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賴祥蔚 】「六死三留一回頭」的真相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賴祥蔚 / 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幾百年前從福建搭船到臺灣,會有多兇險?

不少人經常提到「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用以形容先民渡海來臺的凶險。問題是,這到底是像「白髮三千丈」的文人誇飾語句,還是具有統計意義的真實數據?

「白髮三千丈」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句,當時一丈相當於現在的三公尺,三千丈是九千公尺、九公里。詩句透過誇飾,讓人更加印象深刻,但是真實世界裡,不太可能有九公里長的白髮。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是誇飾還是真實?在清朝要航行通過臺灣海峽,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先回顧一下航海歷史。

早在唐朝的顯慶六年(西元661年),就在廣州創設「市舶使」,以管理當時經常來往於阿拉伯等地的商船。從日本來中國的鑒真和尚,西元750年前往廣州時見到「有婆羅門、波斯、崑崙等舶不知其數」。

宋朝更有海上絲綢之路,通往五十八國,最遠已達今天非洲的埃及以及歐洲的義大利,泉州作為通商港口,在宋朝超越廣州,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明朝有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他從永樂三年(西元1405年)開始,七次下西洋,最遠航行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至於民間,明朝雖有海禁,但漁業從未停止,出海捕魚的漁民非常多,萬曆十七年(西元1589年)福建巡撫周寀建曾經提到「雞籠、淡水,地鄰北港捕魚之處,產無奇貨,水程最近」。來臺捕魚對福建漁民來說「水程最近」,不難得知當時漁民的航海範圍一定更遠。

前立法委員蔡正元撰寫的《臺灣島史記》提到,荷蘭人來臺時記載兩岸之間航運頻繁,當時為了向入境者收費,清楚記下了每艘船來臺時的人數,以及其中有多少男、女或是兒童,這些記載也顯示當時有不少女性來臺。

臺灣海峽最危險的水道是「黑水溝」。廣義來說,黑水溝可以代表臺灣海峽;但是嚴格來說,黑水溝是指臺灣海峽的特殊長條水道。臺灣海防同知朱景英在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撰寫《海東札記》提到:「俗呼廈門至澎湖為大洋,澎湖至鹿耳門為小洋。由大嶝出洋,海水深碧,或翠色如澱。紅水溝稍赤,黑水溝如墨。更進為淺藍色,近鹿耳門則漸白矣。」不只有黑水溝,還有紅水溝。

臺灣縣知縣薛志亮更在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的《續修臺灣縣志》提到:「黑水溝為澎、廈分界處,廣約六、七十里,險冠諸海。其深無底,水黑如墨,湍激悍怒,勢如稍窪。」而且補充指出:「黑水溝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廣可八十餘里,為澎廈分界處,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東者,廣亦八十餘里,則為臺、澎分界處,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無底,大洋風靜時尚可寄椗,小洋則不可寄椗;其險過於大洋。此前輩諸書紀載所未及辨也。」從衛星照片可以看出,臺灣海峽有兩條顏色較深的長條地帶。西元2021年有男子搭乘橡皮艇從福建泉州偷渡到臺中,花了十小時。臺中區漁會總幹事接受媒體訪問說,日治時期對岸有人靠著皮球偷渡來臺。真相待查,但可知渡海沒那麼困難。

臺灣海峽最窄之處是從桃園市觀音區到福建的平潭,大約130公里。兩岸船運直航可從八里來往平潭,距離大概160公里。

大海航行當然有風險,只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這種說法到底是誇飾還是統計?做學問要大膽假設、小心查證,多多探究才能呈現真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