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生活二三事 】日常生活關於愛滋這回事

本文由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全文授權Yahoo奇摩新聞,請勿轉載。

愛滋病(AIDS),是台灣人耳熟能詳又十分陌生的疾病。

會有這種矛盾的現象,是因為長期以來社會對這種疾病的認知有嚴重的偏差,導致聽到愛滋病這個名字,就直覺想到特定的行為才會染上這個疾病。

更進一步,將特定的道德價值判斷與這個疾病連結起來。

但事情絕對沒有憨人想的那麼簡單,甚至惡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2015年時,查德成年懷孕婦女感染愛滋的比例是46%。

換句話說,幾乎每兩個新生兒,就可能會有一個生下來就是愛滋帶原者;5歲以下兒童因愛滋病而死亡的比例佔2%。

另根據美國中情局的數據,2015年約有16萬6500人感染愛滋,8500人因此而去世。

查德總人口約1200萬人。換言之,這是一個與愛滋共處的國家。

查德街景
查德街景

舉例來說,公司的煮飯阿姨與打掃阿姨,都是愛滋病帶原者;走在路上,你看到的柑仔店老闆、飲料小販、賣報生、兜售花生的小朋友,以及乞丐,全都有可能是愛滋病患者。

如果有人還抱持著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錯誤印象,他恐怕會覺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地獄,甚至嚇到根本不敢出門,連跟當地人打招呼都會怕。

我必須很嚴肅的說一句話:有問題的,是他,不是查德人,更不是查德的愛滋病帶原者。

愛滋病是人體在遭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感染後,導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進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

HIV病毒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會因病毒量多寡而在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

HIV病毒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

一般情況下,接吻不會造成感染HIV病毒。

也就是說,愛滋病是感染HIV病毒,發病後的相關症狀,如果能在未發病前就透過藥物控制,基本上是不會對旁人造成任何影響;就算要造成影響,也必須是透過血液交換、沒有防護措施的性行為、或是懷孕中的母傳子女。

這邊就要請問一下,有人會沒事就跟其他人有上述的接觸嗎?不會嘛!

愛滋病過去會引起恐慌,一方面是剛發現時無藥可醫,被視為絕症;二方面是發病末期的患者,外表會因為免疫系統遭破壞,各種病毒感染而十分可怖。

在台灣的保守文化裡,除了對性有著「避諱」的心態,視為難登大雅之堂之外,更有部分宗教藉此宣揚教義,灌輸「感染愛滋者必有其罪」,把疾病跟道德連結起來。

這種行為,像不像中世紀歐洲流行鼠疫時,教會亂抓女巫當戰犯,指控說是女巫施法,導致黑死病一發不可收拾。簡直一模一樣。

查德街景
查德街景

插句題外話,中世紀的這場災難,除了人類之外,另一個倒霉的受害者,是喵星人。

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印象裡,認為貓是不祥之物,特別是黑貓,幾乎是女巫的固定搭配對象,兩邊可以互相變身變來變去;而中世紀的許多圖畫中,都有貓玩弄老鼠的形象,被解讀成惡魔玩弄罪人。

回到查德,我每天的生活都跟當地人有所接觸,我們一起去辦公、吃飯、聊天,就跟一般朋友沒什麼差別。

原因很簡單,如果他得了愛滋病,並不是因為什麼有罪啦、不檢點啦這種虛偽的道德因素,只不過是當地醫療資源極度缺乏,政府也缺乏積極宣導防治愛滋病的能量,僅此而已。

愛滋病,就跟霍亂、瘧疾、傷寒、黃熱病、腦脊隨膜炎、各類肝炎一樣,是一種疾病,是查德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跟自己的親友生活在高危險的環境之中。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以科學的態度與方式,正確的看待愛滋病與其他疾病,才能有效的逐步減少愛滋病的傳染。

回過頭來,台灣雖然物資豐裕、科技發達,但不少人對於愛滋病的理解,還是跟中世紀的人看待鼠疫的方式一樣。這就是我們台灣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