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評論】「經歷梨泰院後,現在我連搭地鐵都怕」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圖為漢米爾頓酒店(Hamilton Hotel)旁的窄巷,是這次踩踏事件爆發的地方。

任誰都不希望發生這樣的悲劇——上週週末,南韓梨泰院(이태원)因萬聖節活動人潮擁擠而爆發嚴重的踩踏事件。截至截稿時間(11 月 3 日),共計 156 人死亡、173 人受傷。事故的發生實在太過令人意外,也引發國內外媒體的注目與報導。真的很難想像,一個本是年輕人慶祝解封後,脫下口罩的出遊活動,竟一夕之間天人永隔,造成南韓社會近年來重大的傷亡事件。

想必已有不少國內讀者藉由媒體近日來的報導,得知悲劇的事發過程,與目前推斷的發生原因,如事發現場為一狹窄且具有斜坡的巷弄,突然湧入前仆後繼的人們;現場因缺乏人流管制,導致人們在推擠、跌倒後,造成一連串人疊人的骨牌效應⋯⋯。

除了質疑當日警方人手不足,並未派充足的人力維持現場狂歡派對的安危外,南韓新聞媒體 SBS 更在 11 月 3 日的報導中指出,在梨泰院慘案發生前,已有民眾見人潮洶湧、場面漸漸失控而撥打電話至警察局,要求警方至現場維持治安;而此類電話並非之前謠傳的僅 11 通,而是多達 79 通之多,但接獲報案的警方並未及時行動,輕忽了嚴重性而未積極處理,才釀成更大的推擠踩踏事件。由於目前尚未公布電話內容、事件也還在調查階段,究竟是否 79 通電話都與事件相關、又是否有許多媒體質疑的「吃案」之嫌,外界尚不得而知。

目前南韓政府仍舊持續對梨泰院事件進行後事安置與檢討。尹錫悅總統宣布至 11 月 5 日為全國哀悼期,並指定梨泰院所在的首爾龍山區為「特別災難區」,也成立了供國民悼慰死者靈堂。

「創傷壓力症候群」與心理創傷

除了檢討事件發生經過、避免未來悲劇重演外,在我看來,有關於此事件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英語: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同樣不容小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意指人們遭遇到過於衝擊的事件(多為悲劇),所發生的精神疾病,人們輕則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重則不斷做惡夢、回想事發現場情景,乃至心理排斥類似造成創傷的環境乃至人事物。PTSD 不僅會發生在事故受害者身上,也可能對其他相關人士造成影響。

以此次梨泰院悲劇為例,我們看到不少九死一生、從鬼門關走一趟的受訪者,他們都難以相信,原本一同出遊、有說有笑的朋友,就這樣在他們身旁斷氣。事發當下,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看著同伴被人潮衝散、接著消失在這世上⋯⋯。這些身歷其境的生還者便可能經歷 PTSD,且恐怕會持續好一陣子。

對受難者的家屬而言也是如此。近日南韓政府陸續整理出死者的遺物供家屬認領,當看到那些被工作人員摺得整整齊齊、上頭仍可見到血跡的衣物,與被貼上認領編號的鞋子跟年輕人所戴的面具、兔耳環等遺物時,不禁心生感慨,腦海不斷浮現遺物主人穿戴著它們出遊的愉快模樣⋯⋯。作為旁人都如此難受了,對於前來認領這些遺物的家屬,心中又將會有多悲痛呢?

另一方面,PTSD 也可能發生在當時現場救援的人士身上。如我們舉各大新聞媒體近期經常拿來與梨泰院事件對比的 2014 年世越號沉沒事件為例,當年奮勇往返於孟骨水道和沉船內搶救溺水學生的潛水員中,也有人曾飽受 PTSD 之苦。他們表示,「沒有一位潛水員能回歸到正常生活,因為大家都得了減壓症,減壓症是因為潛水時,若人沒有完全排除體外的氮氣、形成氣泡,會進而妨礙血液流動,慢慢演變成骨害死,且在這些人員,還經常會出現肌肉撕裂或韌帶拉傷的症狀。」除了生理創傷之外,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潛水員的下半身突然失去知覺,無法自行大小便,而極度的心理創傷更是導致幻聽和幻覺。」

許多在梨泰院救援的救護人員也於事後表示,當時看到許多過於冷血的民眾,只顧著在案發時,第一時間拍攝橫躺在路邊、蓋上白布的屍體照片,上傳到網路,反倒不願下場伸出援手,發揮能多救一個是一個的心態,讓不少醫護人員懷疑:「難道這些被壓在底下的人們,不是我們同胞嗎?」、「為何只顧著拍照?」事後進而生出對人類與人群的強烈「厭惡感」——無論是否造成 PTSD,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心理創傷,對於在第一線救援的醫護乃至警消人員,未來從事救援工作時的心理狀態,多少都會造成負面影響。畢竟人命關天,眾人搶救負傷者都來不及了,還得控制先前的「厭惡感」與創傷,且花心力去阻止圍觀民眾,不要過於「興奮」搶拍鏡頭,真叫人們情何以堪。

社會信任感崩毀,民眾沮喪、焦慮

最後,事件對於整個社會,也都造成了集體的壓抑與沮喪感。任誰都無法預料到,本是迎來後疫情時代、解封脫下口罩之際,欲狂歡放鬆的一晚,卻釀成震撼國際的意外。這對社會民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也讓許多人對社會與他人產生不信任感。

據報導,案發隔天來到梨泰院街巷視察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於巷口確認事故現場時,驚訝地問著身邊的隨從:「就是這裡死了這麼多人?」一句話引來民眾撻伐,足見民眾對於政府處理態度的不滿。甚至部分民眾因受到事件衝擊,連搭乘尖峰時段的地鐵都深感懼怕;許多人也開始擔心接下來的聖誕節與跨年夜,是否還能出門慶祝、平安回家?

說了這麼多,想要和大家溝通的是:當我們在媒體競相報導之際,除了關注事件的最新發展、借鏡他國經驗之外,創傷事件後的「心理健康」面向也值得關注。我們必須理解創傷事件可能對自身與他人帶來的影響,並對身邊有類似遭遇的人們懷抱敏感度與同理心。

最後敬祝南韓社會早日平復,各國都不要再發生類似的悲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梨泰院踩踏事件】「現在,我連尖峰時段搭地鐵都怕」悲劇之後,不容小覷的 PTSD 與心理創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梨泰院 Class》中的梨泰院,是個怎樣的地方?

【梨泰院踩踏事件】一場本可避免的人禍,究竟哪裡出了錯?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