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翁履中】聯俄制中生變,印太戰略恐力有未逮

GENEVA, SWITZERLAND - JUNE 16: U.S. President Joe Biden (R) and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eet during the U.S.-Russia summit at Villa La Grange on June 16, 2021 in Geneva, Switzerland. Biden is meeting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Putin, for the first time as president in Geneva, Switzerland. (Photo by Peter Klaunzer - Pool/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資料照)

作者為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全球拓展合作計畫負責人&政治系助理教授

美中關係持續緊張,讓拜登政府從上任以來,除了積極透過多邊主義的方式來制約中國之外,也同時採取「聯俄制中」的策略,試圖降低中俄聯手的可能。

然而,從今(2021)年6月拜登與普丁進行高峰會之後,美國和俄國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近期俄國禁止美國駐俄使館聘用當地人員,而美國也以不再延長俄國外交官簽證作為反制,雙方的互動轉趨緊張,其實反映出美中競爭陷入僵局,已經讓拜登政府開始思考究竟要堅持「聯俄制中」,還是要先打擊次要敵人,先繳出外交成績單來換取國內支持。

其實美俄之間的關係從來沒有真正的友好,而拜登本人不論是擔任參議員還是副總統期間,對俄羅斯都沒有好感,甚至還曾公開形容普丁是沒有靈魂的殺人魔。

可是拜登在就任總統之後,考量到中國是美國當前最強大的對手,而美國現在的實力,無法同時處理中國和俄羅斯聯手所帶來的威脅。因此才會在就任初期,選擇暫時對俄羅斯放低姿態,希望能讓中俄之間保持距離,也讓美國有能力透過與民主國家的合作來創造制約中國的政治氣氛。不過這樣的想法,反映美國對俄羅斯仍存在冷戰以來的三大迷思。

首先,從冷戰之後,美國華府一直認為瓦解後的蘇聯,沒有真正的實力跟美國競爭,因此在與俄羅斯的交手當中,美國總是抱持著強勢的態度。可是今日的俄羅斯就算沒有一對一挑戰美國的實力,在中國崛起之後,普丁很清楚俄羅斯根本不用靠著自己,就可以因為美中的競爭,換取到跟美國談判的籌碼。換句話說,美國就算帳面國力贏過俄羅斯,但實際上並不再具有優勢。

第二個迷思在於美國始終以為,專制國家的領導人都不得民心。對美國來說,普丁面臨來自國內的反抗勢力挑戰,代表他的支持基礎會不斷流失;不過,普丁對外強勢的外交政策,其實成功挑起了俄羅斯內部的民族主義,因此普丁仍然保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民意基礎。而這也是為何就算美國主打人權問題,聲援因為反對普丁而被捕的納瓦尼,卻仍然撼動不了普丁的領導地位。

最後一個迷思也是美國最大的焦慮,在於美俄之間的真實軍力差距恐怕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從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以及1980年代初期歐洲的飛彈危機,民主盟國成功讓蘇聯讓步,導致西方國家普遍存有只要聯手,就可以壓制蘇聯的印象。問題是當年的美國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長時間的軍事部署,才讓當時的蘇聯知難而退。然而,今時今日的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實力與俄國的差距,恐怕早已不若以往。

對俄羅斯的實力有迷思,讓美國認定俄羅斯可能比中國更好對付一些。而拜登政府面對久攻不下的中國,是否真要把矛頭轉向俄羅斯,透過對俄羅斯強硬來爭取期中選舉得到支持,取決於美中關係在接下來幾個月內能不能出現變化。

畢竟跟俄羅斯翻臉的做法,很有可能迫使俄羅斯再向中國靠攏,而中俄聯手勢必會給美國帶來更大的威脅。美中俄的三邊角力對於台灣來說或許有些遙遠,但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到底有沒有辦法壓制中俄兩者之一。如果拜登無法讓中國退讓,又不能阻擋俄羅斯,那麼美國所推出的印太戰略,幾乎可以確定將在說與做之間,出現很大的落差。

包括台灣在內,亞太區內的美國盟友們,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同時,恐怕還是要先做好自我防衛的準備。畢竟,靠人還是不如靠自己!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