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三級警戒升級前 防疫思維應先升級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國內爆發桃機群聚案後,兩周內本土已突破百人確診,指揮中心更指出目前有數條傳播鏈在進行,因而國內也出現是否升三級警戒的討論。民調統計,國內對於防疫方向的看法,「不贊成升三級」與「贊成與病毒共存」為五五波,等於有一半的民眾願意維持現況,與病毒共存。

這樣分立的意見,如同各國防疫政策也呈現截然不同的策略,例如中國、香港特區奉行「清零」,歐盟許多國家、美國採取「群體免疫」,其他如新加坡、以色列先堅持「清零」再轉變為「與病毒共存」。

主要原因是不論「清零」或「與病毒共存」均需付出代價,也讓衛生部門在決策時,需在不同得失之間權衡取捨,如同新加坡衛生部長指出是「生命與生活的選擇」。所幸隨著新冠病毒疫苗的開發,不論是生活或生命的選擇,均能找到最大的公約數,也就是提高疫苗接種率。

關於台灣是否升三級警戒的思考,或許也能套用《匱乏經濟學》這本書的觀點,指出匱乏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帶來專注紅利,但在長時間來看,匱乏擄獲集中力,好像在陰暗幽長、看不到盡頭的隧道中前行,無法看到隧道外部發生的事件。而無時無刻處在心智隧道中的人們,會處於一個相對主觀的狀態,好像心智狀態被匱乏綁架一樣。

如果將「升三級」當成提高對抗病毒的主要選項,雖然在隧道裡能讓我們隔絕病毒,但防疫策略的「認知頻寬」也可能被升三級所局限,影響我們防疫的思維模式。因此,隨著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經驗累積、各種防疫工具的開發,以及疫苗接種逐漸普及,在面對仍可能再變種的病毒,或許能回到如何提高「防疫韌性」的思維。

根據《彭博社》公布的全球防疫韌性排名顯示,台灣從2021年10月的47名進步到11月的35名、12月的26名。防疫排名進步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疫苗第一劑覆蓋率已達77%、第二劑也超過50%,封鎖程度42也是遠低全球諸多國家,但邊境封鎖程度仍待改進。

我們慶幸面對這次的本土確診案例,政府認知到台灣已具有相當程度的疫苗覆蓋率,未陷入單一價值的思維模式,如同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防疫要滾動式修正,指出大家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並表示將採取「中庸之道」,即「有多少證據就辦多少程度」,展現高度的防疫彈性。

但畢竟作為全國防疫最高決策單位,除了前瞻的思維,更需要有領導的具體作為,例如告訴民眾「與病毒共存的心理」如何準備?民眾要如何「與病毒共存」?在「多少證據」下,需要升三級?

或是能參考新加坡採取「接種者有別」的防疫措施,一方面提高疫苗覆蓋率,另一方面也保護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又或者如德國提議修正新版的《傳染病防治法》,增加在工作地點全面實施3G措施,只有接種疫苗、痊癒及篩檢陰性的人才允許進入辦公場所,養老院員工必須篩檢。

我們常說「誠實是上策」,面對變化多端的病毒,要兼顧民眾的生活與生命,誠實也是最好的防疫政策。不論是否升三級警戒、實施2.0版的三級警戒,或是加強版的二級警戒,我們期許政府防疫思維要先升級,提出強化個人、家庭、組織與國家整體防疫韌性的對應策略。否則當民眾對於政府防疫策略的認知,不及於對於病毒的認識時,實非國家之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