個專業領域別人會重視的能力,比方說證照──你為什麼選這個證照來考?考到之後獲得的是什麼?市場上還有誰也覺得這個證照很不錯?這些都是你可信賴的一個標籤。

第二個是 Capable,有能力的。大家會點進你的 Profile,就是因為想看看有什麼主題、能力可以交流,所以你在呈現你的工作經歷的時候,可以從這個 C 再去思考。

第三個是 Connected,有連結的。LinkedIn 是一個國際社群,所以在分享內容的時候,你可以思考怎麼樣跟國際人才產生交流跟連結,因為它就是讓你跳脫很多限制。現在在 LinkedIn 和 Coursera 上就有很多學習資源,我們其實不一定要飛出國去參加研討會或課程,不僅可以省下很多錢,如果可以讓更多國際人脈知道的話,也是一個很好的連結。

如果大家一開始不太確定從何下手,我還蠻推薦大家可以用這 3 個角度思考,讓國際獵頭或者國際人資在看你的 profile 的時候可以更聚焦,也更知道怎麼跟你連結。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放畢業照、MBTI 可以嗎?──給新鮮人的「手把手 LinkedIn 教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不要輸給不知道】如何找到你的第一份海外工作?

如何寫出 AI 偏好的關鍵字履歷?進外商/美國求職不可不知的三個技巧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在全新改版的節目中,每月也會推出一集「校園關鍵字」單元,介紹國內外教育現場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