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財經】為何臺灣觀光餐飲人才選擇去澳洲?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去(2022)年底政府決定解封防疫政策之後,觀光、餐飲、旅宿業者原以為會迎來後疫情時代下的市場復甦商機,但可嘆的是,業者看得到卻吃不到。
各行各業在逐步復甦時,國內旅宿業者卻面臨人才荒,面臨史上最大缺工危機。不僅飯店業普遍缺工,遊覽車及餐飲業等也找不到人來上班,即便加薪搶人成效也未見顯著。這也使得旅宿業者不斷呼籲政府開放外籍移工,希望能儘速補足房務、客務、餐飲等勞動力缺口。
疫後產業復甦,旅遊業卻面臨缺工危機
依世界旅遊及觀光委員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 WTTC)最新年度研究指出,在 COVID-19 疫蔓延之前,旅遊業占全球新增就業機會四分之一,占所有就業機會的 10.3%(3.33 億),占全球 GDP 的 10.3%,且 2019 年國際旅遊支出達到 1.8 兆美元(占出口總額的 6.8%),也因此在疫情之前 WTTC 十分看好全球旅遊業前景與未來發展。
然而,2019 年在疫情前全球旅遊業貢獻全球 GDP 的 10.3%,受制於疫情期間國際對「移動力」(mobility)的管制,該比例在 2020 年驟減至 5.3%。至 2021 年時施打疫苗之後,該比例略提高到 6.1%,在 2020 年損失近 4.9 兆美元(減少 50.4%)之後,旅遊業對 GDP 在 2021 年增加 1 兆美元(增加 21.7%)的貢獻。
此外,關於旅遊業人力需求,2019 年為 3.33 億個工作機會,在 2020 年減少 6,200 萬個工作機會,下降 18.6%,全球旅遊業僅剩 2.71 億個工作機會,後續至2021 年略則增 1,820 萬,與同期相比增加 6.7%。
旅宿業缺工現象並非臺灣獨有,而是連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甚至是全球皆面臨的狀況。不過面對部分行業人力短缺的問題,每一個國家的因應方式都有所不同:
一、日本:
日本為應對人手不足的情況,政府鼓勵企業推行「多樣化工作模式」,例如:推廣兼職工作、中途加入工作的制度等。此外,日本也開放「技能實習計畫」、「地方經濟再生外國人才專案」等,讓來自東南亞等地的年輕人可以到日本實習、學習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二、韓國:
韓國自實施「外國人就業促進法」以來,就以促進外籍勞工在當地就業為目標。該法案將旅館、飯店等旅遊相關產業列為「緊缺產業」,允許外國人在該產業中就業。此外,當地也積極推動智慧旅遊,透過 AI 及巨量資料等輔助提高民眾的旅遊體驗,同時減少房務及客務等人力需求、縮短顧客入住時間、減少旅宿業人力壓力。
三、新加坡:
新加坡因受疫情影響,來自國外的白領階級減少。新加坡政府為吸引外籍人才,新規定將允許每月收入至少 3 萬新幣(約 69 萬新臺幣)的外國人獲得 5 年工作准證「頂級專才准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ONE Pass)」,希望能為新加坡招到更多、更強的勞動力。
澳洲旅宿業者視臺青為旅宿業人才的即戰力
筆者今(2023)年 2 月底前往墨爾本開學術會議,主辦方安排下榻飯店是國際觀光知名飯店。在該飯店下榻近一週,發現該飯店的櫃檯服務人員,隨時保持白人、南亞裔人及華裔人士相互輪班的排定。
其中,華裔飯店櫃檯人員幾乎都是臺灣觀光餐飲科系畢業的學生,或已在臺灣的旅宿業有過實習、工作的經驗。從和他們談話中得知,除因澳洲幾乎是全球最快宣布疫情解封的國家,口罩禁令已成絕響外,亦為最早應對服務業缺工的國家,所以他們便早早前來澳洲實習和任職。
不過,這些赴澳的觀光餐飲科人才,並不喜歡輿論稱他們為「打工者」或「臺勞」。因為澳洲旅宿業者多半視他們為旅宿業人才的即戰力,而他們也覺得能來澳洲實習工作是很棒的人生體驗,認為外界不該因此而為他們貼上標籤。
與在臺灣旅宿業工作相比,從抵達澳洲後要學會如何找房租房、外食價格太貴便須如何學會在超市買食材及下廚,是在國內生活難以學到的寶貴經驗。此外,如何勤練英語口語表達、適應澳洲當地的工作情況,以及如何放下身段,在櫃檯服務有錢有勢的中國旅客等,都是留在臺灣所沒有的體驗。
