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藝術】專訪台灣第一位國際認證的「藝術鑑價師」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藝術品人人都愛欣賞,但你知道如何鑑定它的價值嗎?本集節目專訪台灣第一位取得國際鑑價師協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ppraisers,簡稱 ISA)認證的「藝術鑑價師」柯人鳳,她除了為聽眾解說在台灣罕為人知的「藝術鑑價」專業,打破多數人將價格誤認為價值的迷思外;也分享她在英國留學、美國考照、香港工作的豐富趣聞!

問:何謂「藝術鑑價」?

我們在面對一件作品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從幾個層面來看,第一個當然是它的藝術價值,再來就是它之於那個地域所產生的文化價值,最後則是市場價格。因為資本市場的影響力特大,所以常常我們會把價格跟價值放在一起講,但這樣容易產生認知差異,「鑑價」的目的就在縮減差異。它透過一個嚴謹的研究方法論,提供我們對於一個物件應有的價值、價格和文化意義。我們在一份鑑價報告裡所揭露的就是這三件事。

問:您當時是如何因緣際會接觸到「藝術鑑價」專業?

我本身不是藝術科班出身,我是念都市規劃的,但是我很喜歡不同領域的專業,大學的時候因為非常著迷新聞學,還輔修新聞系,希望可以投入新聞事業。畢業之後,我曾經進入報社跟雜誌社服務過,後來我發現自己還想更深度學習資訊處理,所以就轉換跑道,進入資通訊領域做產業研究。

工作了 10 年之後,我決定給自己一個 break。那個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壯遊,我就只是想要休息一下,所以就去倫敦藝術大學唸碩士。我會選擇倫敦而不是美國,有一部分是因為我很喜歡歐陸,我覺得去了倫敦之後就可以離歐陸比較近,可以去西班牙、去義大利,只要坐 Eurostar、easyJet 就到了。

學校會幫國際學生分配一位協助與英國體制銜接的導師,第一次到學校,我就問 Tutor:「我想要了解 Appraisal(鑑價),有什麼方式?」當時,其實連倫敦的學校,除了Sotheby's、Christie's 有教 Appraisal 之外,其實其他的 Arts University 都沒有;我的老師跟我說:" Oh, if I know it, I will be very rich! "(如果我知道的話,一定會很有錢!)

我作為藝術門外漢,想要知道一件作品的價值,卻不知道除了藝術史之外,要從哪一個角度去理解。你人在英國、又在倫敦,三五步就會 jump in a museum,那邊的博物館各種類型都有,像是肖像型的,連他們貴族時期的、家裡面不想放的就直接送到博物館,就是全部的祖先牌位都在那裡掛滿牆。

我很好奇,這要怎麼欣賞?然後你到歐洲像是西班牙馬德里、義大利烏菲茲(Uffizi),藝術品各式各樣,如果沒有藝術史背景,其實很難入門,走馬看花就看完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是我跟一個日本同學在聊,他叫太郎。我就說:“ Taro, I don't understand art. “(太郎,我不懂藝術)然後他就問我說「你什麼意思?」

我說「我看不懂當代藝術」,他就說:「哦,Joyce,你看當代藝術,只要當作你第一次約會,看到一個男生,你第一個會看他的外表;被外表吸引了之後,你就會想要認識他的個性、想要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喜歡什麼,這樣你就會進入到作品創作者的世界裡面,開始認識那個藝術家。」當他這樣一講的時候,我就懂了。

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做鑑價的過程,我們並不是去「創造價值或市場」的人,我們做的是決定他的價值,Determine the value。這個 value 涉及藝術價值、藝術家創作的過程,以及這個作品曾經經歷的文化意涵、地域性的意涵,還有它的真實性──是贗品、真品,還是複製品;以及他是否具有交易證明,佐證過去的市場價格。

它其實就是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涵蓋的領域包含藝術史、科學檢測、修復紀錄,甚至包含基本的財會概念。他不單純只是在市場交易買賣而已,他並不是去買一個螺絲起子,一次性交易就結束;我們會關注到這一件作品,它是否有一次、二次、三次以上的流通性。

甚至如果今天是在美術館的作品,我們要怎麼樣為它的保險價值做鑑價?因為它沒有交易紀錄,有可能在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裡面的作品,完全都沒有交易紀錄──那要怎麼樣去做鑑價?這就是我們鑑價師要去發揮的專業領域了。

問:當時學校老師沒有辦法回答您的問題,您後來是如何找到學習藝術鑑價的資源?

