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濁水】阿富汗風暴下的拜登和藍綠領袖

圖片來源:AP
圖片來源:AP

阿富汗風暴掀起遍及全球的疑美氣氛和棄台論,針對嚴酷的衝擊,拜登強調「我們對第五條款做出了神聖的承諾,即如果真有人入侵或對我們的北約盟友採取行動,我們會做出回應。日本也是,南韓也是,台灣也是。」他說:「美國與台灣、南韓的協議並不是建立於內戰的思維基礎之上,而是協助統一的政府對抗試圖對其不利的勢力。」

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約第五條規定,每個成員國都應將針對任何成員國的攻擊視為對自己國家的攻擊。因此拜登的這番話既引用了北約第五條款,又說不以內戰思維看待兩岸關係,和華盛頓長期奉行對台採取「戰略模糊」的一中政策有根本性的扞格。很令人震驚。

在拜登驚人發言之前,同樣面對阿富汗風暴掀起的疑美和棄台論,台灣的政治領袖發言同樣驚人。蔡英文舉823砲戰為例強調「唯一選項就是靠自己」,國民黨的朱立倫等人也一樣舉例823砲戰,不過朱立倫江啟臣強調可見1949年以後台灣靠國民黨。

2008年來,先後執政的藍綠領袖都強調他和美國的關係空前地好,言下之意無非是在強調他有美國可以靠,請大家放心;這樣的藍綠領袖今天突然說一切靠自己,不免和拜登的話一樣令人震撼。他們令人震撼,不只因爲和他們過去發言迥然不同,更和台灣過去長期的經驗相悖。

沒有美援軍刀機、響尾蛇飛彈及第七艦隊那有台灣光榮的823?

首先,823戰役的確是遏止中共武力解放台灣野心的決定性戰役;但是這個戰役中,國軍將士在砲火中守土的決心固然是決定勝負的重大因素,但是我們仍然必須坦白承認,更關鍵性的仍然是美國因素。

重挫中共士氣的823戰役,通常也叫第二次台海危機,爆發於1958年;在之前,1954至1955年有個第一次台海危機。第一次台海危機戰爭中,國軍在關鍵戰役一江山之戰中大敗。大敗的原因在於1954年十次空戰國軍全都敗戰,完全喪失空優、海優。

在第二次台海危機的823戰役中,中共集結了569門火砲和800架戰機以及部隊215,000人,另有18個師待命透過鷹廈鐵路隨時趕往前線;相對的,金門國軍部隊92,000人,765架戰機,火砲不到400門,部署兵力差距很大大。不只這樣,中共事先大事修築機場、鐵路,後勤支援條件完善;但是台灣要補給支援,隔著200公里的台灣海峽非常不利。在這個極端不利的守住金門,關鍵在於和一江山戰役相比,台灣空戰勝負全面逆轉,海優方面有美艦介入,雖未開火,但中共不再擁有海優,於是中共根本沒有辦法實施計畫好了的登陸戰並最後敗戰。

國軍取得空優,原因在於一江山空戰敗戰後一年,國軍開始接收美國援助的F-86F軍刀機和響尾蛇飛彈。所以很清楚的,假如不是美國因素,823戰役國軍難免落到和一江山戰役一樣的下場。

823的教訓加上1954年美台簽署的軍事協防條約,才使中國對武力解放政策死心,轉向為和平統一。

另外,如果克林頓在1996年飛彈危機時,不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局面的發展恐怕也將大有不同。

台灣經濟起飛奇蹟,也是美援奇蹟

國民黨說1949年後靠他們,通常不只是說823靠他們,也在說台灣此後經濟發展靠的就是國民黨。還強調帶來的黃金維持了台灣幣值穩定為經濟發展奠基等等。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

台灣二次大戰結束時台灣人口不到600萬,突然增加了120萬以上包括黨政軍平民的新移民,總體生活所需遠遠超過600萬人口社會的生產所能供應。韓戰爆發前夕俞鴻鈞向蔣介石報告,自中國攜帶來台的375萬兩黃金已經消耗到剩54萬兩,只夠再撐三個月。其間從1945年初至1950年底,躉售物價指數已經飛升21.8萬倍,平均每年的物價上漲率676%,根本到民不聊生的程度了。

