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飲食】為什麼台灣珍奶在西班牙不受歡迎?

作者:黃脩文/今晚來點文化配西餐刀

在馬德里的旅遊鬧區或是東方人較多的社區,總是能看見幾間珍珠奶茶店。每次經過,店內的客人大多是東方臉孔,讓我看了心裡有些失落。懷抱著「珍奶是臺灣與世界驕傲」的我,開始問起身邊的西班牙母語人士有沒有聽過 Bubble tea?

大部分的人對於這麼英文名詞並不認識,但經描述後他們都知道也看過,有些人甚至也喝過珍珠奶茶,但在嚐過珍奶的朋友中,卻只有 10 分之 1 的朋友喜歡。這也讓「珍奶怎麼會不紅?」的問題一直停留在我心裡。

直到有一天,我在餐廳製作濃湯時,一種解釋似乎出現了⋯⋯

西餐的「泥」才不只是泥

大家對於西餐的其中一個印象,就是有很多的「泥」。舉凡馬鈴薯泥、南瓜泥等等都是。相比於中餐廳,西餐廚房裡多了許多可以絞碎、打爛食材的料理棒或破壁機,都是為了製作泥。

不過,我個人覺得「泥」是個很糟的翻譯,因為它無法表現出西班牙人對於 Crema 或是 Cremoso 的追求。中文「泥」給我的感覺,是一團膏狀物裡頭有許多的顆粒。然而,西班牙文的 Crema 追求的卻是毫無雜質且如絲綢般的。這是西班牙主廚在學校餐廳教我的第一堂課。

當時,我們在製作「維希湯」(Vichyssoise)。濃湯,其實就是水加的比較多的泥 Crema,這兩種類型都追求達到 Cremosa 奶油般絲滑的質地。維希湯是先將大蔥、洋蔥與馬鈴薯文火伴炒後,再加蔬菜高湯、打碎後過濾的一道常見西式濃湯。其中的「過濾」便是為了拿掉雜質以及蔬菜中較粗的纖維,進而達到滑順的口感。

我一開始使用常見的篩網(會用來過濾掉檸檬果肉的那種)過濾了一次,並且喝了一口。我覺得很順口,便拿去請主廚嚐嚐看。雖然已經篩過,但對他而言,這碗湯雜質太多了。

當下的我有點震驚,於是遵循他對於味覺的描述,我又嚐了一次。這次,他要我著重在喝下去之後殘留在舌頭上的濃湯,並且上揚舌頭、擠壓上顎與摩擦。我確實感受到少許的顆粒,也漸漸暸解到他對 Cremosa 的標準在哪。

接著,他指示我用更細的濾網再過濾一遍,得出了他認知的絲滑與純淨的 Cremosa。之後在不同的餐廳,我見識到了不同網數的濾網跟不同強度的破壁機,其實都是為了追求獲得極致純淨 Crema 或 Cremosa。

臺灣人是「咀嚼」的民族

Cremosa 與珍奶中的珍珠在口感上是兩種極端。一種是以毫不費力的方式滑入口腔,另一種則需要咀嚼過後才能吞嚥。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誤以為西班牙的食物都不用「咬」。錯了,他們有許多的料理也是有大塊的食材,例如「燉豆菜」(Fabada)中的燉豆與臘腸塊等。然而這些大塊頭的食材通常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是連老人家都不用費力「一咬就即碎」的,這與珍珠「一咬不會斷」,須多次咀嚼的特性相差甚遠。

因此,西班牙人通常會以「gomosa」或是「chiclosa」的口感來描述珍珠咀嚼時的口感。Gomosa 的翻譯是橡膠的,而 Chiclosa 則是像嚼口香糖或是帶有黏牙的意思。而中文裡「Q 彈」等對於咀嚼樂趣的描述,並不存在於西班牙人的認知中,他們只會覺得硬而彈不太起來。

我很愛在西班牙生活,因為總是會有一些文化差異,讓我能更認識自己。像是之前就從沒想過「原來我這麼愛咬」。不只是珍奶,連刨冰中的芋圓、椰果還是肉乾,也都是我很愛的食物。我喜歡味道漸漸在口腔釋出的過程,正如我媽常說:「愈嚼愈香啊!」

這種咀嚼的體驗是西班牙人少有的,或者說他們可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認知教育,才能體會。我敢打賭95% 的西班牙人,一定不愛肉乾這種超乾又需要嚼一陣子的食物,他們可能意思意思嚼個幾口便會吐掉了。

如何幫珍奶大改造,更貼近西班人的喜愛?

想要讓珍奶變得符合西班牙人胃口有兩種方法。一是減少珍珠的 Q 度,二是縮小體積。又大又 Q 的波霸,在不愛咀嚼的西班牙市場中應該會碰壁。反觀,小珍珠比較有機會,因為體積愈小,即使不咀嚼,也能吞嚥。

再者,小珍珠的外型,西班牙人可能會聯結到鱘龍魚魚子醬。如果趁勢把 Bubble tea 改成 Caviar tea,將臺灣的平民飲料,定調在高檔飲品中,或許就能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腦補結束,其實我只希望西國的珍奶可以便宜一點(一杯 5 到 6 歐元,約新臺幣 160 到 192 元),便宜到可以天天喝,那該有多好。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臺灣「飲」以為傲的珍珠奶茶,卻在這碰壁──為什麼珍奶在西班牙不受歡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我是博士生,在美國賣珍奶和雞排玩「實境 MBA」
5 層樓高的珍奶店、異常低調的雞排店⋯⋯台式美食背後,「看破難說破」採訪實錄

作者簡介:

黃脩文,在西班牙求學求生多年、跑過服務生、最近安定於星級餐廳的台灣廚師。身旁總有一群愛吃的西班牙與拉丁美洲朋友。我們品嚐各色的美食,從街頭小吃到星級料理;討論料理的環節,從食譜步驟到背後的科學原理。企圖用餐廳工作者的角度,來探討一切與飲食文化有關的議題。同時,熱愛語言與文化差異。每每在多國文化的碰撞後,更加理解自己是誰與何謂台灣。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