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洪耀南】如果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作者為台灣選舉觀察協會秘書長
習近平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談及房屋應該是用來住的,並非用來炒賣,加速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都有所居。被現場黨代表報以熱烈掌聲,可見房地產的房價已經是全民公敵。但如果真的落實習近平的主張,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麼樣的衝擊?
美國作家米歇爾.沃克提出『灰犀牛理論』,灰犀牛是指既存在的威脅,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既然是存在威脅,但我們卻因為種種因素而選擇毫無作為。目前中國存在二隻灰犀牛,一個是房地產,一個地方政府的舉債。
中國的房地產占GDP比重每年逐家比重,已經突破15%,據專家統計自1960年代以來,房地產投資占GDP比中超過6%,最後房地產泡沫都破了。日本當年房地產泡沫破滅時占比是9%,而美國2008年次貸風暴時只超過6.2%。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化話題一直不斷,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似乎是鋼打的不會破。
在胡溫時期,2007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08年提出政策是『雙防一緊』,防止經濟增長從偏快轉過熱,防止物價從局部上漲轉為明顯通貨膨脹,緊縮貨幣政策。但2008年中遇到美國次貸風暴,中國經濟政策即刻轉一保一控,當年保八成為最重要的工作指標,為了達到保八,從原本緊縮貨幣政策,轉為寬鬆貨幣,也助長各地房地產新一波的漲風。
房地產的土地財政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稅收,中國地方政府的舉債逐年增長遠遠大於GDP的成長,為了解決降低負債比率,除了搭中央『城鎮化』列車以外,也大幅開發房地產,所以同時存在一線二線城市房價飆漲,但也出現多處『鬼城』的現況。
其實要降炒房的工具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推出『房地產稅』較有效,且是理性最佳解決方案,但在中國就不易推動。中國持有房地產的比率過高,房地產降價也會引發社會反彈。雖然2013年已經通過藍圖,但推動起來卻困難種種,且各單位都在找藉口拖延,畢竟一旦實施起來,立刻對地方政府以GDP成長數為升官指標產生衝擊。
習近平的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說法,獲得很多掌聲,也點出很多百姓的心聲,但現實上不易處理。習近平上台五年來,經濟成長也逐漸走緩且成為新常態,抽掉房地產的占比,恐怕會對經濟成長是雪上加霜,也讓地方政府舉債出現風險,應該也不是習近平所樂見。
中國開革開放以來,宏觀調控是經濟的主軸,政策一抓就緊,一緊就死,一放就鬆,一鬆就亂的循環中。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一旦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收入銳減,衝擊是地方的財政。這二隻灰犀牛『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就會正面衝撞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