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停看聽】ETF成分股怎麼看?多久換股一次?市場如何「吃豆腐」?

ETF成為投資新顯學!不論是想穩穩領息的存股族,還是看準趨勢的波段價差族,都紛紛布局ETF。上場殺敵當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場ETF戰局中,就靠Yahoo奇摩股市【ETF停看聽】幫投資人建構投資知識!

常聽到某某ETF公布換股名單、某檔個股被ETF納入成分股,這些消息不只牽動股市動態,也影響ETF的資金風向。ETF成分股要去哪裡查?什麼時候會更新?不買ETF直接買個股可行嗎?買ETF先搞清楚成分股,才知道投資方向!

延伸閱讀》00946、006208、0050…台股都快22000點,什麼ETF還能買?存股達人點名這2檔:跟著大盤飛高高

ETF成分股換股頻率越高,內扣費用也相對越高。而搞懂手中持有的ETF,才不會買到一堆成分股相似的。
ETF成分股換股頻率越高,內扣費用也相對越高。而搞懂手中持有的ETF,才不會買到一堆成分股相似的。

ETF成分股哪裡查?

目前台灣投信商發行的ETF都是被動式ETF,追蹤特定指數,並根據該指數的變化來調整成分股。舉例來說,元大台灣50(0050)追蹤臺灣50指數,統一FANG+(00757)追蹤NYSE FANG+指數,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則是追蹤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這些資訊都可以在ETF的公開說明書中查到,或是到Yahoo股市中搜尋ETF代號,以00878為例,進入ETF的頁面後點選「基本」,就可在公司基本資料上找到追蹤指數資訊。

到Yahoo股市中搜尋ETF代號,以00878為例,進入ETF的頁面後點選「基本」,就可在公司基本資料上找到追蹤指數資訊。
到Yahoo股市中搜尋ETF代號,以00878為例,進入ETF的頁面後點選「基本」,就可在公司基本資料上找到追蹤指數資訊。

同樣以00878為例,在Yahoo股市的ETF頁面中,點選「持股分析」,可查到成分股的產業比重、ETF的資產分布、前十大持股等。

Yahoo股市的ETF頁面中,可查到成分股的產業比重、ETF的資產分布、前十大持股等。
Yahoo股市的ETF頁面中,可查到成分股的產業比重、ETF的資產分布、前十大持股等。

若想查詢完整的ETF成分股清單,最直接的方法是去發行該ETF的投信公司網站,或是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投資專區→基金資訊→國內成分證券指數股票型基金→基金每季持股明細表,輸入欲查詢的年、季,可查到當季所有國內股票ETF的成分股資訊。要注意的是,這份資料上沒有ETF代號,先查好ETF全名或關鍵字進行查詢會更方便,如00878可用關鍵字「永續高股息」查詢,找到國泰投信發行的這檔「國泰台灣高股息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就是了。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投資專區→基金資訊→國內成分證券指數股票型基金→基金每季持股明細表,輸入欲查詢的年、季,可查到當季所有國內股票ETF的成分股資訊。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投資專區→基金資訊→國內成分證券指數股票型基金→基金每季持股明細表,輸入欲查詢的年、季,可查到當季所有國內股票ETF的成分股資訊。
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可查到ETF的成分股、產業類別、持股比率等。
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可查到ETF的成分股、產業類別、持股比率等。

延伸閱讀》00878換股出爐 增刪3檔、今正式生效

ETF成分股會更新嗎?

