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飲食】台灣美食擄獲韓國人的心,許多還有專屬韓語譯名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台灣一直是外國人眼中的美食國家,在台灣居住的外國 YouTuber,經常在影片中介紹台灣小吃;以台灣為主題的觀光旅遊書裡頭,各縣市大小夜市與庶民小吃也總是佔據大半版面;更有些美食在其他國家獲得了特有的外文譯名。

台灣文化記者、美食作家曹銘宗就曾分享,日本旅人因為喜愛「米粉」、「蚵仔煎」與「虱目魚」,將其寫入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音譯為日語的「ビーフン」、「オアチェン」、「サバヒー」,不僅如此,「這些日語音譯的台灣小吃,可以在日文維基百科內找到,未來有可能因通行而成為日語的外來語。」

又比如,2009 年,台灣人黃頤銘(Eddie Huang)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東村開了一家名叫「Baohaus」的餐廳,裡頭的招牌菜就是台灣有名小吃「刈包」(台語音 kuah-pau),英文命名為「Gua bao」,打響了「台式漢堡」的知名度。

此外,台灣人手一杯的「泡沫紅茶」,早已成為廣為人知的 Bubble tea,在紅茶內加上牛奶與粉圓的「珍珠奶茶」,也成為歐美人士口中的 Pearl milk tea,或半音譯的 Boba milk tea。讓許多外國人聞香下馬的台灣庶民小吃「牛肉麵」,則從意譯的 Beef Noodles,後來改為音譯的 New Row Mian。

聞名國際的鼎泰豐小籠包,因 Dumpling(原意指煮熟或蒸熟的麵糰,或包餡再煮的麵糰)無法精準表現出其外型小巧並內含湯汁的精髓,如今被正名為 Xiao Long Bao(註)。

鼎泰豐小籠包如今被正名為 Xiao Long Bao。圖/PWL Films@Shutterstock
鼎泰豐小籠包如今被正名為 Xiao Long Bao。圖/PWL Films@Shutterstock

三大台灣美食,擄獲韓國人的心

而在我熟悉的韓國,也有些已為韓國人熟知的台灣美食。

眾所周知,挾帶著韓流文化影響下,「韓食」(K-Food)席捲全球,不論是「辛奇」(김치,舊名「泡菜」)、韓式炸雞,抑或石鍋拌飯等,都成為打響韓國國家品牌的一員。而在「韓食」以外的異國料理當中,還有「中華料理」(중화요리)一系,人們在此類餐廳可吃到諸如「糖醋肉」、「炸醬麵」(但就韓國人角度而言,炸醬麵已是韓食一份子,不再視為中華料理)、「蝦仁蛋炒飯」等中華料理──那麼台灣美食呢?

在我看來有 3 樣。首先就是「雞排」。說到雞排,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消夜,一塊比臉大的新鮮生雞肉,裹上鮮美麵粉,油炸後起鍋,讓人食指大動。這道美食不僅台灣人喜歡,也順利擄獲韓國人的胃,曾成為知名漢堡連鎖店的熱銷商品。韓國人把台灣「雞排」音譯為「지파이」,就連「豪大大雞排」也登上韓國網路辭典,成為「핫스타지파이」(或音譯「하오다다지파이」)。

雞排不僅台灣人喜歡,也順利擄獲韓國人的胃。圖/MookieR@Shutterstock
雞排不僅台灣人喜歡,也順利擄獲韓國人的胃。圖/MookieR@Shutterstock

其次,每次與韓國友人聊天,他們認為到台灣必吃的還有「(麻辣)火鍋」。雖說不僅是台灣,許多國家都有「火鍋」料理,但台灣的鍋品種類眾多,從平價到高檔都有,從一般火鍋到酸菜白肉鍋、麻辣鍋、鴛鴦鍋等,琳瑯滿目。對韓國饕客來說,台式火鍋的固定式菜盤、鮮肉與湯底,以及依個人喜好調配的醬料與加點火鍋料,都十分新鮮;且有湯有肉的料理,正符合「湯民族」韓國人的口味,因此十分受到韓國國民的青睞。「(麻辣)火鍋」在韓國被音譯為「(마라)훠궈」,也是台灣美食代表之一。

最後,台灣的「牛肉麵」也是韓國年輕人鍾情的美食之一。雖說韓國也有著名的「韓牛」(한우),但價格昂貴,通常節慶才會吃,且當地大多是以燒肉手法處理。我曾在留學時,贈與韓國友人「台灣滿漢牛肉麵」口味的泡麵,只見眾多韓國朋友大驚台灣泡麵內竟有一塊塊牛肉,感到十分驚艷。這也難怪每當韓國友人來台灣旅行,嘴裡都會嚷嚷不能錯過台灣牛肉麵(意譯為「대만 우육면」或音譯「뉴러우미엔」);此外,台灣夜市平價的百元牛排,和搭配奶油餐包的牛排店,也都廣受韓國友人好評,台灣牛排被意譯為「대만식 스테이크」。

除了上述幾道台灣傳統美食外,「珍珠紅茶」(버블티)、「鳳梨酥」(펑리수)、刈包(꾸아빠우)或「小籠包」(샤오롱바오)等等,也皆已成為韓國人眼中足以代表台灣的美食與譯名。由此看來,文化不僅僅是單向影響,有時候也會影響到當地語詞的創生,反過來說,也可藉機觀察到外人眼中,我們國家的美食形象。

鳳梨酥在韓國人眼中,已是足以代表台灣的美食。圖/szefei@Shutterstock
鳳梨酥在韓國人眼中,已是足以代表台灣的美食。圖/szefei@Shutterstock

近年來到韓國開店的台灣業者越來越多,諸如知名的三明治早餐店、滷肉飯、淡水古早味蛋糕、黑糖珍奶,都是台灣美食登上韓國的案例。期待業者也推廣美食的同時也能顧及食安,將台灣美食的品牌擦光擦亮。

註:曹銘宗,《台灣食物名小考:台灣蚵仔煎的身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16 年 11 月初版,頁 84-85。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台灣美食擄獲韓國人的心,許多還有專屬韓語譯名》,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忍不住再來一碗白飯!──韓國必吃美食「醬油螃蟹」,竟是帝王死因的「陰謀論」關鍵?

韓半島永遠的異鄉人:在韓出生長大,卻被韓國人要求「滾回中國」、「不要假裝台灣人」的韓國華僑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關鍵評論網」與《遠見雜誌》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