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財經】不擅理財,也能「財務自由」嗎?
作者:外商媽媽/國際生涯「心」思維
多年前,我的印度裔前主管榮傑(化名)與高階主管理念不合,雙方暗潮洶湧的政治鬥爭,讓他芒刺在背。他忿忿不平地跟我說:「要不是為了實現 FIRE,我早就離職了!」當時的我們 30 末段、即將奔四,都是家有老小、雙薪家庭的中壯年族群。
財務獨立、提前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簡稱 FIRE)是一種財務策略,旨在實現財務自由,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些 2、30 年前的金融部落格和論壇,例如 2005 年的 Early-Retirement.org、2009 年的金錢鬍子先生 Mr. Money Mustache(MMM)部落格,或知名國外論壇 Financial Independence / Retire Early(reddit.com)。這些網站的創立者和支持者分享了他們實現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經驗和策略,吸引了眾多追隨者。
而 30 年前由薇琪魯賓(Vicki Robin)和喬杜明桂(Joe Dominguez)所著的暢銷書,再版《跟錢好好相處》,更是普及了 FIRE 的中心思想:
金錢是你用生命能量交換的東西,它賦予你富足的人生(enrich life),而不是讓你成為只是有錢的人(being rich)。
與榮傑的對話之前,我腦海壓根沒有閃過「財務自由」這 4 個字,更覺得「退休」一詞距離很遙遠。財務管理向來是我的軟肋,我不但對各種投資標的物毫無慧根,並且對自己的收入與支出也沒細看過。
目睹榮傑的抑鬱與憋屈,我反問自己:若遇到一樣的情況,我有沒有優雅轉身離職的選項?因此,當時正值踏入職場 15 年,我第一次認真精算自己與財務自由的距離,利用眾多網路財務自由試算表,赫然發現原來我已經達到 FIRE,實現財務自由。沒有理財神經的我,回首如何不知不覺抵達財務自由,總結得到以下公式:
(L&D + 3P)* Time = Happiness *(1+3S)n
白話解釋:學習與成長(Learning & Development,L&D)搭配 3P 自我訓練法(Practice Effectively, Persist Firmly, Praise Wisely),經過「時間」的發酵,會給予在原有的「幸福選擇權」本金(Happiness)之上,複利增值 3 個 S 資產:物質資產(Saving)、技能資產(Skill)與精神資產(Spirit)。
一、增加物質資產(Saving):強迫儲蓄與多元投資
越是一個不擅理財的人,就越該積極學習、請益信任且善於財管的專家,刻意打造適用於自己不同人生階段增加儲蓄或減量消費的方式──這是對於理財白癡如我,非常關鍵的起手式。
很幸運的是,我的母親就是那位擁有財會天賦的專家。她深知我無心理財,且收支皆無概念,因此在我初入職場時,就強烈建議我:每個月將薪資固定提撥最大百分比,加入企業的「員工優惠購股計畫(Employee Stock Purchase Plan,ESPP)」。
美國科技外商的購股計畫,是應稅的員工福利之一,通常在每月薪資固定扣除員工登記的百分比,用低於市價的折扣金額,優惠購入公司的股票,因此在購入的當下就已經賺取利潤。長期持有 15 年後,已經有超過 1,500% 的成長。
另外,母親也在我人生各個重要階段,對我耳提面命各式理財選項,像是:有了小孩之後,要考量適合我的避險個性,加入更多元的投資組合,與更穩健、能抗通膨的投資選項。
我總結母親的眾多建議,給理財障礙者如我的 3 個通用邏輯是:
每個月強迫存款,將固定百分比的薪資,挪移到平常不會使用的戶頭。
不要只是盲目地月底開心刷帳本,而要有意識地將累積的積蓄,分散在相對較高報酬率的投資上。例如保守的投資者如我,選擇自家公司的優惠股票、終身壽險、外幣優惠定存等。一旦買了,也盡量不要去動用,把需要動用的錢都放在薪資帳戶。多年後,時間會給予高額的投資複利增值報酬。
