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誰說當了公務員,就與精彩職涯無緣?

作者:Yakov/漂浮在南洋

在 1 月中的某個星期一上午,14 名錄取國家考試「國際經濟商務人員」特考的訓練生,在經濟部本部簡單地開訓後,隨即拖著行李、搭上專車,前往新竹的訓練中心展開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

離考試院公告放榜也不到 3 週時間,錄取生就必須準備從世界各地返回臺北報到,而第一天在經濟部位子還沒坐熱,又要馬上驅車去新竹,這一切的快節奏,就是要讓這一批臺灣未來的經貿外交官趕快上線服務,趕上臺灣外交幾十年來千載難逢的地緣政治際遇。

這一梯錄取人員的學術背景,不論科系及學校都相當多元,經濟本科並不算大宗,還有來自公私立大學的政治、商管、外文、法律、地理、社會系的畢業生們。

工作經驗方面,除了應屆畢業生外,也有許多在公、私部門工作過的職場老鳥。商務人員國考的招考組合,包含英文、其他外語、經貿法律,這能讓不同背景的考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除了成員的多元組成能促進融洽的交流外,或許是大家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第一次外派的地點跟報考語系有較大關係;訓練對未來的影響,不是分數的比較,而是技能的養成,所以學員之間沒有對立與競爭的氣氛,反而為彼此提供正向的鼓勵。

訓練生們認真投入並享受學習的過程,相互交換國內外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外派生活的想像。透過本文,將分享經貿外交人才的訓練內幕、招考的困境,以及準備考試的眉角。

我們在學什麼?揭開訓練課程規劃

在經濟部的訓練教室裡,美籍的英文老師 M 正帶領學員賞析兩天前,蔡英文總統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會晤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後的公開演說。

在這個全英文的課堂中,老師請學員討論蔡總統英語演說稿的遣詞用句:"……the urgency of keeping the beacon of freedom shining cannot be understated."(維持自由燈塔發光的急迫性不能被低估。)老師逐字推敲,並說明他認為用 overstated 也很合適,能傳達出英文語境中「因為太重要而無法再被強調了」的意味,並帶領我們討論哪一種說法最能表達蔡總統真正的原意。

有趣的是,過去蔡總統接受 BBC 專訪時使用的英語,曾透露了她的英國學術背景;但在上述演講中,看得出為聽眾刻意調整為美式風格,「這就是外交工作的一環。」老師 M 分享他的觀察。

除了高強度的純語言訓練外,為期 3 個月的專業訓練也加入了許多技能導向的課程:中英口筆譯、口語表達、國際談判、雙語簡報、新聞稿寫作等,講師均是檯面上學術界及業界的一時之選,他們在課堂中不約而同提到,之所以願意以遠低於平時行情的鐘點費來這裡上課,除了經濟部長官的人情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訓練對臺灣的未來而言,投資報酬率很高。

這個過往配合招考期程兩年辦一次的新進人員訓練,從上一屆開始做了不少的翻新,「課程規劃不斷地在討論、修正,因為長官真的非常重視。」承辦人時不時地在跟學員閒聊中不經意地提起。

除了加入上述的技能課程外,其他專業知識課程也隨著臺灣政經情勢的變化推陳出新:半導體、淨零減碳、再生能源、電動車、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政策面的介紹,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 及 RTA 中心、台灣經濟研究院 APEC 研究中心的資深經濟學家分享經驗,都是為了這批即將代表中華民國對外交涉的公務員們,所量身訂製內訓課程。

招考的困境:為何報考人數總不多?

然而,臺灣公部門體制內經貿外交人才的稀缺,也讓政府高層相當關切。

令人納悶的是,出國時同樣有外交官身分,薪資待遇與福利也依據外交部領事人員的標準,為什麼商務人員特考的報名人數總是不如預期?

錄取名額當然是一個因素。外交領事人員特考每年會錄取將近 40 名新血,而經濟商務人員每兩年一次也僅約 15 位,考生在選擇時自然會納入考量。

另外,兩年一次的招考頻率更會直接影響考生的生涯規劃,畢竟以兩年為一個單位、一試定生死,機會成本及風險實在太高。不過最近這樣的情況得到了改善,或許是考量人員需求的急迫與穩定,今(112)年是多年來首度連續兩年辦理國際經濟商務人員特考,讓有志投身這項國考的考生多了一次機會。

不過,除了需要增加考試辦理的可預期性外,也必須讓更多人知道有這個工作與考試的存在。

以薪資待遇、國際發展性及工作內容的特殊性來說,這個職缺理應很有競爭力,但是不論跟其他公務員考試類科,或是跟外商公司比起來,報名人數都不太理想。而這個職務擔負國家的重要政策執行,以政府的角度,當然是希望愈多優秀人才來報考愈好

今年臺大國企系應屆畢業的 J 同仁分享她的觀察:名校商學院的畢業生在職涯選擇上選項太多,這個特考本身知名度不高,再加上「公務員」及「國考」在他們的印象中又有點沉悶,可能就不會是這些有專業背景、語言又強的學生的第一選擇。

為了打開知名度,國際貿易局中許多資深的駐外商務人員,開始到大專院校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而國家考試近幾年也配合實際需求持續修正規定,例如設立英語檢定門檻、增加報考語組,以及今年上路的廢除公文寫作等等,都更有助於透過考試招募適合的人才。

至於考試的準備,約一半以上的錄取人員有補習的經驗,但也有人是自學考上的。「關鍵是多嘗試,沒有一定能成功的方程式。自己要有意識地掌握學習過程:補習班有幫助就去上,沒幫助就自己找教材、別的老師,或是直接上國際組織的官網查資料。」

「此外,機緣也很重要。」去年因為首次採認英檢成績致報名成功的人數減少,原本應該是大好機會,有考生卻在第一天考完經濟學後失去信心。「好險當初我還是硬著頭皮留下來考完,不然此時此刻應該還在圖書館念書。」差點在考試第二天下午「落跑」去咖啡店放空的筆者,跟新同事這樣分享。

有趣的職務隱藏福利

經濟系畢業,在事務所工作過的 R 同仁表示,能夠學以致用,又能到國外長住、開拓眼界,他覺得這是很棒的工作。

已經有兩個財金部會經驗的 C 同仁則分享,能夠擔任商務人員讓他感恩與滿足,除了之前累積的知識可以在新工作有所發揮、公務員年資也無縫接軌之外,外派後兩個孩子可以有國外的生活體驗,是這個職務隱藏的福利。

榮幸但任重道遠,能夠在臺灣國際舞臺上的關鍵時刻貢獻一分心力,是 3 個月來在這群經濟部駐外商務人員之中,不斷迴盪的主旋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成為下一個經貿外交人才──誰說當了公務員,就與精彩的國際職涯無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人想擔任聯合國「專業級別國際公務員」?我考上了,你也可以!

想出國工作,就別再為自己找藉口──難的不只是環境,更在下定決心

作者簡介:

Yakov,從事經貿外交的臺灣公務員,大學主修地理,碩士專攻東南亞政治經濟,喜歡公共政策、跨文化觀察及個人成長。書寫是有話想說,也是為了保持清醒,當一個平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