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習近平為毛澤東去文革化的政治考量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馬克宏訪北京 與習近平共見媒體 (圖/中央社)
馬克宏訪北京 與習近平共見媒體 (圖/中央社)

根據媒體報導,由中國教育部出版的2019年版中學歷史課本,電子版近日在網路流傳,這本適用於八年級(國中二年級)的部編歷史教材,因刪除了舊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專章,改與其他事件合併為「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內容並將毛澤東「錯誤」刪除,此舉引發媒體熱烈討論。

如果這是高層授意的政治社會化的工程,背後存在什麼政治邏輯?

對於中共領導人來說,意識形態與歷史的詮釋權向來是遂行政治鬥爭、推動重大政經作為或是追求黨內歷史定位的前提。

為何將毛澤東「錯誤」刪除?

具體來說,歷史的解釋權往往透過「歷史決議」或是「政治報告」的方式作為表現形式。雖然就文本結構來看都屬於「後設敘事」,但兩者的政治意義明顯不同:前者往往出現於重大的歷史轉折時刻,除了清理政治鬥爭的戰場外,同時也預告新的政經發展階段的到來,後者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必然行動。

典型的代表為的為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做了中共歷史上第一份歷史決議,即《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此外。鄧小平在1981年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中共第二份重要歷史決議。

毛主導的決議則是與先前國際派的左傾盲動冒險主義進行切割,也為自己主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新民主主義」鋪陳;鄧主導的則是透過給予毛澤東「三七開」的歷史定位,對文化大革命進行軟批判並藉此證成改革開放的正當性。簡言之,在揮別舊階段之際,一個接櫫了新中國的新頁,另一個則是啟動改革開放的新局。

政治報告則是總書記任期即將結束後所進行的「歷史小結」,就時空序列來講較為短暫,其主要動機是將其十年政績與中共意識形態的系譜產生連結,表現的形式自然為馬克思主義普世價值與中國特色辯證結合,這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與(胡錦濤)科學發展觀中找到解釋。

就十九大的政治報告的敘事方式與內容來看,習近平不僅已將二十大的政治時程與作為提前,更有趣的是似乎已經在預告中國新未來。與胡錦濤在十八大的《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相較,十九大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標題就具有鮮明的習近平個人風格。

習近平已將自己置於如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政治高度

「決勝」、「奪取」與「新時代」的語境,不禁令人想起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所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建設多快好省少的社會主義」的口號,差別在於一個是在改革開放當下,另一個則是在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前夕。時空背景雖難以銜接,但強人意志似乎擁有強烈地內在關聯。

從政治報告的文本進行對照,並從兩個決議的政治意義反思,然後將其置於中共的黨史的脈絡梳理後。應可理解習近平替毛澤東消弭文革的政治錯誤並非偶然。即便其父習仲勳在文革期間因為「劉志丹傳」政治錯誤的牽連受到迫害;即使鄧小平主導的決議已將文革定位為:「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証明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這些論點對當時我國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

習近平已將自己置於如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政治高度,這是動機、過程甚至是事實。如果鄧能夠對毛澤東與文革定位與定性,自己何嘗不能?如果鄧小平必須經由此方式尋求推動改革開放的正當性,那麼習近平也可以藉此取得啟動「兩個一百」或「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尚方寶劍,同時在現實政治中排除兩位黨內巨人的干擾。

差別在於毛澤東與鄧小平猶需要通過黨內中央委員會議的程序運作,才能以「決議」的方式承先啟後,習近平還沒等到二中全會召開之前就從去文革的角度動手,關鍵在於毛鄧彼時尚未列於一尊,黨內國際派與保守派實力仍伺機而動。習近平對於個人權力的壟斷的主觀認知頗為強烈,即便中共黨內客觀權力板塊猶待觀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