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GO專欄】《聽見歌 再唱》讓我們再一次用掌聲擦亮孩子的自信!

(圖一)《聽見歌 再唱》海報
(圖一)《聽見歌 再唱》海報

【文/FAGO】《聽見歌 再唱》由馬志翔陳嘉樺(Ella)、杜滿生、徐詣帆撒基努丶張惠春等人與一群孩子主演,故事描述一間面臨廢校的山區小學,為了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而組成合唱團,希望在最後的三個月內,能夠拯救即將廢校的危機。

《聽見歌 再唱》的故事原型,源自於楊智麟導演在2008年所推出的紀錄片《唱歌吧!》,而紀錄的對象是一位在南投信義鄉東埔的小學校長-馬彼得,這位連五線譜都看不懂的體育專科校長,竟然組成一隻屢次比賽比賽都獲獎的冠軍隊伍,但在看似順利的發展下,山上原住民部落的家庭,紛紛出現一些難題,面對孩子的純真與身為教師的使命感,發展出一段動人的故事,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故事基礎,《聽見歌 再唱》這部電影顯得更為動人且真誠。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聽見歌 再唱》劇照

你也許不知道,也許你早就聽過這群孩子的歌聲,在2013年齊柏林導演發表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中,那群站在玉山上高歌的團隊,就是馬彼得校長所率領的原聲童聲合唱團,而那首拍手歌至今仍然讓人深刻。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聽見歌 再唱》劇照

馬校長致力於推動原聲教育,在山區持續輔導弱勢與單親、隔代教養的學員,除了加強其課業之餘,更努力培養孩子擁有合唱的能力,提升與拓展孩子視野,這些動人的時刻,也都被呈現在電影當中,而這些集結在電影中的經典片段,則是持續醞釀許多時間所累積的成果展現。

故事從原住民的角度出發,他們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改變的機會,以布農族八部合音的特色,唱出那些「剛剛好的好聽」的聲音,而其中的精神則是必須先仔細聆聽他人的聲音,再唱出與之產生共鳴的旋律,原來,早在片名就已經透露故事的核心,要找到內心的聲音,得要聽見歌,再唱。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而故事除了引導大家傾聽內心的聲音之外,更讓人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承擔的責任與承諾,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看的不丹電影《不丹是教室》,故事中提到:「老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能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未來」,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有和所有孩子一樣受教育的權利,更應該具備對未來抱持希望的勇氣,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馬上從能力中獲得自信,這是需要培養與更多累積的過程,但我們卻能夠通過各種形式的獎勵,為孩子的努力授與勳章,而這正是故事原型中,馬校長所一直提倡的理念:「用掌聲擦亮孩子的自信!」。

要如何做到讓孩子保有自信,首先要學會認同,知道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就像劇中透過ELLA所扮演的代課老師說出的話:「不一樣難道就是錯的嗎?」,當然沒有錯,但我們必須知道該如何好好的運用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還有「文化保存」的價值所在,而這點也一再的通過劇情呈現,從長老們的提醒,到部落專屬的儀式感中,不斷地讓人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因為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所帶給我們的感動。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聽見歌 再唱》劇照

《聽見歌 再唱》之所以好看,是被孩子的「真」感動,那些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是能夠打動人心深處的溫暖;是被歌聲的清澈感動,那些迴盪在山谷中的明亮嗓音,是最能撫平與療癒心靈的歌聲;是被知足感恩的心感動,那些存在於生活中的細節,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相處模式;是被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感動,當老師深刻的大喊:「我不知道做了會怎麼樣,但我知道我不做會怎麼樣」時,那種為了守護孩子的心情,是最讓人投入濃烈情緒的感動。

【作者/FAGO】

我愛動畫,以文字、插畫分享電影生活,分布於FAGO俱樂部FB、IG ,以及FAGO俱樂部動畫平台。

movie_id:11232

※歡迎加入Y!電影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

※全新單元「追劇咖」,讓你防疫在家不無聊!手機用戶請點「線上戲劇」或「線上電影」。

追劇咖
追劇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