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專欄】《後勁:王建民》永遠的40號奇蹟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這個紀錄片對我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神聖意義。與這作品大概是2017年時就搭上線,看了影片之後更是感慨萬千。王建民在全盛時期的比賽(2006-2007),可以說是全台運動,洋基隊簡直成了台灣隊,每一場王建民的賽事,大家無役不與,熬夜迎接勝利,連續兩年拿到19勝這種驚人數字,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也因此當上了洋基隊的一號先發,甚至可以殺進季後賽拿勝投,這種殊榮,都是我們台灣人空前未有的成就。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那兩年的報紙頭版,只要是王建民當上頭版,全國都會處於一種舉國歡騰的幸福感。甚至還會刺激消費,王建民這三個字帶來的效應,從很單純的勝負,展延成為全國喜悅。畢竟全球棒球的中心在大聯盟,而大聯盟的中心在紐約洋基隊,王建民在洋基隊挑戰全世界,他做到太多太多不可思議的難度了。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後來呢?接著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因為一場跑壘導致腳受傷之後,王建民開啟了他那漫長的復健之旅。當時有點好奇這個紀錄片怎麼拍?復健不是很無聊嗎?那紀錄片相對之下可能比較陳悶了,我要看這個復健紀錄片做啥?這可能對『非王建民』粉絲來說,沒有半點號召力。但,對於曾經是王建民的粉絲們來說,看看『沈默王牌』在受傷之後,怎麼應付自己的真正沈默,那是無人知曉的寂寞宇宙,對運動員來說,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壓力。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大多數運動員,特別是投手,他們的『報廢率』很高,長期違反人體力學的方式投球,手肘受傷、腳踝手傷、背部拉傷、肩頸帶傷的投手比比皆是。多半從場上受傷退下去的投手,要能回到投手丘上再戰幾回都有困難,這就說明了這部紀錄片捕捉到難能可貴的視野:永不放棄的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最初王建民對這個紀錄片拍攝非常抗拒,覺得不過都是在復健,復健的課表超級無聊,重量訓練那些之後就是投球訓練,加上王建民隨時處於被其他球團拉上大聯盟的機會,所以住所都不會特別佈置,所有的居家用品都在最精簡的狀況,冰箱冷凍庫就是水餃(這是最快可以飽足一餐的方式)。這是一種沒有家的穩定感,沒有落腳的感覺,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一定被肯定,但你就是要付出這麼巨大的時間成本,磨練你的肉身,期待肌肉可以找回投球記憶。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如果今天是你,必須面對日復一日的冰冷操課,沒人關心你,你在做什麼,也很難被外人理解,這種異鄉生活怎麼過?特別是投手超過35歲之後勢必面臨球威大幅下降的現實挫敗感。伸卡球要是球速慢了,就失去王建民全盛時期賴以為生的武器。這也是為何傷痛之後,就算重返投手丘,王建民的球速也很難回來。《後勁:王建民》這部紀錄片就紀錄了建民面對一成不變的復健菜單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座標。從剛開始拍攝不習慣鏡頭,到最後會關心:『怎麼導演今天沒來拍我?』這紀錄片成了王建民這幾年最寫實的資料,鏡頭外,我們無法關心無法看到的私密面,都在這紀錄片裡。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若非導演Frank當時對於王建民這麼高大的身材,要擠進小小的汽車中感到驚訝,給了他想拍攝、紀錄這個外人看不見得身影。我們今天也不會看到這部片。我更意外的是,這部片還可以擠進複選,甚至登上金馬獎最後入圍資格。這案子沒有歌功頌德,帶領觀眾目睹王建民如何一步一腳印訓練,最後還可以重登皇家隊拿了6勝,每一球都讓我們看得熱淚盈眶。《後勁:王建民》使我們看見球的後勁之餘,王建民對自己人生充滿後勁的期許,這是非常感動的希望奇蹟,感謝40號,這個曾經帶給無數台灣人信心的數字。

後勁:王建民
後勁:王建民

【Yahoo專欄作者膝關節】
曾任電影公司行銷、聯合報系與自由時報記者。現為影城公關,亦為作家、影評人,著有《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與《大人的戀愛》等書。

movie_id:8930
※不加入Y!電影粉絲團,你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