減少主要薪資戶頭現金,有助抑制開銷。另外,因為知道自己不精通理財,也怕衝動性消費,因此在職涯早期,我刻意不申請個人信用卡,先以簽帳卡(debit card)方式,所有花費會立即扣除自主要帳戶金額,確保個人金流不會透支。
我的附加建議是擇偶的重要性。如同之前關於愛情與麵包一文提到的,配偶是人生裡所有產出「大於二」的重要靈魂伴侶。因此,擇偶時得明智考量對方的「價值觀」與「長遠生涯進取心」,而不是只考量短期的薪資多寡。
我與另一半在任何重要的大型投資,都有共同出資、朝家庭共好的一致目標,而這絕對是加速彼此物質資產增加的渦輪引擎。
二、增加技能資產(Skill):持續強化天賦,高效跨越舒適圈
若和我一樣,無法參透各種財務投資標的物的利弊或投報率,只要記得:
任何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投資,絕對是投報率最高的首選;而這個投資,也必須長期投資與持有。
持續謙卑地學習與成長,是我碩士畢業入職場近 20 年從沒改變的習慣。除了十幾年維持 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效期的 200 多小時「專業發展學分」PDU(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ts)之外,每年我也會設定目標考取一個證照,至今累積了 10 個專業證照。
當然,證照只是許多自我學習的產出之一,關於學習方式,在企業員工發展架構中:10% 學習效益來自「正規上課學習」;20% 學習效益是透過與導師、教練前輩等向他人學習的「動態性的自我成長」;70% 學習效益來自於工作「從做中學的整合實戰經歷」。
最重要的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有意識地與自己對話,明確知道自己的興趣熱忱和擅長領域,持續精進強化優勢,同時運用前述自我訓練法,不斷跳出舒適圈、面對恐懼圈,並進入學習圈、逐漸擴大自己的成長圈,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達到更高的目標。
我在現職外商任職過程中,逐步了解自己的優勢,專注在精進我熱愛的專案管理,並以此強項來拓展挑戰學習不同領域,甚至也包含我不擅長的財務管理,十幾年來平均 1 到 2 年升遷一次,提升了 8 個職等;一路從派遣員工到亞洲區副總經理,薪資也翻漲了十幾倍。我堅信的是:在生涯的旅途裡,自己才是自己的老闆。
身為上班族,公司企業是人生學習的其中一個平台。在公司企業平台服務的過程中,不間斷學習與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準備」給未來的自己,當「機會」來時,一定用得上的「幸運」,握有當自己老闆的「選擇權」。
因為持續學習成長強大了個人的軟硬實力,升遷加薪等物質報酬也會隨之而來。透過全方面學習成長,當機會來的時候,主動爭取、勇敢大膽地接受挑戰,這個投資是在「自己」身上,讓「自己」這個產品在勞動市場,有「持續強勢增值」的趨勢。
三、增加精神資產(Spirit):發揮「給予」綜效,分享幸福
生涯與職涯都是馬拉松長跑,因此「精神力」會是支撐我們持續學習成長、日益精進的強大自我驅動力。
我的兩個精神力重要來源,都環繞著華頓商學院「正向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給予」思維:
1. 在公司內部,主動且無私地分享知識與典範實務經驗(Best Practices),因為商場上,並不總是零和競爭、贏家全拿的博弈遊戲。
15 年前,我和瑪姬(化名)同時被招募到新加坡的亞太營運總部,擔任營運經理。因為前兩年在台灣的派遣經驗,我對於公司內部的系統與流程非常熟悉,時常整理資訊或提供可行作法,給剛從另一家外商轉過來的瑪姬。
幾個月後,瑪姬突然約我到公司的咖啡廳,開誠布公地跟我坦白:「我決定放過我自己,不再跟妳競爭了!」她接著對我說,「我剛加入公司,想著我們明明都是新人,一起從零開始學習。但妳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經在處理許多事情並表現出卓越的能力。我自認為不比妳差,在各方面我總想著要如何贏妳;但我感受到妳總是非常樂意分享妳的學習和最佳實踐方式,幫助我們提升速度和能力。我們身為同儕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妳慷慨、自信和善良的性格,啟發我想和妳成為夥伴,而不是對手。」
