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全不全民調?不如關注世代差異下的關鍵選民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讀者投書:蔡美瑛、傅良也(大專院校教師)

台灣和美國一樣四年一次總統大選,在國內政治新聞因政黨之初選制,熱鬧地討論「全民調」、「不全民調」時。美國大選的報導中,有些討論卻令人反思,各政黨或政治人物,在談「全」「不全民調」之外,更該重視找出關鍵選民,贏得民心!

根據報導,美國Pew研究中心指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除了主流的白人選民外,西班牙裔選民的比例將達13%,可能在川普的連任之途上,成為左右選情的關鍵之一。西班牙裔選民有個特質是,高度依賴手機,家裡沒裝市內電話的「唯手機族」在其群體中的比例,高於其他族裔中的比例。換句話說,想想看,如果西班牙裔可能是關鍵選民,就應該用適當的工具去接觸、調查,瞭解民意和選情。

至於台灣選舉中的關鍵選民可能是哪一個群體呢?根據報導,九合一選舉後,長期觀察臺灣選舉的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鮑彤指出,選舉中可觀察到一趨勢,年輕的選民較無政黨傾向,容易受不滿情緒和環境影響,關注的議題跟較年長的選民不同。其觀察點出了「世代」間的差異,年長的世代可能還堅守著藍綠基本盤,年輕的世代傾向中間、無政黨傾向,產生較高的流動性。

跟美國西班牙裔民眾類同,台灣的年輕世代,尤是39歲以下的「數位世代」,難以被傳統的市話民調接觸到,因為他們比起年長世代,有高比例的人揚棄了舊科技和傳統媒體,傾向使用手機和行動上網,對市內電話低接觸、低使用、低回應。

Marc Prensky在2001年提出了「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概念。「數位世代」又被稱為「千禧年世代」,指的是1980年後出生,從小生長於數位環境中,新科技才是他們的「母語」。相對於「數位原民」因應科技產品和社群媒體的「流利」,那些成人後才接觸到這些的世代,再怎麼緊追,卻也只能是個說話「拗口」,帶著「口音」的「數位移民」。

這個世代間的差異,不只顯現在有沒有政黨傾向、市話民調接不接觸的到,也反映在年輕的世代政治資訊來源偏向臉書、社群媒體,當他們在鍵盤上呼朋引伴,尋求自己的意見被按贊之際,年長的世代可能在穿街走巷地組織動員。

台大國發所博士生林育瑾用「買櫝還珠」的寓言來談「全不全民調?」,其實已點出了任何政黨贏得總統大選之道並不在此點上,本文是從世代差異、關鍵選民,和接觸工具上來看這個問題,其他社會觀察者可能會由其他角度切入,最後得到相同的結論──全不全民調又如何?!最該被關心的可能不是這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