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評論】美國為何掀起「0 元購」風暴?

作者: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嗎?美國識字率全球排名第 7,數學能力排名 27、科學排名 22,預期人均壽命 49,嬰兒死亡率排 178,平均家庭所得排第 3,勞動力排名第 4、出口額同樣排第 4……」

「只有在以下三個統計項目上,美國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在監獄服刑者佔總人口的比例,最多成年人相信天使存在,以及國防開支。其中國防開支總額還比接下來排序的 26 個國家加總還多,而這 26 個國家裡面,25 個還都是美國的盟邦……」

「所以我說,美國根本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這是 2012 年上映的美劇《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開場時,男主角對提問觀眾發飆,快速講出的一連串真實統計數字。名製作人暨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在這幕劇中諷刺的,正是美國當時面臨的狀況,以及多少菁英階層的人仍活在自以為是的舒適圈,幻想著美國的輝煌與偉大。

如今時隔 10 多年,影集的第三季都播完了,但前述這些社會問題,顯然並沒有好轉:民主共和兩黨輪流掌權,其間還冒出一個時常語出驚人的川普,把美國整體帶向更分裂與極端的處境。槍枝、毒品、種族歧視問題在各大城市越演越烈,而國際地緣政治上出現的種種狀況,美國也似乎越發顯得力不從心。

近期訪美的親身觀察:社會暗潮洶湧

2023 年我因為訪問學人計畫和幾場重要的活動,有機會兩次訪美、分別待了幾個月,從西岸的舊金山洛杉磯,到東岸的主要大城,乃至中部的德州與境外領地波多黎各都走訪了一遍。我見識到美國大城市的表面雖依舊繁華,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卻難掩蕭條與衰退——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不安感」,正普遍瀰漫於社會不同階層間。

多數長居於此的朋友更紛紛表示,雖說每年依然有大批海外移民抱著「美國夢」來到此地工作生活,美國早已不像過去那樣富足與穩定,這個年頭人人都得小心一些。

最鮮明的例子之一,是位於西岸灣區各大城市的「0 元購」問題:近年有大量遊民和罪犯、甚至一般百姓進入商家「公然行竊」,而店員竟也完全不加以阻止。網路上甚至流傳數段警察就在附近,卻毫無打算作為的影片。

「0 元購」這個充滿黑色幽默的名詞,背後是當地居民的痛苦和無奈。原來美國西岸大城市長期面臨執法量能不足、監獄人滿為患等問題,加州於 2014 年起透過第 47 法案等法規陸續「鬆綁小竊案」:如今規定只要單次搶劫金額在 950 美元以下,就從重罪降為輕罪,甚至還禁止店員阻止搶劫,理由是「為保障生命安全」。

外人恐怕實在很難想像,這件事居然出現在民主黨大本營、向來給人富裕與開放印象,甚至某種程度上象徵著「美國夢」的加州。它也反映出幾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第一,在美國很多人需要用「偷」或「搶」的方式來獲取基本生活的必需品;第二,美國司法體系出現很大的資源匱乏問題,造成監獄和看守所人滿為患、無力容納更多「犯罪份子」;第三,美國政府日益無力照顧到所有人,民眾得自求多福……。

經濟不平等衍生政治極化:美國不再是「民主典範」

再進一步看,社會和政治上的種種亂象,恐怕都還是要回到「分配不均」的根源來探討:美國從柯林頓、小布希再到歐巴馬政府,在華府所謂的「菁英決策圈生態系」下,加上持續的寬鬆貨幣與「去監管」政策,養出了一批所得驚人的既得利益階級:他們是全球化的浪潮下的最大受益者,操縱著溫和的政治語言與大肆渲染的普世價值、名利雙收,甚至一度讓大家覺得美式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與文化象徵將一直會是全球主流,直到所有的國家和人民都欣然接受這套邏輯。

但全球化的發展並沒有 20 世紀初想像的那般順遂:經歷反恐戰爭、金融海嘯、美中對抗,到近年不停發生的區域衝突,顯然世界並不太平。而這些傳統美國菁英階層與他們的價值觀,更似乎非但沒有讓全球變得更好,反倒是「向外輸出階級不平等」,導致他們自身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與財富,「非我族類」則始終在生存邊緣掙扎。