我非常讚賞瑪姬面對心魔與直白溝通的勇氣,兩人也成為莫逆之交。自此之後,我們攜手完成了許多對公司與客戶有極大影響的專案,共同獲得加薪與升遷。
職場上與生命中,大家都在同一艘大船上,沒有人應該被視為敵人,而更該是盟友(Ally)。「雙贏」或者「多方皆贏」的同盟型式,會減少因為惡性競爭導致的精神耗弱,儲備足夠能量與人脈。
2. 在公司外部,把幸福分享給打從心底想要協助的地球群體,像是兒童、老人、偏鄉、貧困、動物、植物、身心障礙、戰亂、受虐等等。每個持續分享幸福的行動,不僅會正向傳播產生複利的善意,更會轉化成高效的個人精神力,持續驅動自我成長。
從擁有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努力工作、不斷成長,讓自己可以更強大,從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兒童。
而在之後每年績效考核公布的月份,只要有升遷加薪或獲得獎金,我都會透過世界展望會認養一個貧困地區的孩子,至今不間斷地每個月資助世界上 19 名偏鄉貧困家庭的兒童,另外 14 個小孩已自立成長,加入資助人行列,進而協助更多需要協助的孩子們,能有更多人生的選擇權。
另外,從 6 年前開始,我也加入了 104 Giver 的行列,在大學裡跟學生們講授專案管理思維與職涯履歷諮詢。因為這樣強大的「分享幸福」信念,支持我長年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也因此一直以來都能持續自我激勵,產出績優的職場表現。
事實上,跨過不惑之年的我,目前也正面臨專業跑道轉換的重要抉擇點。在這個時間點,我特別感謝 20 好幾、30 好幾時的自己,甚至到現在都還是不間斷地用「持續學習成長」,加上「3P 自我訓練法」,來累積「3S 資產」複利。這些幸福跟自由,讓 40 好幾的我得以不被金錢綁架,能自在淡定並清楚思考自己在人生下個階段,真心想做的事情。
蘇菲(化名)是我現在帶領的工程部門,駐紮在上海的一線管理人,曾在幾次對話裡跟我表示,金錢是她目前的高度關注點。幾個禮拜前,我們在討論財富自由的時候,她輕嘆道:「我真該早點認識妳的,哎呀,我現在投資也太晚了!」
「投資任何時候都不嫌晚吧?更何況,妳工作了十幾年,本金比初入職場時更多了。妳若從今天就開始付諸行動,時間會複利更大的資產累積。關鍵問題是:妳知道妳自己定義的『幸福』,是什麼樣子嗎?」
祝願所有閱讀至此的《換日線》讀者,都在前進或抵達 FIRE 的路上,找到物質、知識、精神與生命能量的平衡點,逐步打造穩健扎實、身心靈都富足的人生。
*想知道更多各國理財趨勢,歡迎參考換日線 2023 秋季刊《沒有財富,哪來自由?專屬青年世代的理財專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不擅理財的上班族,也能「財務自由」嗎?──我從派遣員工到亞洲區副總的 15 年心得》,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抱歉,我知道很難,但這是一個我們沒本錢「月光」、負債的時代──理財勿信「業配」,給年輕朋友的原則性建議
作者簡介:
外商媽媽,現職科技業外商亞洲區副總經理,帶領團隊善良、機智、勇敢地往前進。享受生活上媽媽、老婆、女兒等角色的 INFJ;斜槓大學講師,分享「專案管理」與「生涯思維」;外掛換日線專欄,撰寫「海外職場」與「國際生涯」。 旅行 20 多國,現居人生中第 10 個落腳的城市。於美國讀人資碩士時,展開多元刺激的跨國企業奇幻之旅。懷抱「人資」與「專案管理」的基因,跨界「財務、行銷業務、顧問服務等營運」、「業務規劃」、「策略幕僚」、「產能佈局」、及「技術支援服務」;穿梭遊走外商「分公司」、「區域總部」與「全球總部」各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