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財經】儲蓄神話破滅,日本年輕人急自救

作者:佐藤峻/日本人的台灣創業紀錄

大家好!我是在台灣創業並經營數位行銷公司 applemint 的代表佐藤(Leo Sato)。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日本不同世代的「理財觀」。先分享一個新聞:前些日子日經指數(日本主要的股市指數)創下了泡沫經濟後的最高紀錄,連有股神稱號的巴菲特先生,也購買了日本的股票,因此,日本大眾「終於」開始對投資有比較積極的看法了。

為什麼說「終於」呢?在此先為不太了解日本財經狀況的人前情提要一下:經常有人說,日本人的投資心態普遍非常保守,高度偏重在儲蓄上。

例如根據 2020 年底的官方統計,日本全國的個人金融資產共約 1,900 兆日圓(約新台幣 420 兆),其中「現金」和「存款」就高達 1,056 兆日圓──這相當於日本人把高達五成以上(55.6%)的可用資金,全部放在手邊、或存進銀行生利息。而若以家戶為單位計算的話,日本家庭的儲蓄率也高達 53% 以上,美國只有 13.7%,歐盟平均約在 30% 左右。

難怪連日本知名財經刊物《東洋經濟》都說,日本在已開發國家中,是罕見的「儲蓄大國」,日本人不論年齡、身份,往往對投資理財十分消極。

為什麼會這樣呢?

日本人(過去)對投資的普遍觀念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源於「長輩」的觀念──也就是日本現今的「主流中年世代」與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經驗與價值觀。

日本人口金字塔(2021 年 10 月普查)。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
日本人口金字塔(2021 年 10 月普查)。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

觀察現在日本的人口金字塔,你會發現 40 到 60 歲的人口,是日本社會中數量最多的。除此之外,根據總務省公佈的數據,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第一次戰後嬰兒潮(約 65-74 歲)和第二次嬰兒潮(47-50 歲)的人口比率,也長年位列前兩名。

換言之,日本社會直到現在,仍高度受到 30-40 年前(1980 年到 1990 年間)在社會上處於中堅位置的世代所影響。

而「遙想當年」,不僅銀行的利率超過 5% 是常態,再加上 90 年代後泡沫經濟的發生、此後日本面臨通貨緊縮壓力長達 20 年以上,更讓「現金為王」、「不要隨便冒險投資」的觀念,深植這輩人心中。

試想,如果你曾經歷過「幾乎沒有風險、銀行定存就能每年給你 5% 以上利息」的年代,再加上各項風險性投資在泡沫經濟後一蹶不振多年,恐怕一定會堅信儲蓄還是最安穩的理財方式吧?而這一代人會在他們有了孩子後,也會自然而然地鼓勵孩子儲蓄。

舉例來說,我念小學在新年收到壓歲錢(お年玉)時,父母會告訴我要趕快存起來,我還記得當時我在郵局的存款年利率是 5%。

此外,我的母親非常討厭投資,她甚至認為投資就是賭博;儘管後來在朋友的說服下,我母親在 40 多歲時開始學習投資,但在此之前,她一直認為投資是很可怕的,我也因此抱持著這種想法直到 20 歲左右。

我一度以為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我以前一位日本女性同事身上,我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當我建議她適度投資時,當時 26 歲的她直說:「太可怕了,我做不到。」

政府帶頭鼓勵,理財心態轉趨積極

然而,在如此相信「儲蓄神話」(包括 10 多年前登上國際媒體的「渡邊太太」外幣存款風潮)的日本,近年來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卻出現了罕見的熱情。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暗示」退休後的退休金和年金,可能不會像過去那般豐厚。

根據日本金融廳 2019 年的估算報告,由於面對高齡、少子化,當年度一對退休夫婦的公共年金(相當於台灣的國民年金,所有國民都需加保),平均每月會減少大約 5 萬日圓(約新台幣 1.1 萬元);此後的 30 年,合計更將減少高達 2000 萬日圓(約 新台幣 44 萬)。更不用提此刻還在工作的年輕人,未來能夠獲得的年金金額,必定更加減少。

也因此,近年日本政府積極地鼓勵年輕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存款、分散風險、長期投資等等。更陸續推出包括 NISA (少額投資不課稅制度)和 iDECO (個人固定投資制度)等稅務減免措施,非常明白地用「投資可抵稅」的手段,鼓勵人民透過自己額外的長期投資,解決「養不起的未來」問題。