我當時其實蠻失望的,因為我真心覺得出國念書,還是希望能夠有所學習回來。我當時也做了 research,我也找不到任何有關於 Appraisal 的資料,或是學習系統。所以當我從倫敦念書回來之後,當時並沒有學習到 Appraisal 的相關知識,而是回到台灣之後,我透過工作,再進一步的研究,才開始了解 Appraisal 的概念。

過去這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處理的就是台灣視覺藝術產業的發展、政策如何對接。當時從國外回來,進入到藝術領域,尤其是藝文產業,是不得其門而入的。如果是從 104 或 1111,如果我今天想要進入到拍賣公司,我可能關鍵字會打藝術類,但它(職缺)不會出來,它會在運輸類或者是拍賣類。可是當時你在找工作的時候,你明明就是要進入藝文產業,你會打「拍賣」嗎?除非你知道公司的名字,不然你其實接不上的。

但是在倫敦,我的經驗是,我只要進入到一個特定的網站裡面,像是 Guardian(Jobs),它就會有一個 Art Section,你只要點那個 Art Section,全部都是相關領域──從 Theater 到 Museum,職業種類從 Administration 到 Director 再到 Manager 都有。這就是我回來台灣感受到的落差。

台灣後來其實有國藝會,它就有各類的藝文工作,雖然並不是那麼全面,但應該也已經有八成了。所以這是第一個回來後的職涯上面,我遇到的第一個瓶頸。所以我帶著出國前在產業研究的經驗,希望可以在國內的視覺藝術產業,有我過往在資通訊產業那樣的一個格局。在這十多年來,其實產業有在進步啦。

題外話,其實我出國前就在服務 Computex,十年前 Computex 其實是稍微比較安靜一點,到現在它隨著 AI 時代,這一次 Computex 非常風光,跟 10 年前相比完全不同。過去的電腦展,大家其實還是很多 Showgirl,比較娛樂性質,然後產業業態比較代工性的;可是到現在其實我們可以看到 Future、看到我們跟人工智慧 Bundle 在一起,去尋找人類存在的意義跟我們和 AI 的差異。我覺得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回過頭來說藝文產業,其實我們在處理的是同樣一件事情,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價值。我們要如何在價格中、在過往我們代工的思維當中,去提出我們自己的文化主體性,這個絕對是透過 Appraisal 可以去奠定的。因為我們在 Appraisal 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是在去挖掘所謂的 Cultural Value(文化價值),去找出 Market Records(市場紀錄)來支持這一個文化價值。鑑價師其實就是在 Determine the Value,決定價值。

從英國回來以後,會去取得鑑價證照也是一個機緣。可能是深植在潛意識裡面,對於倫敦沒有完成事情的懸念還在那裡,然後就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年都會去挖掘出現在這個產業需要的議題。我們辦了台北藝術論壇、台北藝術博覽會。

有一年,我們就邀請了美國鑑價師協會(Apprais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當時的理事長 Ms. Betty Krulik 來台灣。我覺得國內需要鑑價這個觀點,讓台灣的視覺藝術產業去銜接所謂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跟市場價格這三個領域,去做一個串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它其實還是有一個法規的基礎。台灣在(編按:民國 99 年,西元 2010 年)《文創法》通過之後,當中就有針對無形資產評價這樣的一個基礎了。所以其實是有「無形資產評價」相關的法規。

在無形資產的範疇裡面,包含了制裁、商標、專利、商譽、企業價值。那麼,在文化創意產業裡面,最大的銜接就是智慧財產權。可是,當台灣在進行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推進過程中,我們應該包含但不限於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本身也是有企業價值的,因此如果要去評價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當中的企業的資產價值,你勢必就是要把評價技術導進來。

我們在對接上面遇到兩個挑戰。第一個就是,舉例來說,文創法 15 加一項產業,如果是出版產業,一間畫廊,或是一個電影製作公司,如何去評價它的公司價值?第二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企業本身的內容產製,有可能是無形的,那它透過文化內容的產製所產生出來的資本存量,要如何去評量它的價值?所以在 2021 年,我們獲得文化部支持,開始舉辦評價課程,立基點就是為了要能夠回應到所謂的政策面,以及產業發展面。

當然對於個人的職涯來說,我們也是要回應到,從藝術管理學校畢業的畢業生,他除了未來可以直接進入到畫廊職場之外,他是否有其他的選擇?比如說,他可以從事基金會裡面的,或是銀行做私人財富管理層面的,或者是文化領域裡面要做資產管理,只要是跟藝文相關的,他就可以去做價值評估這樣的一個服務。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特殊職業】對藝術的熱情,成就台灣第一位國際認證「鑑價師」》,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讀「藝術管理」就能「和藝術家工作」嗎?進了研究所,我花大量時間學習的是「募款」

「只是幾條線,為何這麼貴?」一名藝文工作者的困惑:為什麼總有人認為「藝術無用」?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 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在全新改版的節目中,每月也會推出一集「校園關鍵字」單元,介紹國內外教育現場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