從此點觀之,實在頗接近哈佛學者桑德爾在《成功者的反思》一書中所批判的菁英主義問題。

而菁英主義造成的問題,在美國則被民粹主義取而代之:這恐怕正是川普會在美國政壇異軍突起的主因。過去他主掌白宮的 4 年中數次語出驚人,以「讓美國從回偉大」的政治口號,吸引大量對當代體制、對菁英主義不滿的美國民眾。卻顯然沒有實際解決任何問題,只是讓社會中的矛盾愈加對立。

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他《不平等的代價》一書中提到,經濟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會交互影響惡化,而這種惡化的過程,就是滋養極端主義的溫床。不只在美國,幾個老牌的歐洲民主國家,也紛紛出現言論偏激、藐視人權,對內採取民粹路線,對外則是走向孤立主義並處處透露出「反全球化」傾向的政黨或政治人物。例如英國的脫歐派大將、前首相強生;法國的瑪琳勒朋;德國另類選擇黨;義大利的五星運動……。2024 又稱全球選舉年,真不知這股勢力會如何蔓延與形塑全球的政治生態。

社會的高度對立和極端主義興起,也讓美國失去了昔日「民主典範」的光環: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包含紐澳加日韓德法等國在內各國公民所做的調查顯示,如今只有不到 20%的人認為「美國依舊是民主典範」;超過 50% 認為美國「過去曾是民主典範,但這幾年已不同」……這點很是呼應開頭中引述影集主角的說法:美國在多數人眼中,已不再是偉大的國家。

大選後,美國狀況恐仍不樂觀

這是不是象徵著「美國夢碎」,倒還不一定,但美國夢的核心精神是相信機會均等、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然而階級固化與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讓越來越多人不再對此抱有希望。

幾個令人難堪的事實,可以見微知著美國正面臨的問題十分嚴重:從 1999 到 2013 年,美國中年白人男性族群的死亡率是增加的,死因主要是「自殺、藥物中毒和酒精導致的肝病」。而《經濟學人》雜誌去年甚至用「飢餓的美國人」(Hungary American)撰文,報導指出每七個美國人之中,就有一個面臨營養不良、或需要靠食物券維持生活等駭人聽聞的狀況。這是多大的警訊,以往「飢餓」一詞多半只會讓人直接聯想到那些發展最落後的國家;曾幾何時,美國人也會被貼上「飢餓」的標籤?

最後,眾人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無論結果如何,恐怕對美國現今面臨的諸多問題,都無法在短期內改善。

拜登政府顯然在執政後成績並不理想: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烏克蘭戰爭膠著,以哈衝突僵持,以及南部移民大量湧入等大情勢下,支持度屢創新低。在近期的幾個搖擺州民調中,更大部分都輸給對手川普──不少專家預估,川普很可能提早獲共和黨提名,且有很大的機率再次成為美國總統。

而若川普的政策依如上一次的主軸,對內大舉減稅、逼迫美聯儲降息,利多流向富人;對外則是疏遠盟邦、大搞美中對抗,放棄(或逐漸喪失)在多個國際場合的話語權……那未來的世界,恐將面臨權力結構的重整,不穩定與動盪也很可能隨之而來。例如許多專家擔心,若第二度入主白宮的川普,仍執意奉行「美國優先」的孤立外交策略,很有可能接連退出幾個自二戰以來,形塑國際秩序的重要多邊組織與協議(如 WTO、UNESCO、聯合國難民公約等)。甚至,為了達成他宣稱「一天內結束烏俄戰爭」的競選承諾,美國退出北約組織(NATO),交換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停戰,也非不可能。

國際影響力仍毋庸置疑、洞見觀瞻的美國,該如何走出目前的重重問題?筆者沒有答案,但我想在台灣的我們,應持續審慎地觀察、並妥善做出動態因應。而非一昧地被「挺美」或「疑美」的意識形態綁架,因而錯估了全球局勢的發展方向。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一個越來越失控與分裂的美國:從加州「0 元購」風暴說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全球政局越來越極端:你發現了嗎?川普是結果、不是原因

美國基礎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數萬教師陸續罷課抗議,連學生、家長都上街相挺

作者簡介:

Jack I.C. 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ICT),協助 fuel management 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 20 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