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財經】臺灣缺工進行式,我們做了什麼?

在加拿大,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觀念普遍,使得加班文化較罕見,也較沒有下班後的應酬。 Photo Credit:Elena_Alex_Ferns@Shutterstock
加拿大,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觀念普遍,使得加班文化較罕見,也較沒有下班後的應酬。 Photo Credit:Elena_Alex_Ferns@Shutterstock

作者:游媛婷 Phoebe/從嘉到加,何以為家

「月薪『六位數』起跳還找不到人?」、「缺工現在進行式,住宿餐飲業者陷危機!」在臺灣,大家對類似這樣的新聞標題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我有好幾次走進餐廳想要用餐,經常遇到服務生對我們說:「不好意思,要再稍等一下下喔!」「可是,餐廳內不是還有空位嗎?」我們總是不解地這麼想。在好奇心驅使下,問了餐廳老闆及餐飲業的朋友,才明白原來餐廳常常招募困難,人手不足導致座位無法完全開放。

事實上這並不是臺灣特有的問題,隨著少子、高齡化的趨勢,各國勞動人口減少,全球同樣面臨「缺工」危機。各國為能維持國家經濟成長目標,紛紛祭出各種策略搶才,全球人才爭奪戰正式開打。

臺灣缺工進行式,我們做了什麼?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從 2060 年開始,15-64 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將低於 50%。隨著青壯人口的下降,企業愈來愈難引進新血,於是開始跨產業、跨科系、下修學歷門檻、調薪來招募徵才,也嘗試高薪挖角多元人才,但效果卻不如預期。

對此國發會也從簽證、工作、居留、金融、稅務、保險及國際生活等七大面向著手,於 2016 年 10 月起全面推動「完善我國留才環境方案」,包括簡化外籍人才來臺申辦簽證及核發就業准證的流程,提供就業媒合服務與諮詢、研議具國際競爭力之租稅政策、鬆綁外籍人士納入全民健保規定、完善外語服務、營造友善國際生活環境等等。

2018 年 2 月 8 日更開始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制定各項配套措施,包括專業人才工作許可、核發就業金卡,提供租稅優惠(外國特定專業人才減免所得稅辦法),放寬外國專業人才及其依親親屬永久居留相關規定等,希望提供更多的誘因,讓外國專業人才能長期居留臺灣。

從工作到移民,加拿大政策無縫接軌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視對教育的投資,根據其統計局數據,2020/2021 年公私立教育經費支出就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6.6%。高教學品質、高文憑含金量,及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更合理的國際學生學費,讓加拿大每年總是吸引大量留學生。

國際學生一直被視為勞動市場的重要來源之一,留學生可以在畢業後 180 天內申請效期最長 3 年的工作簽證(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PGWP),大約 30% 的國際學生後來成為了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加拿大政府甚至曾表示:「國際學生是永久居民的最佳人選,因為他們相對年輕,並具備至少一種加拿大官方語言能力,同時符合加拿大的入學資格,可以為勞動市場注入新血。」曾經在加拿大就學的國際學生成為移民後 2-5 年的工作所得,也較無加拿大求學經驗的移民者高出 9-12%。

除了留學生,外籍專業人士也可以透過各種多元管道申請工作簽證,如特定僱主工作簽證(Employer-specific work permit)及不限特定僱主、唯須避免違法工作的開放式工作簽證(Open work permit)。在這兩種簽證實行多年後,加拿大政府意識到不只勞力密集的行業有缺工問題,連技術密集、高端科技產業也面臨同樣挑戰,於是於 2017 年推出「全球人才策略」(Global Talent Stream),主打在 10 個工作天內發放簽證,支持企業能夠快速獲得全世界各行業的精英。

接著因應美國相關政策調整及各大科技公司裁員潮,移民局提出「加拿大科技人才策略」(Canada’s Tech Talent Strategy),除了整合並修正原有的國際移動計劃(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全球技術策略工作簽證(Global Skills Strategy)及創業簽證(Start-up Visa Program)外,也針對持有美國 H-1B 特殊職業簽證的科技人才核發工作簽證,希望讓加拿大能成為全球數位遊牧民族的家。

大批外來移民造就了多元文化包容性較強的加拿大社會。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縮短各種簽證及移民的審查時間,除了簡化移民流程,更不斷推出新的移民項目,例如「經驗類移民」(The 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就是為了留住具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的外籍優秀人才。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資料,2021 年加拿大移民人口佔總人口的 23%,移民人口比例為七大工業國組織(G7)中最高;若依此趨勢推估到 2041 年,加拿大的移民人口預計將達到總人口數的 29.1-34%。而於 2016 至 2021 年間,79.9% 的勞動力成長來自於移民人口;其中 34.5% 透過技術移民(The Federal Skilled Worker Program)、33.6% 經由省移民計劃(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申請並取得移民身份。自 1980 年起,有 62.9% 的移民在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前持有工作簽證,此數據也顯示出加拿大政府一直朝著從簽證、工作到居留無縫接軌的政策方向前進。

政府積極攬才,企業跟上了嗎?

