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永信】創業前問自己 台灣的Option B在何處?

作者為CloudMile萬里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

最近在讀一本書「Option B」,作者是臉書營運長雪柔桑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內容是親身失去摯愛的經驗,這是個令人心碎,同時又具有啟發性的故事。

書裡描述Sandberg的丈夫在墨西哥度假時意外死亡,Sandberg從此便失去人生的摯愛。在丈夫去世幾個星期後,兒子卻告知有場需要父親參加的親子活動,在天人永隔的悲痛中,Sandberg還是得找個扮演父親的方案,因為原有的Option A已不復存在,Option B是個不得不的選擇。

Sandberg的勇敢和真誠讓人敬佩,而她也把這段故事寫了下來,鼓勵面臨困境的人們。

看到Sandberg描述他的心碎故事,我便想起二次創業時,公司在新市場快速崛起過程、業務快速起飛,看似一切飛黃騰達之際,我卻出了場車禍,而這場意外讓我決定暫緩腳步、暫停創業。

創業雖有風險 但不創業風險更高

創業是高風險的行業,畢竟成功者少。除了商業模式競爭、合夥人關係,還有許多投資關係之間微妙的故事。

曾經和一位連續創業家討論心路歷程,交流過程中不乏令人感嘆,新創者最終沒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投資方以資本遊戲獲取經營權、合夥人拆夥、客戶關係生變等等,所謂共患難易,共享福難,創業初期如果撐過去了,面臨利益大餅卻是另外一個挑戰。失敗的落寞和成功後的利益分配,真的是考驗人性。創業前,真的是需要仔細思考,能否面對這些挑戰。

雖然自身創業,但若非必要,我並不鼓勵創業。因為背後心酸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現今社會看到的都是光鮮的一面,而創業者的焦慮與徹夜未眠的憔悴卻是被忽略的。

然而,台灣的現實面卻是「不創業的風險更高」,因為我們輝煌章節已告一段落,而下一個章節卻遲遲還沒開始。

主動改變或是被動出走

台灣有著很好的產業和優良公司,從新竹到台北是完整的電腦產業鏈。但從行動世代到雲端世代,從支付系統到電商平台,世界不斷在演進,而我們產業優勢卻逐漸不再是世界趨勢的中心。

相較之下,台灣還有著一群人才和年輕人的優勢,所以許多獵頭公司便開始尋找人才向外發展,大陸、新加坡、香港等等都持續向台灣人才招手。

難道年輕人只能出走追尋機會?或是得等待一個產業轉型時機?還是能主動改變?我們是要鼓勵年輕人向外發展,還是將這些人才匯集再一起,創造另外一個產業?

改變的勇氣

我還記得以前在國外參展,看見台灣廠商藉由參展機會,彼此互相交流,那是台灣最好的時代,也是個良好的傳承習慣。下一個產業,我們也需要這樣互助的精神。

在國際化的催化下,我們只有效率高,前進更快,才能累積更多的機會。台灣已經沒有Option A,現在急需個Option B,一個新產業的契機,例如FintechAI、區塊鏈、雲端服務等等。找出新的機會,新的出口,新的希望。

一個章節的結束 另外一個章程的開始

記得有次在歐洲小鎮旅遊時,我寫下了這段話:

退隱江湖,才明白:天空這麼藍,傍晚如此明,湖水這般靜。

德國詩人Friedrich con Schiller曾經說過

時間有如,未來,姍姍來遲,現在,箭般飛逝,過去,永遠靜止

我期盼,心中的勇氣,永不靜止。

當時身旁一位英國朋友告訴我:結束一個章節,下一章程,才會開始。雖然當下沒有太多想法,但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點滋味。

借用張雨生歌曲「我期待」裡面一句話「昂首闊步,不留一絲遺憾」,創造產業,下一章節,讓我們一起續寫。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