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小資族服務業前進越南正是時候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讀者投書:戴發奎(淡江大學土研所、交通大學土研所博士班。曾在2000~2010年陪同越籍妻子在越南拍戲,台勞個體戶近身肉搏賺越南人的錢。)

胡志明市服務業一年的產值是9,300億台幣,台灣擁有他國無法複製的服務品質,小資族服務業前進越南正是時候。

上個月在越南胡志明市遇見一位小攤商,他問我「你是新加坡人嗎?」,我回說「我是台灣人,為什麼會認為我是新加坡人呢?」,小攤商說「因為新加坡人才會給小費,這一兩年台灣人已經不給了」「我們越南人收入雖然沒有你們台灣人高,但是我們過得很豪華你們卻很窮酸」,頓時心裡萬分感慨。(我曾在投書《為何越南能舉辦F1賽車》中解釋越南小販所說的越南人收入比台灣人低卻過得比較豪華的原因,繳稅及真實所得)。

台灣製造業出走的間接影響就是從事服務業的人變多了,就算你是博士、碩士也只有一技長,當一技無用武之地時,識不得芝麻辨不得綠豆能選擇的工作機會甚至比沒有高學歷的人還少,門檻最低的就屬服務業,自備幾十萬培訓幾天就可開店當老闆,於是才會有雞排博士及奶茶碩士現象。大家都來搶食服務業的結果是工作時間拉的更長利潤更微薄。新興市場經濟可以在短短幾年迅速增長,服務品質卻得經過一代人時間的教育培養,台灣擁有的正是他國無法複製的服務能力,與其在台灣滿是奶茶店、雞排店、火鍋店的紅海廝殺做無利可圖的老闆,為何不到還是藍海的東南亞當個有錢的台勞呢。

2017年胡志明市的生產總值(GDP)490億美元(台北市是778億美元),據市人委會報告顯示,概算今年前9個月地區生產總值(GDP)388億美元,增長7.89%,在胡志明市行業結構中又以服務業領域佔比重61.2%最高,也就是說服務業光在胡志明市一年的產值就高達9300億台幣。

服務業分為「服務型」及「產品型」兩類商家,「服務型」商家賣的是「時間」必須要有實體店面開門做生意,如餐廳、茶飲店、便利商店…,只要產品單價高、人力成本低加上有人流就是賺錢的保證,以在胡志明市開茶飲店來說,一杯奶茶要價台幣80元,店員的薪水卻只要台灣的1/4,胡志明市含流動人口有1400萬,單價、人力成本、人潮三者兼備,開店成本回收平均在5個月左右。

另外一類服務業是「產品型」商家賣的則是「件數」,不受營業時間及實體店面限制,如保健食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服飾…,以往都是透過賣場及電商管道販售,隨著電商成本日益增高(平均開發一位客戶需要的成本為1000元台幣)及曝光率不足,沒有龐大廣告預算的小資族產品型商家要在越南大城市打出名號非常不容易。

早期台商到越南開工廠不外是加工出口就算供應內需市場也只是代工,不用花錢廣告品牌,產品型商家的風險在於當地人還來不及看見你的品牌時子彈就已經打光。我常與產品型商家的朋友們交流,大家都知道越南內需市場前景燦爛也很清楚不南向發展只有死路一條,然而大多數人只想到要以最低的成本賣出產品不要承擔開拓市場的風險,「我對越南不了解不敢去開店或是在百貨公司展櫃,你來幫我賣東西,打六折給你出貨」「你可以幫我找當地的代理商嗎?」「有認識的越南網紅可以幫忙在網路上賣我的商品嗎?」,於是我反問他們「越南人認為便宜沒好貨,不要說六折,產品沒有知名度就算打一折也不會有人買」「越南商人為何要代理你的產品?同性質商品牌子像海砂一樣多,代理商要代理的也是已經有大眾識別度的商品」「你打算付給越南網紅多少酬勞來幫你賣東西?」(9月20日西貢解放報一篇專文提到關於越南網紅的價碼,臉書一場40分鐘業配直播可以超過上億越南盾(14萬臺幣))。

目前越南正時興一種「新零售模式」很適合「產品型」小成本台商開拓越南內需市場,這種新零售模式結合了「藝人網紅」、「服務通路」與「電商」三方,由藝人或網紅推薦打開商品在越南的知名度,配合綿密零售據點展示商品供民眾親身體驗,最後是註冊當地電商方便越南客戶下單之後再由台灣出貨,這樣一條龍的新零售模式囊括了「服務型商家」及「產品型商家」的優點,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廠商可自由搭配選擇自己需要的藝人推薦時數、服務據點數量組合來計費,之後再視實行後訂單效果加碼或停止。口袋不深又想分一杯羹的「產品型商家」可以考慮以這種方式進軍越南市場。

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