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趁離職說真話!「大聲離職」正流行

作者:尼可Nicolle/矽谷Bonjour

近年來,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對職場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愈來愈多人追求忠於自我的理念,尤其是新一代的上班族,更加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整體來說,他們不再滿足於不如意的職位,而更願意勇於表達不滿,並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這種價值觀的轉變,在美國職場引發了一股新興的現象:「大聲離職」(Loud Quitting)。與過去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不同(註),這些員工在辭職時公然、強烈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離職意向,且通常透過社群媒體等公眾平台進行,吸引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大聲離職」的 5 種因素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調查,全球約有五分之一(18%)的員工會公然反抗上層並大聲離職──目的是確保自己的顧慮獲得傾聽,並引起人們對工作場所問題的關注。透過這種方式,這群人希望不僅改善自己的工作環境,也能改善其他人的處境。

大聲離職和安靜辭職雖然代表兩種處理離職的方式,但卻有共通點:兩者都源於員工的不滿情緒。當員工大聲辭職時,他們戲劇性地、高調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給在場的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那麼,除了社會價值觀的轉變,還有其他原因促使員工選擇大聲離職嗎?

一、長期不滿工作環境

有些人之所以選擇大聲離職,是因為他們對工作環境不佳的忍受度已達到極點,包括壓力過大、缺乏支持或遭到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可能會選擇公開辭職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不滿情緒。

二、薪資和福利問題

薪資水平過低或福利待遇不足,可能會導致員工感到不滿,有些人會選擇公開辭職,以引起注意,並希望這種高調的辭職能夠引起公司的重視和改變。

三、缺乏成長機會

由於感覺在公司升遷或技能發展的機會有限,員工藉由大聲辭職,強調缺乏增長前景並倡導組織內部的變革。

四、不滿管理制度

員工認為公司缺乏透明的溝通管道或解決問題的機制,上層的決策不一致或偏袒,使員工覺得高調離職是唯一能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的方式。

五、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員工更傾向在線上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以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

隨之而來的 6 種風險

然而,大聲離職不僅對辭職者本人造成影響,還可能對公司和同事造成負面衝擊。以下歸納一些可能導致的風險,供讀者參考:

一、影響個人職業聲譽

大聲辭職雖然有機會引起一時的關注,但同時也對辭職者帶來名譽風險。在公開表達不滿和辭職意向後,個人的形象和職業聲譽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未來的求職機會。

二、產生法律問題

如果大聲離職的方式涉及誹謗、侮辱或違反勞動法律規定,可能會導致法律風險和訴訟,不可不慎。

三、影響資歷查核

離職時的行為,會影響前任雇主對員工的資歷查核(Reference Check),如果辭職方式不當,公司可能不願提供正面的推薦,進而影響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

四、破壞職場關係

大聲離職會導致組織內部的緊張局勢和矛盾升級,進而破壞與同事和上級的關係,這會給留在公司的同事和團隊成員帶來壓力和不安。

五、影響公司聲譽

員工大聲離職的事件可能會引起外界關注和媒體報導,將對公司的聲譽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社群媒體時代,消息很容易被迅速傳播。

六、影響工作效率

大聲離職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額外的工作負擔和壓力,由其是辭職者在離職時沒有適當交接工作,將導致生產力下降。

隨著職場文化的轉變,新世代的員工將更重視工作的意義和平衡,並對不符合價值觀的工作環境表現出更大的反彈。再加上社群媒體的迅速發展,我認為未來有愈來愈多的人將更傾向公然表達辭職意向,追求自我的實現和反抗。

另外,隨著疫情帶來影響,彈性和遠端工作成為更普遍的趨勢,許多員工已經體驗到在家工作的好處,並且希望能夠保持這種工作模式。如果公司不能提供彈性的工作選擇,員工可能會傾向辭職,並尋求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

儘管大聲離職的行為可能對未來求職造成影響,但同時也促進企業更重視員工需求、改善職場環境、提高解決衝突的能力,並開始重新審視企業文化和溝通機制,創造一個能夠支持員工成長和發展的良好工作環境。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國外職場趨勢,透過專欄與讀者分享!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美國正流行「大聲離職」:愈不滿愈高調!他們的辭職為何這麼「戲劇性」?》,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主動請辭變開除,老闆:有種你告我啊!

關於勞資糾紛,我的親身血淚史:把人才當耗材,正是許多台灣企業的縮影

作者簡介:

尼可 Nicolle,土生土長台灣人,【你可學苑】和【你Ker這樣說】音頻節目的創辦人。歷練百大企業、矽谷跨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多年後,選擇在家創業,現為品牌經營顧問和《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撰寫矽谷觀察、不離職創業和食旅人文等主題。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研究所,志向是持續當個好奇心強烈且不斷學習的人,著有《矽谷傳說臥底報告》、《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