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話題】台灣加入「亞投行」?大咖這麼說

【Y話題】台灣加入「亞投行」?大咖這麼說

中國大陸主導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目前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泰國、瑞士、紐西蘭等30個國家,已正式成為創始成員國,南韓、德國、英國、法國、澳洲等國,已提出申請加入,總統馬英九也正式宣布,遞交參與意向書,引發正反意見激辯。

如果你沒有聽過亞投行,建議你先看這篇【Y話題】「亞投行」是什麼?如果你已經知道什麼是亞投行,請繼續看下去,以下整理國內政經人物、專家學者對於台灣爭取加入亞投行的意見,以及其他國家對於「亞投行」的看法。看完之後有想抒發的嗎?快來留言跟網友討論你的看法。

台灣正面的聲音

總統馬英九:我們不應該旁觀,應積極參與。可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讓「中華民國」成為國際間的資產而非負債。有助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提高參與其他國際經貿組織的可能性。

財政部長張盛和:亞投行是大型的國際組織,參與可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我們有資金、有技術、有資格,對國際社會有貢獻,而且參與不用花多少錢,CP值很高。

央行總裁彭淮南:加入亞投行,對台灣有正面的效果,但台灣身份特殊,若要加入,名稱必須以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名稱。

台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台灣金融界資金充沛,加入亞投行有助國內銀行走出去,參與國際聯貸。

元大金董事長王榮周:加入亞投行「值得我們去做」,但一件事總有弊有利,應該讓正面效益盡量發揮,負面因素降到最低。

台灣質疑的聲浪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加入國際組織是很重大的事情,亞投行是由對台灣堅持「一中原則」的大陸一手主導,且運作方式都還不明朗,台灣自須審慎應對,不能一廂情願。

台聯主席黃昆輝:加入亞投行的利弊得失,應該朝野充分的討論,不能以自我否定主權的方式來提出申請,把台灣「香港化」。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全球基礎建設的高手都加入,台商有多少機會?台灣參加亞銀已經快40年,除了每年抗議名稱矮化問題外,為產業帶來多少商機?假設中國在亞投行中主動「讓利」,恐怕也會要業者以加入「中國隊」的方式參與專案,對我是利是弊?

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台灣申請參加亞投行,卻沒有看到參加的政策說帖,分析台灣參與的利弊得失,以及參與的模式與規模,缺乏朝野溝通。這樣的決策模式,令人擔憂會造成日後的爭議,延宕台灣參與的機會與時機。

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亞投行的壞處是政治立場遭矮化,但我國過去有APEC模式和奧會等參與國際活動的模式,談判時可以考慮比照辦理。

國外對亞投行的看法

美國財政部長Jack Lew:美方期待在促進基礎設施發展方面同亞投行合作,包括透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或者通過世界銀行與亞投行的合作,或者任何雙方都可以認可支持的措施。

亞銀總裁中尾武彥:如果亞投行能夠滿足環境、社會等方面的借貸標準,也願意與之合作,並達到互補互利的雙贏局面。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由中國大陸主導的亞投行,和美國與日本主導的亞銀攜手合作,是最理想的關係。日本對是否加入亞投行持「極為慎重的立場」,貸款審查機制等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日本難以加入。

澳洲總理阿博特:亞投行在架構設計、管理和開放透明度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但仍有待解決的問題包括,董事會成員應對重大投資決策有決定權,以及不應由某一個國家控制這個銀行等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亞洲開發中國家亟需基礎建設投資,但民間無力或不願承擔這些投資,且世銀及亞銀在這方面也是績效不彰。因此中國從3.8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中,拿出一小部分來創立亞投行,確屬好事。

時事民調/馬總統拍板,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請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延伸閱讀】
在野為何抗議 一次看懂亞投行
財政部:台入亞投行 3月4日完成評估
加入亞投行 童振源:有三個關卡、三個模式
透過國台辦入亞投行惹議 立院要求改向籌備處申請
AIIB中美實力對決 李稻葵:美盟友紛倒戈是一警鐘

新聞相關影音


來源:華視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