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40歲重返職場,我怎麼調適心態?

作者: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去年寫這篇〈疫情變動創造契機!離開職場 6 年,以 40「高齡」錄取新創──我從二度就業領悟的事〉時,我還在極大的震撼裡:我沒有想過能夠在疫情中,拿著 6 年近乎空白的履歷和對網路業毫無概念的背景,誤打誤撞找到能夠結合興趣的工作。即使知道這個職位只是暫時請來分擔工作量的 6 個月短期助理,期滿不一定會續約,我還是開心地簽了合約,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開始上班。

「合約保留彈性,但不表示你只能待 6 個月」

坦白說,當時的我其實不知道這份工作會做多久。雖然工作內容不算難,從實作與錯誤中學習,很快就能掌握,同事們也都好相處,但是身為年紀最大、資歷最淺的「高年級實習生」,我常常覺得在年輕同事中格格不入,擔心他們認為我能力不足,也常常擔心小我 10 歲的主管對我失望,覺得自己僱錯了人。因為缺乏自信,我對自己的期許很低——能順利做完 6 個月就算大功告成,完全沒有更遠大的目標;也因此我偶會在遇上耗時較長的大案子進來時,跟同事開玩笑說:「這我大概合約期滿都還做不完吧?」

到職 3 個月後,每週例行的一對一面談裡,來自西班牙的主管很高興地吿知我通過試用期,接著話鋒一轉,問我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我聽到妳開玩笑說合約快到期,妳是想期滿就走還是想待下來?」我愣了一下,沒想到玩笑話會被主管聽進去,連忙收起笑臉,認真回答如果團隊還需要我,我很樂意在期滿時續約。她聽了點點頭,「合約一開始只有 6 個月,是因為這是之前沒有的新職位,公司管理階層和我都不知道僱這樣一個新人可不可行,所以短期的合約,讓勞資雙方都有彈性,但是這不表示妳只能待 6 個月,妳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一點。」

年底期滿前,公司又和我續了 6 個月的合約,主管向我解釋這是因為內部作業型態將會有變動,因此暫時還無法把這個職位變成永久性質。對於短期合約我並不在意,因為我也還不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過去 6 個月我忙著重新適應職場,面對各式挑戰,兼顧工作家庭,每天都忙到昏頭轉向無法思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能夠再待半年,已經是很大的鼓勵。

「你到底在怕什麼?」

就這樣當了 10 個月的助理,一直覺得自己還在學習,主管安排了第一次 PDP(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個人發展計畫)面談,開門見山就問我未來有什麼打算、想在公司有什麼發展。我坦白說我喜歡職務內容,也做得很上手,但是如果能夠面對新的挑戰,我很樂意接受。(這麼含蓄的回答是錯誤示範,小朋友不要學:所有職場教戰守則都會告訴你,在這樣的時刻應該要積極明確的說出自己想要什麼。)主管接著問我想不想從助理升產品執行專員,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更進一步,我還是覺得受寵若驚。但是想到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和世界各地的旅館接洽,我緊抓機會,毫不考慮的說我願意。於是 4 月初我開始學習接案,預計 6 月底正式升職。

順利升職後,我最早接到的案子裡,有一間是藝文與音樂界中相當有名的老牌旅館,我看到名字興奮不已(可惜同事都太年輕不認識)。興奮過頭又缺乏經驗,我在 Email 中沒把細節寫清楚,對方的網路行銷總監用感覺有點不悅的直接語氣,點名我上 Zoom call 解釋清楚。我嚇得半死,趕快問主管和同事該怎麼辦。同事 B 聳聳肩:「那妳就跟客戶 call 一下啊!妳把事情說清楚,沒有什麼好怕的,妳懂的比他們多不是嗎?」看我還是面色慘白,她追問:「妳到底在害怕什麼?」

「我到底在怕什麼?」我自問。

除了怕專業知識不夠會出糗,我也擔心面對客戶緊張會詞不達意或說錯話。頓時間,我好像回到國中時期——對英文充滿恐懼,看到外國人就結巴。察覺這樣的心態,我告訴自己我已經不是那個沒有外語能力和社會經驗的孩子,我的確離開職場一段時間,再回來時世界已經不一樣,我必需更努力才能追上,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做不到。我提起勇氣回覆 Email,詳細回答疑問,並且主動約時間 Zoom 上見。對方讀了 Email 釋疑後,反而說不需要當面談了。