幸而蔣政權最危急時,1950年韓戰爆發,極端厭惡蔣介石的美國總統杜魯政策大轉彎,下令第七艦隊巡防台海外,還恢復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軍事、經濟援助。軍援方面,1951年至1974年美國無償援助達42.2億美元,價值相當於蔣介石運來台灣黃金的30多倍!美國巨額軍經援助,台灣惡性通膨才得以控制,經濟得以成長,在這時期,台灣基礎建設工程中平均有74%的總投資額來自於美援,比例夠嚇人。

美國的協助並不只是在資金、武器的提供,也在經濟政策、農業政策上的高度介入。理工出身的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本來服膺孫中山的社會主義,現在都在美國強力指導下才大幅向資本主義方向調整,從而台灣經濟不只脫離崩潰危機,而且創造了自1951年起延續了30年GDP年平均成長率達10%以上的奇蹟。所以所謂的台灣奇蹟固然建立在台灣既有的,遠優於國民黨統治的中國大陸軟硬體基礎和相對現代化的國民素質,改痛定思痛後國民在貪腐上相對大陸時期的收歛等基礎之上,毫無疑問,台灣經濟奇蹟也是美國軍經援助所創造的奇蹟。

最後,國民黨強調的是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今天的台灣,但是從時間脈絡上來看,更正確的描述應該是,當年有美國援助的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兵敗如山倒的迅猛跟今天的阿富汗舊政權及淪亡時的越南西貢政府完全沒有兩樣,但是不致於亡黨,豈不是完全建立在他們有一個阿富汗、越南所沒有的大島台灣可以容身?

因此,不論在防衛台灣或台灣經濟的發展上,國民黨固然都有難以抹滅的貢獻,但是自跨台灣都是靠他,未免太大言不慚了。何況國民黨除了長期戒嚴斲害人權,傷害文化發展以外,還有一個無法抹滅的大過;那就是從1950到1971,長達20年時間完全不顧自己像葉公超、楊西崑等一大群傑出外交官的意見而傾盡全力在聯合國抵制美國及眾多友邦兩個中國的安排,以致於被以「驅逐蔣介石代表」的名義趕出聯合國,造成的傷害到今天完全還在延續,真是罪孽深重。

台灣既是實體地理的地緣戰略樞紐又是全球科技産業鏈上的戰略樞紐,重要性超過冷戰前期

儘管在二次大戰後在大陸的中華民國政權無論貪腐、無能、兵敗如山倒⋯在在和剛剛倒台的阿富汗政府相去無幾,但是今天無論是蔡英文、國民黨說今天中華民國政府和倒台的阿富汗政府完全不同,倒說得堂堂正正理直氣壯;只是蔡說唯一選項靠自己,朱、江說就是靠國民黨都未免唐突了。

無論如何,面對中國壓力,1950年來台灣免於被統一的因素雖然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變化,但是,從來不是依賴什麼唯一選項或唯一政黨而得到的,從來是多個都不可或缺的因素滙聚而成的。

一、冷戰前期仰賴的是:

1.冷戰格局中台灣在第一島鏈上樞紐性的地緣戰略位置使美國必須加以固守。2.台灣相對於中國更現代化的軟硬體基礎。3.國民黨改造後,比剛倒台的阿富汗政府好得太多了。4.美國的軍經援助。

二、冷戰後半期仰賴的是:

1.台灣地緣戰略價值消失,但是中美聯合制蘇的格局,使中國節制對台用武行為。2.美國軍援留下來的海空軍實力。3.經濟起飛後的經濟實力。

三、蘇聯解體到2008前仰賴的是:

1.美國聯中制蘇時代結束,中國運用冷戰戰略格局對美施壓條件喪失。2.蘇聯解體後美國主導的霸權穩定格局,對中國有強烈遏制作用。3.台灣經濟歷經起飛到轉型為高科技產業重鎮,實力大增,甚至因此被國際媒體稱讚是「大得不能忽視」的國家。4.最重要的是中國改革開放仰賴台、港提供資金、生產技術,並由台商運用全球運籌能力,在中-台-美間形成難以分割的Chi-wan-rica產業鏈使中國大蒙其利。5.民主化後,台灣不再是威權國家,也因此西方國家更難忍受中國侵台行動。

回顧過去二次大戰後直到新冷戰掀起的60年間,中國領土野心不小,但台灣的國家規模又不大,所以台灣沒有選擇餘地,必須賴多重不可或缺的條件加在一起才得以生存並發展。其實不要說小國台灣,像世界霸主美國,介入窮苦得不得了,人口又只有3千多萬的阿富汗,都不是只靠自己單刀操作,而是靠和北約這個龐大的集體安全組織聯手,而且最後都還失敗,今天台灣面對中國怎能說唯一選項是靠自已?