面對全球通貨膨脹的問題,加上更加不確定的「老後未來」,很明顯地,許多日本人已經一改過去的保守心態,開始遠比以往積極地參與投資。

根據日本政府「家庭的金融行為相關民意調查(2022 年)」的最新數據,在不同年齡層的日本人,儲蓄和預備金的比例雖大多仍在 4 成以上,但已較十年前大幅提升對股票、共同基金和固定收益型金融商品(如保險、債券等)的投資比例。此外有趣的是,日本最有錢的「長輩族群」,也就是 70 歲以上的世代,理財積極度(投資佔金融資產比例)甚至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年輕世代的理財觀,因疫情大幅改變

至於日本的年輕一代,雖然多數沒有太多金錢可以投資,但他們的投資意願也正在顯著增加。根據前述統計,日本 20 世代的金融資產平均約為 315 萬日圓,其中扣除儲蓄和準備金,用於投資的金額約 153 萬日圓,相當於 48% 的比例,遠較十年前大幅成長。

為什麼日本年輕人也開始積極學投資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前面提到的「危機感」。尤其新冠疫情發生後,根據日本總務省的調查,日本家庭的消費行為開始大幅下滑將近四成,當中因無法外出「省下」的消費,很多轉向了透過網路進行投資。當中尤其以 20 世代和 30 世代、熟悉使用網路的族群最為明顯──根據日本證券業協會的調查,近年約有 50% 的 20 到 30 歲族群,主要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股票交易;這與 40 到 50 歲世代的 26.9% 相比,高出許多。而這個趨勢直到近年疫情緩解後,仍然持續著。

也就是說,日本年輕一代現在傾向將更多的錢用來儲蓄和投資,而不是消費。各界專家多認為,這背後反映了日本疫情時的經濟衰退,疫情後的全球通膨和公共年金縮水⋯⋯等等,在在加深了他們對未來的憂慮。

然而,「即使對未來憂心而想投資,卻因為薪資不高,沒有餘裕投資」怎麼辦?相信這點不論對日本或台灣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針對這點,我認為日本年輕族群在政府鼓勵下,最流行的投資管道「NISA」,是台灣相關單位可以參考的──根據 Skyrocket 公司的調查,目前日本千禧世代和 Z 世代最常進行的兩項投資,正是「一般 NISA」和「定期定額 NISA」(積立 NISA),其次才是透過網路下單股票。

如同前面所說,NISA 是日本政府推出、鼓勵國人「從年輕時開始投資理財」的制度,每年在一定金額範圍內、購買經過政府標準核可的金融商品,獲利全部免稅。一般 NISA 每年可購買 120 萬日元的股票、共同基金等金融商品,最長可免稅持有 5 年;「定期定額 NISA」則是每年可購入 40 萬日元的特定信託基金(須符合政府限定的適合長期投資條件),最長可免稅持有 20 年。另外甚至還有「兒童 NISA」,(父母可替)未成年子女購買最高 80 萬日元的股票、基金等,最長可免稅持有 5 年。

簡單來說,日本政府等於建立了一套免稅制度,並且幫大眾投資人篩選、過濾掉一些風險高的金融商品,用來鼓勵每位國民及早建立長期投資的習慣,也等於是用這種方式,減少越來越沉重的國民年金財政負擔。

面對更加不確定的未來,日本新世代不論有錢沒錢,對於理財的觀念正開始翻轉,不再相信上一輩的儲蓄神話,而是更大膽積極地投入市場,希望穩固自己的老後生活。

*本文節選自換日線 2023 秋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沒有財富,哪來自由?專屬青年世代的理財專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換日線秋季刊】日本篇:年輕人不再相信長輩說的「儲蓄神話」,開始積極學投資自救》,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年輕人沒錢如何理財?他靠「投資自己」,40 多歲就能提前退休!

【全球魯蛇世代?】致年輕而迷惘、憤怒的你:當我們終將成為「大人」,切莫忘了此刻的自己

作者簡介:

佐藤峻(Leo Sato) 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ICU)/ 政大商學院碩士,2017 年在台灣創立了 applemint 數位行銷公司。 從外部投資 0 、客戶 0 、人脈 0 ,毫無資源的狀態開始,三年業績成長了 3000% 。2019 年協助來自日本的品牌 KARADA factory 創造在台 7 年來最高利潤。在沒有母公司支持、沒有客戶介紹、沒有參加任何研討會、更沒有出資為公司打廣告的前提下就獲得日、台超過 40 間企業的數位行銷代理機會。公司唯一的廣告宣傳花費用在實習生招募與新人數位廣告訓練,且僅僅 8 萬日圓。即便如此,依舊實現了與日、台 40 間以上企業的廣告投放與數位行銷合作,正在台灣親身實踐「築夢踏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