我才剛鬆一口氣,又意外被另一個知名英國客戶邀約,加入隔天的線上例行會議。在這個會議裡,我是唯一非英文母語,也沒實戰經驗的與會者,雖然有自家 Sales 和客服同事撐場,大部分時間只需要微笑傾聽,還是有一小段時間要由我向客戶解釋程序。結束以後,我才發現我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緊張,開會也不像我想像中那麼難、那麼可怕。

剛開始接案的時候,我非常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常常處在很緊張怕犯錯的狀態裡。主管和同事都反過來勸我放輕鬆一點——他們大概也看得出來,我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隔了 6 年重回職場加上進入完全陌生的產業,我處在一個尷尬的處境,人際關係與知識能力都要重新累積,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不斷的調適與學習,才找回失落已久的自在與自信。

一個嶄新的起點:正式永久僱員

5 月中,公司舉辦了去年 12 月因疫情取消的耶誕派對(把耶誕拿掉,換湯不換藥),全公司員工一起到倫敦郊外的莊園飯店住一晚,白天開會做活動,晚上晚宴加舞會。平時不常社交的我難得參加,見到分散世界各地的同事,和許多人第一次深談,在舞池裡跳了一整晚,宴會廳關門後,還跟一票同事人手一瓶紅酒續攤到凌晨 3 點多。那天和後來的許多天,好幾個同事很真誠的跟我說,他們終於有機會認識我,見到我工作之外的另一面。我也在這一晚後,覺得自己終於融入了這個新環境,到達了某個里程碑。

網路新創是變動性很高的產業,短短一年裡,很多人來很多人走。就在我以為一切逐漸上軌道的時候,在公司已經待了 5 年的主管因搬回巴塞隆納而離職,另一個同事即將轉職其他部門,原本只有 5 個人的小組只剩下 3 個,我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第二資深的成員,必須跟同事一起培訓將來的新進僱員。

6 月 28 日,我在職滿一週年,除了升為專員,也正式成為永久僱員。6 月 29 日,公司從牛津街搬到 Soho 區一棟時髦的 Coworking 大樓裡,我站在落地窗前,看著樓下街道繁忙的人潮,和遠方的倫敦眼和大笨鐘,實在不敢相信我會站在這裡。

當了 6 年全職媽媽後,我重新加入職業婦女的行列,這兩個角色並非對立的孰優孰劣,而是個人環境與資源下,身為母親必須做出的選擇。兩者獲得的經驗與回饋或有不同,但是這樣的選擇是責任不是犧牲,階段性任務完成,人生還有很多的可能。有的時候我會想,倘若我像年輕同事一樣,一出校園就有這樣的工作機會,這個年紀應該會在更高的地方,然而我知道,在過去的每一個當下,我作了對我和我的家庭最好的決定,我沒有錯過什麼。我離職涯的高點還很遠,但是我已經有了新的起點。

這份工作沒有亮眼的職稱,也沒有優渥的薪資,但是它把我帶到我從來沒想過會立足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我重新認識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在母職之外擁有另一個舞台,一路走來的自我成長和自信重建,是最有價值的收入。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40 歲重返英國職場的「高年級實習生」:沒有亮眼職稱、優渥薪資,但卻開啟一個嶄新的起點》,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沒有「天職」怎麼辦?工作十年、換了 N 個產業的我,學到的一件事

「高年級實習生」真實版──香港實習讓我回到食物鏈最底層,卻看到更寬廣的職涯

作者簡介:

陳怡潔,台北市出生長大,16 歲看了 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從此愛上歐洲,日夜夢想搭火車環遊歐洲各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學院歐洲文化碩士,曾任職旅遊業,兼職教育業,現職一個法國人的太太,兩個跨文化小孩的媽媽,和不定期夜班部落客。移居倫敦十七年,對這個城市仍然充滿熱情與好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