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評論】韓國人愛晚婚,甚至比台灣更嚴重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不知讀者朋友身邊是否有固定交往對象,已經規劃起甜蜜的結婚大事?或是目前仍在享受單身生活,期待對的人出現,走進婚姻生活?抑或本身為不婚主義者,早已看淡旁人所稱的婚姻大事呢?不論處於哪種感情生活狀態、是否要步入紅毯,皆是個人人生選項。然而,就國際趨勢而言,晚婚的民眾似乎越來越多。

從數字看台韓晚婚趨勢

以台灣為例,據內政部 6 月最新統計,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為 31.7 歲,其中男生 32.6 歲、女生 30.7 歲,紛紛創下歷年新高,相較於 10 年前,初婚年齡不論男女皆增加 1 歲。晚婚的現況也與我們時常聽聞的高齡產婦、低生育率,老齡化等社會議題息息相關。

然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日漸攀升的「晚婚人口數」。台灣與韓國的適婚年齡人口,有超過半數以上尚未結婚。先看台灣,25 至 44 歲的適婚人口,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未婚;而同屬全球國家新生兒出生率極後段班的韓國,據韓媒數據指出,該國近年的晚婚現況甚至比台灣更嚴重。

如以 2022 年資料為準,韓國男性結婚年紀推遲至 33.7 歲,女性則是 31.3 歲,結婚年齡皆高於台灣。更讓人省思的是,2020 年韓國年輕人(19─34 歲)未婚人數為 1021.3 萬人,占了整體人口數的 20.4%;但由於晚婚生子,該人數相比 2015 年減少 48.3 萬人,近 4.5% 的減幅。

據當地統計廳數據推估未來韓國人口走向,目前雖有超過 1000 萬青年人口,但預估 30 年後的 2050 年,青年人口將僅剩現在的一半,來到 521.3 萬人,占總人口的 11.0%。

青年人口銳減已成事實,新聞媒體也經常以「生不如死」(新生兒出生率低於老齡人口死亡率)描寫台韓人口困境。但令人吃驚的是,自韓國統計廳數據調查以來,目前 19─34 歲的韓國年輕人未婚比例首次超過 80%,其中被認為處於「適婚年齡」的 25─29歲年輕人未婚比例,占了 87.4%。

不僅晚婚,乾脆不結婚

隨著年紀增長,選擇不結婚的人口比例也逐漸上升。例如 30─34 歲的未婚比例,從 2000 年的 18.7%,至 2020 年增漲了近 3 倍,來到 56.3%;30 歲後期(35─39歲)的未婚比例,則從 2000 年的 7.2% 上升至 30.7%,上漲近 4 倍。就結婚件數來看, 2011 年尚有 32.9 萬件,前(2021)年卻僅剩 19.2 萬件。此外,對婚姻抱持肯定態度的年輕人比例,也從 2012 年的 56.5% 降至 36.4%。由此看來,韓國年輕人選擇不結婚或晚婚的趨勢正在加速。

眾所皆知,年輕人若不結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生兒數量減少,如韓國出生率是 0.7 位,意即 100 位婦女中僅有 70 位生小孩,且新婚家庭生育首個孩子平均年齡為 33.0 歲。另一方面,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也不再,韓國新婚夫婦認為不需要子女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46.4% 上升至 53.5%,可見照顧好枕邊人、身邊有人陪伴的「兩人小家庭」儼然成為韓國新趨勢

見此現況,相信有人會反應年輕人不敢輕易走入婚姻、不願意生小孩,多與大家熟知的低薪、高房價、物價通膨等大環境因素有關,加上現今醫療技術進步,高齡化已是必然,人們常笑說能好好照顧自己、不拖累身邊人已是功德圓滿。但話說回來,晚婚、低生育率不僅僅是經濟議題,更可能成為國安問題。

振興生育率政策

韓國當局為了提高國內出生率,曾推出不少爭議政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年初韓國政府擬出,30 歲前未服兵役的韓國男子,若能生 3 胎,即可免除兵役,引發社會極大爭論,畢竟會為了免除 2 年兵役生下 3 胎者,著實少之又少;抑或近期 11 月初,韓國政府再度推出新的振興出生率方案,即該國〈低出生高齡化社會委員會〉日前擬定,若韓國家庭生滿 3 個小孩,即有權利使用「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與「優先使用公有停車場」,方便家庭出遊,但實際上會為了家庭出遊產下 3 胎者,寥寥無幾。

就我的觀察,上述兩項政策效果的確不彰,更引來當地社會輿論撻伐。若要真正解決晚婚、低生育率等困境,國家必定要從更基本且長久的「減低(多子家庭的)稅金」、更完善補助高額的「生兒津貼」與年限,甚則改善整體國家教育、生存環境或職場環境(如男女生平權的育嬰假等)等,才是促進年輕世代「願婚敢生」之動力。

而韓國經過數次「不利」提高出生率方案,終於「三折肱成良醫」,近日當地終於提出較有吸引力的方針,即韓國五大商業銀行(如 KB 國民銀行、新韓銀行等),於 12 月初,紛紛向新婚夫婦推出優待銀行放款匯率或給更多的「祝賀」利息,以拯救國內晚婚、低生育率危機。

如 KB 國民銀行,提供優惠給育有 2 位未成年子女的小家庭背負的「傳貰」房保證金(전세,臺灣多翻譯為「全租房」),甚至推出降低與延期房貸利息專案。另一家新韓銀行,也提供比起現今基準利率 3.0% 以上更高的 6.0─9.0% 定存利率(但期限僅為 1 年),讓新婚夫婦有「套利空間」,藉以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提振生育率。此次由銀行端推出的提高生育率方案,相較之前生 3 胎「免除兵役」、「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等政策確實更有吸引力,也讓我想到在房價飆漲的台灣,近期也有不少網友討論,政府是否可以推出更好的房貸利率與補貼,協助有心結婚、生小孩的人士完成人生大事。

綜觀上述韓國不論是「爭議」或「新進」的生育國策,值得台灣借鏡觀察,但就現況看來,台韓高層都在苦於尋找解決晚婚、低生育率等方針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韓國「適婚年齡者」超過八成未婚:晚婚趨勢有反轉可能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寧願每天吃超商,也要存錢買保時捷?──自嘲與炫耀,韓國的「MZ 世代」

韓國年輕人背後的不得已——若不拼命廝殺成為那「5%」,很容易就落入地獄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關鍵評論網」與《遠見雜誌》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