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生活二三事 】 小牙刷與大經濟:你的愛心是查德的夢魘?

本文由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全文授權Yahoo奇摩新聞,請勿轉載。

市集景象之一
市集景象之一

在查德市集區,不時可以看到小販賣著各式各樣的商品,有清潔用品、切好的西瓜、沒有冰鎮的魚、沙發、重複利用寶特瓶裝的果汁…但其中有一種特別有趣,只見小販拿著一捆約半隻手臂長,大小約介於棍子與樹枝間的「木材」在街上兜售。

機車也可以這樣賣
機車也可以這樣賣

是拿來生火嗎?不是。是拿來當玩具嗎?也不是。

為您示範穆書瓦克用法,這不是煙斗
為您示範穆書瓦克用法,這不是煙斗

這是當地的多功能牙刷。從一種名為「穆書瓦克(Moussouak)」的樹擷取而來,依大小計價,小枝50中非法郎(約2.5台幣);大枝50(5塊台幣)。更有趣的是,這玩意一般都是男性使用,女性是不會拿這個來清潔牙齒的。

把這玩意拿近鼻子聞聞,會有一股淡淡如樟腦的香氣,但沒有那麼刺鼻。使用方式很簡單,就是跟牙刷一樣,塞進嘴巴裡跟牙齒進行親密的磨蹭接觸;由於樹枝的不規則形狀,還可以順便剃牙。咦?不是說多功能嗎,其他的功能是什麼呢?

當口香糖。

因為這種樹枝比較有彈性,查德人有時候會將它沾點水,然後放進嘴裡嚼,訓練牙齒強度,也能夠殺殺時間。算是相當經濟實惠又有效益的自然產物。那麼除了穆書瓦克,有其他的牙刷嗎?

有啊,就是自己的手指。許多查德人往往將手指沾水後,就放進嘴巴裡開始刷牙。我知道很多人會半信半疑地問,我們所熟知那種塑膠牙刷呢?當然也有,但全部都是國外進口的高級貨,社經階級比較高的當地人或外國人,才會在商店裡購買這玩意。一般當地人可能因為習慣,但更可能是因為沒錢,所以選擇這種自然的方式(商店裡的牙刷是穆書瓦克的10倍以上價錢),當然更不用說牙膏了。

另一方面,這種自然牙刷讓我想起,前幾年有個新聞,大意是說有間鞋商TOMS推出「慈善計畫」,消費者買一雙鞋,鞋商就送一雙鞋給非洲及其他地區的貧民。當時大受歡迎,歐、美、亞洲國家消費者心想,利人又利己,何樂而不為?而根據統計,自2007-2015,8年來已經累積送出1300萬雙鞋。換句話說,鞋商賣了1300萬雙鞋。業績相當可觀。

然而,為什麼這樣的愛心模式,會遭到批判呢?答案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鞋子相較於其他民生必需品,是比較次要的。這樣的批判其實還好,第二個批判,才是比較嚴重的問題。

這樣的愛心模式,實則是扼殺了當地的產業發展,進而影響經濟成長。怎麼說呢?從最基礎的經濟學原理來看,有需求,才會有供給。換句話說,當地社會需要各種商品,就會出現提供各種商品的商人。像查德這樣的低度開發國家,主要出口大宗仍是以棉花和石油等原物料為主,如果想要更往前一步,重點在於要讓輕工業開始發展。

如果以台灣作為比照的話,大概就像日本統治時期,以茶、糖、樟腦作為主要出口貨物,然後主要民生用品如面速力達母、虎標萬金油都是從日本、美國,甚至東南亞國家進口;到了二次大戰結束後,開始出現綠油精、中國強等自有品牌,再到現在大家熟知的遊艇、高科技產品等精密組件或奢侈品產業,甚至是軍武等重工業。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雖然能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相較於英美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越後進的國家越是如此,如所謂的亞洲四小龍),優先將資源撥給戰略相關產業,然而也必須顧及民生等輕工業產業一定程度的發展,以維持社會穩定。如果民生產業都被外國企業壟斷,那麼對於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傷害。

以查德的狀況,由於地處內陸、交通不便,政局又不是十分穩定,除了石油業的外資投資意願不高,於是各項用品,特別是好一點的民生用品,幾乎都是外國進口,尤以法國家樂福為大宗;本地私人資本通常又不足以開設工廠,於是國內就業機會自然無法成長,整個國家經濟就停留在第一級產業階段。

回到之前提到的鞋商,假設它們在查德送出一百萬雙鞋,就意味著搶走一百萬雙可能由查德鞋商自己賺取的利潤,以及這背後可能的就業機會。當然,一百萬這個數字是個假設,但的確會造成這樣的後續效應。跟其他外國進口商品比起來,由於外國商品有其價格門檻,會在市場上造成分眾效應,影響反而沒那麼大,因為買不起外國貨但可能買得起本地貨的人,還是有消費意願;免費的鞋子,就會把消費意願整個取消掉。

簡單來說,買鞋送鞋的「慈善」之舉,就像給魚而不教釣魚,自然不是一個好的方向。是說刷個牙也能想到這裡來,這樹枝都快被我啃爛了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