與此同時,因澳洲政府早已調整移民政策,2022 年至 2023 年永久移民上限從原本的 3.5 萬人,提高至 19.5 萬人;澳洲當局也調增年度永久移民上限、加速核發學生簽及渡假打工簽,緩解營建、零售、餐飲、旅宿等缺工問題。澳洲在移民政策和薪資政策上雙管齊下,積極吸引海外移工已彌補國內缺工危機。
當然,最讓在澳洲工作的臺青有感的,絕對是薪資調整政策。因自 2022 年 7 月 1 日起,澳洲業已將最低法定薪資從稅前 20.33 澳幣的時薪,調升至 21.38 澳幣(約 439 元新臺幣),薪資調幅達到 5.2%;每週工作法定 38 小時工作時數下,最低週薪則為 812.60 澳幣(約 1.7 萬新臺幣)。
此外,由於臨時工(Casual)不像全職(Full-time)有額外福利,像是有薪假等,所以政府在法定最低薪資基礎上額外加上 25% 當作「補助津貼」。也就是 26.725 澳幣才是臨時工時薪的基本底薪,而薪資調整政策下,也讓全職(Full-time)、工讀(Part-time)、臨時工(Casual)及計件制(Piece rates)都受惠。
問題出在臺灣旅宿業的就業環境
目前臺灣旅宿業,不僅是第一線的房務、客務、餐飲面臨缺工,甚至連管理層也缺工,可臺青寧可離家也要來墨爾本飯店任職就引起筆者的好奇。後續當筆者再詢問在飯店櫃檯服務的臺灣人:「在澳洲的發展,會比在臺灣旅宿業更佳嗎?」回答則是清一色的 YES!因為他們並不喜歡臺灣觀光旅宿的實習和工作環境。
例如曾有本土飯店業者表示之所以會徵不到人,是因臺灣年輕人不願意吃苦,有人對此就表達了不同意見,並分享他過去在臺灣飯店的實習經驗。一天上班 12 小時,常常還得一次就連做 10 天,一個月只能休 5 天。
面對高工時、難以休息的情況,上層主管則每天都苦口婆心地唸道:「不是要『坳』你,是要你學東西!」更惡質的是,臺灣因為餐旅相關科系的實習生太多,導致部分飯店甚至養成了不給實習生實習薪水的陋習。
在臺灣,若非國際級觀光飯店,一般本土的飯店起薪實在太低,造成餐旅科系在產業界工作過的畢業生,都知道飯店實習要的,是實習生的勞力,而非實習生在學時期的專業能力。因此,結束實習之後,他們寧願去當月入 4 萬多的作業員或更高薪的外送員 ,也不想當基本工資 2 萬 6 的房務員或餐飲服務生。
事實上,臺灣觀光餐旅大專院校等系所人才供應,似乎也已出現斷層。針對此現象,筆者曾特別諮詢過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主任黃永全,他表示:「以銘傳觀光事業學系畢業生而言,畢業前就已平均有 4 至 5 份工作等著她們,但國外的環境和開出的薪資,確實也會影響畢業生投入國內旅宿業的意願。」
至於如何評估旅宿業者希望開放海外移工?黃永全則認為,目前因國內旅宿業者仍迫切需要海外人力,希望政府加快開放移工政策,但開放移工依然有訓練、篩選、養成等管理困境,尚且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
倘若國內勞動力不願意從事觀光產業的工作,政府又不開放外籍移工,除了將造成相關行業出現嚴重缺工問題外,更會造成同業互相高薪挖角競爭,但最終旅宿缺工問題仍未解的狀況。其中,筆者認為最值得省思的問題癥結點,便是在於臺灣旅宿人才為何不願意投入國內旅宿業?就筆者在墨爾本與當地旅館工作臺青互動的經驗,建議政府當務之急,應該是檢討國內旅宿產業薪資水平和勞動環境,方能吸引觀光旅宿科系畢業的人才願意投入,而開放外籍移工的部分則得從長計議。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本土旅宿業缺工、機會多,為何臺灣觀光餐飲人才卻選擇去澳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在台定居 8 年的日本人:小心!台灣恐將出現「疫後觀光危機」
作者簡介:
Mark Lin,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有感華人世界仍無法擺脫製造業思維的包袱,重視有形財富,忽視無形價值,宜自主建立一套世界觀及哲學觀。此外,體悟到凡事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須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