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旅遊泡泡為何只有一日行情?

台帛旅遊泡泡首發團團今天(4/1)出發,但卻傳出除了首發團之外,後面的團銷售遠不如預期,甚至賣不到五成,4月4日、7日的兩團,承銷6家旅行社已經有5家選擇關團,讓業者擔心旅遊「泡泡」可能變成「泡沫」。政府用盡心力營造的大內宣,可能只有「一日行情」。

對於後續出團買氣不佳,業者歸因於價格過高、管制過嚴、太過倉促、屬海島自遊行市場等因素。明明是下午2點半的班機,但旅客一早8點半就要報到、採檢,確定陰性之後才能出國,到達當地之後必須團進團出,不能脫團。

旅客回國之後先要5天自主健康管理,然後做PCR採檢,由於不能到人潮擁擠之處與不特定人接觸,所以如果是外勤工作的必須要轉內勤,無法轉內勤者,雇主可以不給薪。然後接下來還有9天的一般自主健康管理,禁止聚餐、聚會、不可參加大型活動。

這樣的旅遊泡泡,雖然旅客出國、回國都不用隔離,但回國自主健康管理的時間也還是14天,付出的時間成本跟人身自由的限制還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團費太高、景點的吸引力又不足,自然很難讓國人心動。

為了首發團123人的檢驗,部立桃園醫院特別引進了22台羅氏醫用檢驗系統,在機場設置3個採檢站,檢驗科也派出7人負責檢驗,才在2小時內完成。可以想見,以這樣的陣仗跟規模,即便把醫護都操翻了,一天能負荷出入境的能量,也非常的有限。

雖然有「旅遊泡泡」之名,但台帛之間的旅遊泡泡,其實只是找到一個低風險的地方,讓有錢、有閒的國人能夠出去「透口氣」,跟目前世界各國所言的旅遊泡泡,其實有不小的差距。

世界各國目前追求的「旅遊泡泡」、「商務泡泡」,其實都是在「低風險」的情況下,恢復正常的往來與交流,而不可能是完全的「零風險」。這其中除了以檢疫取代隔離,降低旅遊與商務往來的成本之外,很重要的就是「疫苗護照」的角色。例如日前泰國政府就已經宣布,7月1日起打過疫苗的旅客,入境普吉島就不需要隔離。

「旅遊泡泡」、「商務泡泡」基本上應該是雙向的。對於出國的國人,當然是希望他們能到風險不太高的國家,也不要對當地帶來風險,台帛之間目前是靠PCR檢驗來避免風險,但如果要常態化、提升旅遊泡泡的能量,勢必只能靠疫苗。由於疫苗取得不順,指揮中心目前的態度是重押國產疫苗,但國產疫苗並沒有做三期試驗,將來能否取得疫苗護照的認證,還要繼續觀察。

對於開放他國旅客、商務客來台的部分,除了同樣入境要求疫苗護照之外,台灣的疫苗施打能否達到群體免疫、降低漏網之魚對台灣造成的風險,必然是重要的考量。但以台灣目前疫苗取得與施打進度來看,即便國際間對疫苗護照達成共識,台灣恐怕也不敢開放國門,很難賺到第一波旅遊泡砲、商務泡泡的商機。

台灣施打疫苗的狀況不佳,指揮中心日前不得不開放所有醫事人員施打,但能否在6月疫苗過期之前打完11.7萬劑,仍有很大的變數。

包括醫護在內的台灣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遠低於預期,一方面正如政府所說,因為台灣防疫得宜、「很乾淨」,所以民眾認為沒有必要施打。但更深層的原因是,政府沒有辦法描繪出「後防疫時代」的願景,民眾無法去衡量施打疫苗對於個人、社會的風險跟好處。

以台帛旅遊泡泡為例,如果施打疫苗可以降低旅客的時間跟檢疫成本,就會有更多人有施打的意願。對整個社會而言,如果政府能提出不同疫苗施打率的相應作為,描繪出達到群體免疫之後,台灣經濟、生活各方面的願景,民眾才有共同努力的目標。

去年一整年,封鎖邊境是防疫成敗的重要關鍵,哪個國家邊境守的越緊,疫情就可能控制的越好,台灣也因次此成為全球防疫的模範生。但在疫苗出現的後疫情時代,各國比的是開放的速度跟能力,誰越早開放、開放的能力越強,就越能在全球競爭占到上風。政府即便在疫苗取得上落後所有先進國家,也該提早轉變思維。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