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關係】德國銀髮族也瘋「長輩圖」!

作者:芥末/德國,停看聽!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的 LINE 開始充滿各式各樣的「長輩群組」和「長輩圖」,有些人覺得很困擾,拼命請長輩不要再傳;也有些人覺得有趣,進一步製作出各種梗圖響應,搏君一笑。

無論如何,長輩貼圖在台灣已成為一種「文化」,我以前也天真地以為這是台灣獨有的現象,直到被加入了德國老公的家族通訊群組,才驚覺長輩圖並非台灣長輩的專利。

順帶一提,德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一樣,目前的主流通訊軟體是 WhatsApp,因此許多和我一樣的外國人,都是到了當地才建立 WhatsApp 帳號的。

德國長輩圖的主流元素:咖啡杯

被加入群組的那天,正在讀小學的老公外甥悄悄對我眨了眨眼,說了句:「裡面訊息很多,不回沒關係。」當時我還沒有領悟到這句話的「弦外之音」。

然而我很快就發現,來自老公龐大家族群組的訊息量,完全不輸給我在台灣的家人群組。重點是,不只訊息多,居然還有滿滿的「長輩圖」!各種超大貼圖寫著德文的「早安」、「週末愉快」、「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如果說台灣長輩圖的代表意象是蓮花和日出,那德國長輩圖的代表意象就是咖啡了。德國長輩圖的圖樣常常是各種咖啡杯──除了常見的一般咖啡杯,還有圍著圍巾的咖啡杯、長了大眼睛的咖啡杯,各種設計應有盡有,不禁讓人感嘆長輩圖還可以跟德國人愛喝咖啡的文化結合。

有趣的是,我至今還沒看過啤酒圖案的長輩圖,難道正如德國人愛講的一句話:「Kein Bier vor Vier」(4 點前不喝啤酒),他們再怎麼愛,還是覺得啤酒跟早安不搭?還是因為老人家沒那麼愛喝啤酒呢?

除此之外,德國的長輩圖也很愛使用超級大的立體表情符號,生動程度常常讓我點開對話時嚇一大跳。

蛋糕與甜點也是常見的設計,和德國許多老人家下午一定要來杯咖啡配蛋糕的習慣不謀而合。

想和晚輩保持聯絡,卻沒有話題?

曾經我也不懂長輩圖的意義,總覺得單純只是長輩愛用,對於我而言,除了手機因此一直震動以外,並不了解到底為何這些圖片如此受到長輩喜愛。

直到有一天,家母不經意開口:「我突然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用長輩圖了,有時候眼睛很累,不想打字又想跟大家保持聯繫,不知道要說什麼時,手指一點就好,上面還有祝福的話,好方便!」

我這才恍然大悟──或許長輩圖對許多長輩來說,就是與年輕人維持互動、不至於和社會脫節的橋樑。

人生活了大半輩子才接觸到 3C 產品的長輩們,既想要與晚輩保持聯絡,卻無奈生活圈已經沒有交集,想不到可以聊的共同話題,於是想要不尷尬地開口、又想表現出「我關心你」時,長輩圖的存在彷彿一帖解藥,操作簡單、內容明瞭,點一下就行。

德國國土面積比台灣大得多,老公的家人就算住在同一個國家,開車拜訪對方也常常要花上十幾個小時,平時見面不易,長輩們和年輕一輩的話題自然更少,長輩圖也成了理所當然、開啟對話的首選之道。

發出去就很幸福,已讀不回也照傳?

看著德國、台灣兩邊的家族群組,我有時會覺得,長輩圖之於長輩,可能就像 IG 之於年輕世代一樣,上傳即簽到,即使沒有人回覆/很少人按讚,大家還是會繼續傳圖、發照片,並且樂此不疲,因為這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與生活密不可分,自然就會結合季節和時效性,就像台灣的長輩圖有「端午節版本」跟「中秋節版本」一樣,德國的長輩圖也有「復活節版本」和「聖誕節版本」,以色彩繽紛的圖案祝福遠方的家人們佳節快樂,可能也是長輩圖能帶給長輩們的快樂之一。

長輩圖為何會成為跨國界、跨文化的現象?背後的道理其實不難明白。有了這番體悟之後,我的心情也從一開始看到德國版長輩圖時的「崩潰、傻眼、爆笑」,變成現在偶爾忙碌之中瞥見時,心底暖暖的會心一笑。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無國界的銀髮族「長輩圖」文化──被加入老公德國家族群組後,我每天收到各式各樣的「咖啡杯」》,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從小被長輩「洗腦」台灣比不上國外,出國後卻想反問「我們為何自卑?」

「欸,看到長輩怎麼不會叫人?」 ──什麼是心理操縱?我們又該如何避免?

作者簡介:

芥末,2014年拖著一卡皮箱踏上德國的土地。台中出生長大,台北流浪六年,東德求學,西德工作。興趣(太)廣泛,大學唸了傳播,畢業後在廣播電台打滾兩年,做過文案、主持,也玩過配音。研究所念的是文化保存,後來因緣際會做起國際貿易,但工作之餘不曾放棄對文化的熱愛。嗜小說,喜歡新的挑戰跟吃好吃的東西。期許自己可以一輩子當個勇敢的,不害怕改變的人。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