ETF 追蹤指數的方式有三種:

  • 完全複製法:ETF完全根據指數成分股的權重比例購買相同的成分股。例如追蹤臺灣50指數的0050,會依照台灣前 50 大上市公司的權重比例購買成分股。

  • 最佳複製法:ETF不是完全複製所有成分股,而是選擇追蹤指數中最重要、流動性最強的成分股。這種方式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但可能產生較大的追蹤誤差。

  • 合成複製法:使用金融衍生性商品來複製指數報酬,而非直接買進指數成分股。通常用於較不容易進入投資的市場,如新興市場或有投資限制的股市。

當追蹤指數新增、刪除成分股,或調整成分股權重,ETF為保持與指數的一致性,也會調整成分股。換股頻率會在ETF的公開說明書上載明,一般也可以在投信官網上查到,以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為例,元大投信官網上即說明每年兩次,成分股審核與調整時間點落在5月、11月。

ETF換股頻率與時間點可以在投信官網上查到,圖為00940的追蹤指數、換股頻率資訊。圖/截自元大投信官網
ETF換股頻率與時間點可以在投信官網上查到,圖為00940的追蹤指數、換股頻率資訊。圖/截自元大投信官網

不過,若ETF的換股頻率提高,相對地手續費和成本開銷也會增加,內扣費用也會提升、吃掉部分報酬。投資人應該先評估選股邏輯適合不適合自己,觀察這樣的高成本有沒有帶來更高的報酬,再決定是否投資。

ETF會公布成分股,不如直接買成分股?

投資ETF跟直接買ETF成分股的概念不太一樣。

同樣一筆錢,相較於單一個股,投資人買ETF就像一次買進好幾檔個股。ETF的多檔成分股,能有效分散風險,多元化的選股也有助增加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若是直接買成分股,看對方向的成長性的確較ETF更高,但相對的,看錯方向時虧損幅度也可能比ETF大上許多。除非投資人能做到同時布局ETF中的好幾檔成分股,但這樣的資金成本也較大;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都是布局同一檔ETF中的幾檔成分股,那為什麼不直接買該檔ETF更省事?

就交易成本而言,買賣ETF 的證交稅是 0.1%,個股則是0.3%,若成交金額放大,會有數百甚至上千元的落差。不過,投資ETF有管理費的內扣費用,這是投資個股所沒有的。

總而言之,ETF提供了分散投資的便利性,而直接買成分股則需更深入的研究,投資人可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適合的方式。

換股潮的「吃豆腐」是什麼意思?

當ETF的換股時程將近,市場上會預測哪些成分股將被剔除、哪些個股有可能入選,並觀察投信近期的買賣超動向猜測換股名單,這時市場會開始研究怎麼「吃豆腐」。

所謂「吃豆腐」,指的是在投信進場布局ETF成分股前,投資人先「上車」買進,等投信開始準備換股,由於ETF規模多是幾百億、上千億,買盤為入選新成分股的股價「抬轎」,投資人就能吃到ETF的豆腐、賺到價差。同樣的道理,若是將被汰換的成分股,則要小心會在換股期出現賣壓,手上有相關個股的投資人若看到ETF準備賣股,也可評估是否在投信動作前先跑。

除了用個股吃豆腐,在ETF換股或新ETF募集發行期間,其它成分股重複的ETF也可能搭上資金便車,價位跟著水漲船高。不過,專家提醒,ETF相關成分股雖然有資金抬轎, 但籌碼也容易陷入混亂震盪,操作手腳要快,否則可能會吃到「臭豆腐」。當短期資金過度湧入特定個股,恐會有超漲現象,而暴漲後也容易引發暴跌。

延伸閱讀》台股高息ETF規模突破 專家提醒:留意「吃豆腐」效應

食安意識崛起,消費者買食品前都會仔細研究成分,選擇投資商品也是同樣的道理,入手ETF前先看懂成分股,搞清楚ETF的選股邏輯,更深入地了解ETF的投資策略。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自己買到好幾檔持股結構相似的ETF,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

延伸閱讀》什麼是ETF?槓桿、反向ETF是什麼?有ETF要考試才能買?

延伸閱讀》ETF跟基金有什麼不同?ETN是什麼?選對賺更多!

延伸閱讀》ETF的隱藏成本!什麼是內扣費用?複利效應差很大!

延伸閱讀》ETF溢價是買貴了嗎?台股史上最高的溢價400%好瘋狂!

延伸閱讀》ETF月月配、年配有什麼不同?不配息的ETF怎麼賺?

歡迎加入【Yahoo理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