兩蔣基本心態-親美又疑美恨美

雖然沒有美國,就沒有823勝戰以及台灣本島後續近70年的太平;沒有美國,中華民國財政早就破產,不可能有台灣經濟奇蹟;沒有美國,也就不必再提有什蔣家父子相傳的38年統治歲月;但是兩蔣的日記一旦公諸於世,大家赫然發現的是,兩人在統治台灣的整整38年中,心懷中充滿的是對美國的猜疑和咬牙切齒的憤恨。一開始(註1),蔣介石猜疑美國暗中鼓動政變要奪他的權;接著痛恨美國不支持他反攻大陸;然後憤恨一直試圖在聯合國中搞兩個中國,無情情地要摧毀他是全中國唯一合法統治者的地位,讓他喪失對台灣長期實施威權統治的正當性。

繼位的蔣經國,猜疑美國支持黨外民主人士是居心叵測。父子認為兩人有志一同,一再懷恨被美國遺棄,大陸失敗緣於美國遺棄;韓戰前杜魯門宣布「不介入台海爭端聲明」,又是再一次的遺棄;韓戰爆發後,杜魯門宣布台灣地位未定論繼續是遺棄;搞兩個中國是遺棄;要求中華民國放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遺棄;1979年斷交當然更是遺棄。

回顧之後,赫然發現的竟是:國民黨自認為最黃金歲月的兩蔣38年,就是兩蔣糾纏在不得不親美,但又疑美、恨美的情結中不得脫身的38年。

註 1:蔣介石在台歲月對美國總統、官員一路罵,像:「既無主義又無思想,只知保守苟安,毫無作為,對他的希望至此完全斷絕」、「此次革命剿匪之失敗並非失敗於共匪而是失敗於俄史,亦非失敗於俄史而是失敗於美馬」、「粗淺無恥極矣」、「誠一流氓之尤者」、「談話完全欺詐之談,雖小學生亦能了解」、「可知美國人之幼稚無知,其淺薄愚妄誠不可及也」、「尼丑之無恥極矣」、「心中痛憤,忍之又忍」、「再不醒悟,終成美國之門犬」、「忍無可忍」、「不勝痛恨」、「幼稚卑鄙、匪夷所思」、「對美絕望」、「美己視我為奴隸,遺棄我於不顧」、「每念美國幼稚孩子氣之神態,荒唐背謬,只可視之為糊塗之渾蛋」、「美國帝國主義」、「我絕對不願意我的家人踏上美國的土地」。罵得直夠洋洋灑灑,其粗鄙比起今日網路極端分子,一點也不遜色。

兩蔣強烈美國棄蔣情結成社會疑美棄台論根源

等到兩蔣過世,兩人強烈的棄蔣論在民主化後轉換成迷漫國民黨之中的棄台論。國民黨中意識形態愈是深藍,棄台論愈是強烈,這一點我們在阿富汗風暴來襲時已經看得很清楚了。由於38年的統治,影響深遠非同小可,以致於棄台論甚至一定程度蔓延到一些有名的綠營人士中。當阿富汗風暴來襲,藍綠領袖不合常情地強調唯一選項是靠自已時,實質是弄巧成拙地流露了強作鎮定的姿態,很難令人不感受到語氣中揮之不去的疑美論和棄台論陰影(註2)。

無論如何,既然世界霸主美國,處理國際事務在在都得借助於集體安全機制,而不是「唯一依賴自己」,那麼擺脫兩蔣遺留下來的被棄陰影,理性地看待兩岸問題中的美國因素,而不是心虛張聲勢強調自己不靠美國,才是健康的做法。

最後,不能不提起的是,以最近力挺台灣的東歐小國立陶宛為例,他們一方面很清楚不可能「唯一地靠自己」去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所以加入了北約組織;但是另一方面知道這不夠,因此兵役制由募兵改為徵兵制。因此,當藍綠領袖都說要靠自己時,對兵役議都避之唯恐不及,令感嘆說唯一靠自己是講真的講假的。

註 2:曾經長期在國民黨官僚體系中任職的蔡英文總統,對 2015年訪美之行和 2016年是否回應接受川蔡通電都猶豫再三,花了很久時間才決定,很難辯解不是兩蔣疑美心態影響下的行為。民進黨的郭正亮:「如果沒有導彈的塔利班能拿下阿富汗,我們面對世界軍事強權之一的中國,還能假定美國會保護我們到底嗎?」固然是不挑戰,甚至是呼應趙少康「台灣還能繼續緊抱美國大腿,不知危之將至嗎?」的質疑;而黨主席蔡英文的「唯一依賴是自己」也把自己擺在不挑戰趙少康的質疑的位置,強行對民眾信心喚話。