寫這篇文章時,我曾向一些老移民及目前持有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進行口頭訪談,整理出為什麼我們最後選擇旅加工作,甚至決定長期居留加拿大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首要誘因是薪資。在加拿大可以獲得比在自己國家工作更高的收入,加上當地普遍具有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觀念,使得加班文化較罕見,也較沒有下班後的應酬。合法的外籍勞工與依親來此的家人都能享有與當地人相同的社會福利,例如可以免費加入醫療健康保險;在加拿大住滿 18 個月就能申請兒童福利金(俗稱「牛奶金」);報稅之後若所得薪資達低標,便可申請低收入戶,享有相應福利且可以退稅;其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權利也與當地人一樣。

除了兒童及社會福利制度外,對懷孕女性的工作保障權,對許多加拿大家庭都是非常好的福利;加上完善的退休金制度及節稅儲蓄制度,也是多數人選擇在畢業或短期工作後,長期居留下來的原因。

考慮到新來乍到的人們,往往忙於工作及追求穩定的生活,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瞭解相關的福利及政策。加拿大政府投入相當程度的資源,包括提供免費諮詢、訓練課程、就業輔導計劃等等,讓新居民可以更快速並順利地融入加拿大社會。

然而政府看似完善的留才制度,與很多企業及專業機構延攬人才的實際執行面上,存在了一定程度的落差。如同其他許多國家,國際學生並不容易找到學用相符的工作。政府的本意是希望每個來到加拿大的外籍專業人士,能夠應用他們過去所學的教育知識及豐富的實務經驗,提升國家的競爭優勢;但許多加拿大企業卻過於重視本國的工作經驗,導致這些專業人士不易找到符合他們原本專業及期望的工作。例如許多在加拿大境外培訓的醫護人員,即使完成了加拿大執照認證考試,因沒有當地工作經驗,不符合專業學會或僱主的要求,仍然無法在加拿大貢獻所長。

此外,加拿大政府在 2024 年一月公告,將在接下來兩年設定國際學生的簽證限制,2024 年預計僅會通過 36 萬份學生簽證申請,較前一年減少 35%,以減輕大量留學生造成的住房與醫療量能壓力,可見立意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因應社會變化持續調整。

我們能從加拿大經驗學到什麼?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投注資源及資金補助下,臺灣已建立起具備發展潛力的創業環境。加上國家發展委員會致力於完善各項外國專業人才延攬的政策法案及配套措施、臺灣高品質且便利的醫療服務、生活機能、生活成本指數較其它已開發國家低等等,都是吸引國際人才的極大誘因。

然而目前教育系統的諸多問題,卻讓臺灣難以像加拿大一樣,從學生階段就開始培養國內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人才。過去臺灣廣設大學,重「量」不重「質」,技職教育也幾近崩壞;而大學以上的教育,又過於重視單一專業的培育,而忽略其關聯領域的人才培養,於是很多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無法學以致用,而高薪的藍領工作卻沒有人做。

2025 年的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依勞動部統計,2020 年臺灣 45-64 歲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只有 64%,明顯比其他主要國家如日本 83.9%、南韓 74.2%、美國 72.4% 為低──這些都是臺灣目前清楚可見的劣勢及危機。如何提升國內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也是解決缺工危機時,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

加拿大雖有完善的留才制度及移民政策,試圖提升整體勞動力來補足人力缺口,卻有很多企業沒能把握現有的人才庫並從中受益,非常可惜,值得臺灣引以為鑒。另一方面,臺灣企業也應學習加拿大友善的職場文化、重視工作人權、提供具競爭力的專業人員薪水、制定完整的培訓計劃。年輕世代的工作價值觀正在轉變中,薪水、工作環境或型態、自由與彈性及自我實現都是職涯選擇的重要因素,必須納入招募考量。

為了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勝出,政府除了要因應國際形勢,滾動性調整相關政策,主動出擊吸引外籍國際人才外;國內企業也要跟著調整過去傳統的徵才思維,與時俱進,並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獲得並留住人才。

備註:原文刊載於換日線 2024 春季刊,想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專業,適用哪個國家的招募政策,請參考《世界看臺灣:人才危機有解嗎?》。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加拿大迎戰全球缺工危機,從工作到移民政策無縫接軌,臺灣呢?》,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英國新簽證 HPI,畢業於「世界名校」就能直接去當地工作?
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作者簡介:

游媛婷 Phoebe,目前是加拿大護理師,也是 Luke’s Care 公司創辦人。 主修公共衛生,曾在醫院從事管理,幕僚及教學研究工作,10 年後決定放棄上班族生活,和家人來到卡加立追夢。從台灣行政管理跨到加拿大的臨床醫學;接著進入商業領域闖蕩,並經營部落格。 回首來時路,有講台上的許多掌聲,也在無數黑夜裡暗自流淚。期望真實分享這些際遇,讓即使沒有來過加拿大的讀者,也能透過文字,跨越國界,切換個人視角,看到世界不同角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