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丁伯逸】GDP超越日韓,成為東亞第一!?然後呢?

圖片來源:Getty Creative
圖片來源:Getty Creative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丁伯逸 / 自由作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臺灣2022年的人均GDP將來到3萬5510美元,是從2003以來再度超越韓國,更是歷史上首次超越日本。從過去的亞洲四小龍搖身一變成為東亞第一。而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在日前表示,這不會是曇花一現,根據IMF預測2023年臺灣也將持續超越日韓處於領先地位。

這個數字背後究竟隱藏什麼隱憂?為何人民普遍對於這個標題大多無感?在不少社群媒體上可以見到不少輿論將這個數字當笑話看,也有網友紛紛表示就算超越日韓,但還是買不起房、生不起孩子、看不見未來。究竟這個數字和排名代表什麼,背後又藏了什麼呢?

首先,從隱憂的層面進行探討,今年人均GDP會超越日韓不外乎是以下兩點立了大功,其一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以台積電為首的高科技產業,其二是相較日圓和韓元更為抗跌的新臺幣。

針對第一點部分第一個隱憂誕生了。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現象是荷蘭病,主要是指國家經濟有某一產業特別繁榮,導致其他部門衰弱的現象。而當前臺灣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甚至可以再將範圍縮小一點到半導體產業,這3年受惠於需求快速增長,也使得相關從業人員財富累積加速,這也從竹科人口匯聚的竹北市房價可以觀察得到,2019年竹北的平均房價每坪落在24萬左右,但2022年最新資料已經來到44萬,當中更有新建案已經開價單坪70萬。此外在南科周邊的新市、善化地區亦可觀察到房價飆漲的現象。同時間佔了臺灣就業人口六成的服務業卻呈現薪資成長遲緩、過去五年薪資成長不到10%、近七成員工薪資低於平均水準、觀光旅遊和住宿餐飲業大放無薪假的情形,而這六成的勞工並沒有享受到臺灣GDP成為東亞第一的豐厚果實。

第二個隱憂是臺灣的景氣燈號九月已經從穩定的綠燈轉向趨弱的黃藍燈,而背後的分數更是驚人,從23分衰退到17分,只要再低1分景氣燈號就會正式進入低迷的藍燈。此外,九月的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皆已進入低迷的藍燈,某種程度上也在宣告景氣衰退的壓力已迫在眉睫,後續更需要密切留意。

接著從人民無感的層面進行探討,除了前面提及大多數人並未享有GDP超越日韓的果實外,還有停滯不前的實質薪資也是促使人民無感的原因之一。2022年1~8月的實質薪資因為通膨因素陷入負成長。綜觀近20年會發現更驚人的事實,臺灣的實質薪資從2002年後基本上就沒有再成長過了。換言之這20年雖然名目薪資成長不少,但並沒有追過物價的成長,稱其量只是打平而已,這也難怪民眾對於這類的名目數據愈來愈無感。

另一點會使人民無感的原因是房價所得比的攀升,間接使得青年更買不起房、也生不起孩子、更看不見未來。2002年時,臺北縣和臺北市房價所得比皆在6左右,也就是說不吃不喝工作6年就能在臺北有個像樣的家。但時至2022年,這個數字在臺北市已經來到16.22,升格後的新北市也來到12.85。短短的二十年間房價所得比卻是翻倍的飆升,這也讓青年對於買房的願望變得更遙不可及,就算政府一直向大家宣傳薪資漲了多少、GDP成長多少,但買不起的仍然買不起,薪資的成長仍然追不上房價的飆漲,無形間也加劇人民對於這類數字的無感程度。

綜觀以上可以發現臺灣在過去20年呈現一個薪資所得不均以及財富分配不均的瓶頸。「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在過去有許多學術研究和討論證實貧富差距的擴大容易使國家社會問題增加、穩定性遭破壞以及動盪情勢增加的風險。衝刺GDP促進經濟成長固然重要,努力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也是國家成長的要素之一。更重要的不只是表面數字的增長,而是當前社會問題的改善,包括貧富不均、青年買不起房、少子化問題和人民實質感受程度上的提升,唯有從根本進行改善才能讓人民有感,也能真正讓臺灣超越日韓,成為名副其實的東亞第一。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