拜登對台灣震撼性台灣新定位才能和台灣新地緣戰略位置、經濟戰樞紐地位的巨變呼應

拜登對於援台的講法措詞太清楚、太強烈了、和過去戰略模糊的風格太不一致了,大大震撼了眾多熟悉美中台事務之士。其中有的說是口誤,布林肯緊接著拜登說美國的政策一貫,沒有什麼改變,似乎就證實了拜登果然是口誤。

然而拜登當然不是口誤,因為在陳述時,是一整套的,邏輯嚴謹地說,明顯是有備而來,並非偶然出口的。

於是第二種揣測是「安撫盟友」,這揣測很合理,在阿富汗風暴之後的當前,不講硬話不足以釋疑,不能安定盟友。然而如果在目光不只放在當前,而更進一步關注形成當今所謂新冷戰大局的大趨勢,必將發現答案沒有那麼簡單。

基本上,美國戰略模糊下的一中政策,建立在冷戰後期聯中制蘇的格局中,依台灣關係法,雙方處於不容許有任何官方往來的「虛擬的純民間關係」。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全球化中「和平演變中國」的戰略中,戰略模糊政策在又被延續下來,只是雖然繼續強調虛擬純民間關係仍然一貫不變,但是實際上台美間已經是有部級往來等的準官方關係了。

在這兩個階段,美國奉行的是自由貿易,是去邊界、去管制甚至去國家化的全球化主義。然而川普發動中美經濟戰,並到全球主義的殿堂聯合國演講:未來屬於愛國者 不屬於全球主義者後,繼任總統拜登更進一步強化美國的經濟愛國主義。這樣川拜發展出來美中以經濟戰為軸心並帶動軍事、外交、價值全方位的對峙格局。

在這樣的對峙中,台灣赫然被推到不同於過去的半個世紀的戰略位置上:

一、在軍事方面,在印太戰略中,中美對峙最膠著地域在西太平洋的東海、南海,因此,在冷戰後期台灣喪失的第一島鏈上樞紐性戰略重要性重新浮現;不只這樣,這時中國海空軍已具備相當程度的遠洋投射能力,和冷戰時期只能採取近岸防衛的景況迥不相同,因此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比冷戰前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舊冷戰時期,台美雖然有反共的價值連結,但台灣在兩蔣統治下屬於威權政權,和美國談不上有什麼民主自由的價值同盟關係;但是現在民主化的台灣,在全球性的價值對峙中,很自然地歸屬民自由陣營。

三、舊冷戰初期,惡劣的經濟、財政狀況使台灣一直成為美國的包袱,1951年到1965年間,美國經援台灣達14.8億美元,軍事援助達42.2億美元,這包袱在美國雖然負擔得輕而易舉,但是對台灣則攸關生死。

然而新冷戰時期,台灣儘管對美國出超持續擴大,但是卻也愈來愈是美國打全球產業鏈重組戰中不可或缺的盟友。

2000後中-台-美間形成的難以分割的Chi-wan-rica產業鏈中,台灣晶圓代工和晶片設計以及如鴻海等下游組裝業益形壯大。等到中美經濟戰爆發,各國突然發現,在中國入WTO,台灣產業大量西進後,台灣產業實力不只沒有如預期的被磁吸殆盡反而在Chi-wan-rica中更形強大而在全球產業鏈中形成了全球性的樞紐性地位。

於是在中美對峙時,台灣在島鏈上實體的地緣戰略位置和科技產業鏈上虚擬的地緣戰略位置交疊,再加上自由民主伙伴關係,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冷戰前期。既然如此,美國在聯中制蘇階段,或在全球化中和平演變中國時形成的對台灣極度委屈的政治定位,自然和全新的戰略格局格格不入,必須做根本性的調整。

拜登又失言或只是在敷衍當下的窘境?面臨有如蘇聯解體一樣龐大的全球戰略格局巨變,無論如何,舊的經驗再豐富,舊的觀點再傑出,都已經不再適用。而拜登對台灣震憾性台灣新定位才可能和台灣突出的地緣戰略新位置和經濟戰樞紐地位的巨變呼應。由於新冷戰絕對不是短期間就會結束,因此在全然不同,卻又動盪的戰略格局中,台灣的新定位將持續是一個張力十足的議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