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飲食】兩岸吃泡麵「三小習慣」大不同?

作者:荔枝小姐/荔枝小酒館

今(2023)年 5 月份,女星湯唯在社群媒體上貼出她參加坎城影展的法國行動態,其中一組照片引起許多網友熱烈討論。

照片裡的湯唯正在飯店露台欣賞巴黎鐵塔美景,她的桌上放的不是可頌或馬卡龍,而是一碗熱騰騰的老罈酸菜牛肉麵。

泡麵,承載了大家的童年回憶

連湯唯都難以割捨的平民美食,泡麵陪伴我們這代人經歷了無數個飢餓又孤獨的夜晚。不管生活再怎麼難熬,當你打開泡麵蓋、香氣撲鼻而來的瞬間,那些縈繞心頭的煩惱似乎都跟著視線模糊了起來。

前陣子一款名為「發票載具」的 APP 統計了全臺灣最熱銷的 Top 10 泡麵排行,從 2023 年 1 月至 7 月份的發票數進行歸納,前三名分別是份量精緻的來一客鮮蝦魚板、配料豐富的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以及主打一包兩吃的維力炸醬麵。

不少人看到這份調查結果,都表達出認同感,顯見這幾款泡麵確實是許多臺灣民眾記憶中的熟悉滋味。

圖/取自 發票載具 臉書專頁
圖/取自 發票載具 臉書專頁

排行 Top 1 的來一客也是我從小到大的最愛,不過我最喜歡的是老爸親自料理的版本。還記得小時候讀書讀累了,老爸就會去廚房幫我煮一碗來一客加蛋當做宵夜。深夜裡,兩個人靜靜地在客廳吸麵,那是我跟老爸難忘的相處時刻。

到了上海工作才發現,那些我所熟悉的泡麵口味,其實跟當地人的喜好有很大的不同。

熟悉的泡麵,陌生的口味

綜觀中國排行靠前的泡麵(方便麵)品牌,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名字。最熱賣的是康師傅,第二是統一,中國的泡麵市場幾乎可以說是臺企的天下。

不過再細分到最受歡迎的泡麵口味,這部份就跟臺灣人的喜好很不一樣了。隨便問一個當地人最愛的泡麵口味是什麼?他們十之八九會回答你:「當然是從小吃到大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除了最經典的紅燒牛肉麵口味,統一推出的「老罈酸菜」也是常年熱銷的口味。這兩個口味我都吃過,但不是會讓我回味再三的選擇。我想,泡麵這種營養價值不高的工業食品,果然很仰賴廣告與回憶的催化才更顯美味。

有別於來一客鮮蝦魚板泡麵的小份量、清爽口味在臺灣虜獲眾多消費者的心,在中國大受歡迎的紅燒牛肉、老罈酸菜泡麵的共同點除了口味重,大份量也是致勝的關鍵。「份量足,口味重」可以說是抓住中國消費者喜好的流量密碼,不只是泡麵,放眼到其他食品的領域也是如此。

以我當時在上海所負責開發的超商麵包為例,最熱銷的品項永遠是大份量系列──例如經典的菠蘿麵包、紅豆麵包,裡面包有肉餡的熱狗餐包也是常年暢銷款。至於份量精緻的小西點,或是口味清淡的歐式麵包則是屢戰屢敗,每回在超商推出新產品都銷售慘澹。

兩岸吃泡麵,這三部分差很大?

一、餐具

除了喜愛的口味大不相同,中國消費者吃泡麵所習慣使用的餐具,也和我們很不一樣。

打開紅燒牛肉麵的包裝,裡面除了附有麵體跟調味包,你還會發現一支折疊起來的叉子。用叉子吃泡麵,這是中國消費者一直以來的習慣。叉子除了可以拿來「戳麵」,還能固定泡麵蓋,不用另外找重物壓在泡麵上。

二、配料

中國消費者搭配泡麵的標配是真空包裝的「滷蛋」與「火腿腸」(編按:用火腿和其他配料製成的肉腸),還記得我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排滿整個貨架的火腿腸覺得好特別,一問才知道這是拿來配泡麵吃的。火腿腸吃起來類似臺灣的夜市熱狗,肉質粉粉的,不過調味通常偏重口味。

三、場景

至於食用場景,中國泡麵市場有個獨特現象:除了學生宿舍與辦公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時常飄出濃濃的泡麵香:長途火車

由於中國幅員廣闊,再加上從前高鐵還沒普及化、傳統火車的速度又比較慢,一趟出行必須耗費很長的時間。這種時刻,隨沖隨吃的泡麵,能救贖每個疲憊又渴求熱食的腸胃。臺灣則是在宵夜、颱風天時「泡麵」的關注度會提高。

走下神壇的泡麵

然而近年來,泡麵在中國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盡頭。

蓬勃發展的外賣加上消費升級,讓原本愛吃泡麵的學生與上班族有了更豐富的選擇。康師傅、統一的業務營收逐年衰退,雖然 2020 年受到疫情封城的影響,各大品牌的泡麵銷量一度回暖,但整體產業的未來仍然不被看好。

2022 年,央視「315 晚會」點名湖南多家老罈酸菜的供應商,在加工製程當中未遵守食安規則。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某家供應商的製作人員,竟然直接赤腳踩在酸菜上。畫面一播出,康師傅、統一趕緊發佈道歉聲明,老罈酸菜泡麵的銷量瞬間雪崩。直至今日,很多消費者仍然拒吃任何老罈酸菜口味的泡麵。

擺脫科技與狠活?泡麵未知的將來

#科技與狠活,是 2022 年開始在中國竄紅的網路熱搜詞,內容全在吐槽那些被過度加工的「虛假」食品,例如一點也不天然的醬油、全靠香精跟糖水調製而成的蜂蜜、肉含量超低的牛排……

不過這些所謂「被爆料」的加工食品,很多品項其實都符合當地政府對於添加劑的規範。只能說其背後的製作過程,不太符合普羅大眾對於食品的美好想像。

這波「打假」熱潮,也讓中國的消費者們越來越在意配料表上標示的成分。整體而言,不分地區國家,消費者渴望吃得更天然、更健康,勢必是食品業將來發展的方向。

想想你上次吃泡麵是什麼時候?吃泡麵的頻率是不是比以前低了很多?渾身充滿「科技狠活」的泡麵要如何在劣勢中求生存,各位食客們也只能繼續看下去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一碗泡麵,各自表述:兩岸吃泡麵,喜愛口味與這「三大習慣」都大不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長滿白毛的霉豆腐⋯⋯聊聊中國的那些「臭香」料理們

台灣珍奶在奶茶大國印度插旗失敗──想在新德里喝珍珠奶茶?請自己動手做一杯

作者簡介:

荔枝小姐,2013 年台大 MBA 畢業後獨自來到上海工作,見證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始終覺得東方明珠塔長得很像一串貢丸,看著看著,就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