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蔣萬安入局之難 劉世芳退選之易 兩黨性格迥異也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蔣萬安、劉世芳。
蔣萬安、劉世芳。

繼劉世芳日前宣布退出民進黨高雄初選後,蔣萬安終於表態「不參選」台北市長,其所產生的政治效應和輿論關注自然不在話下。雖然兩人的進退都訴諸「大局考量」與「黨內團結」,但仔深入觀察,這樣的選擇似乎又帶了些「必然性」,體現的是藍綠截然不同的政黨文化與政治性格

在政治權力的運作層面,民進黨始終相信選票最大化與利益議價邏輯,所謂的大局是建立在「實力原則」與「妥協的政治技巧」上,同時也允許個人從中得到合理的報酬與補償。

劉世芳急流勇退 保留了自身與陳菊的高度

直白來說,劉世芳本來是賽局者,選擇急流勇退不僅保留了自身與陳菊的高度,並提供派系合作以及小英連任佈局的戰略縱深,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沒有絕對的贏家與輸家,因此就不存在「贏者全拿」或「全盤皆輸」的零和結果。

民進黨這種深具現實感的「大局」與「團結」,是建立在權力平衡與現實導向的政黨性格當中,顯性的派系政治更是扮演政黨「整體」與個人「算計」之間甚為關鍵的「中介變數」:派系的博奕關係不僅吸收了可能的衝突能量,同時進行了必然的利益交易與分配。

蔣萬安不參選 只是轉進戰場或是保全實力

相形之下,國民黨的深信的卻是名正言順的「秩序」與「正當性」邏輯,即便整體環境對執政民進黨已是包袱,縱使政治行動者存在無窮的潛力與未來性,但在論資排輩的「等級體系」中,卻必然被要求成全「大局」與「團結」。坦率地說,蔣萬安未曾是賽局者,宣布「不參選」只是轉進戰場或是保全實力的遁詞。

如果蔣萬安個人的形象、立院的博命演出以及與社運結合所累積的能量,必然是要成就吳敦義2020年的「勢」與成全丁守中的「不餒」,在面對柯文哲不減的魅力與黨內對其「輩份」或「身份」的質疑下,不要入局雖是其個人最佳選擇,但也在無形間使得國民黨失去了不少政治效益,特別在於政黨形象、世代交替、群眾基礎與選票拓展上。

國民黨這種形式上的「大局」與「團結」,是建立在集體秩序與組織層級的規範中,因此黨員始終被要求要壓抑自身的理性選擇與主體性。然而欠缺多元競爭與次級團體的遊戲規則中,惟有把持黨組織才能遂行「由上而下」的權力運作,由於黨主席具有絕對壟斷性,因此劇烈的黨爭屢屢因爭奪其大位而來。

在這個等級體系中,個人若有其政治規劃,也必須隱微地與高層建立某種垂直/單線的「扈從關係」,這是政治文化也是利益分配的共生結構,縱使擁有某種權力的相對自主性,也都內化或是依附在地方派系或家族政治的系統下。

這些沈重的包袱,其實也是蔣萬安難以言喻的原罪。

諷刺的是,國民黨曾經透過前述價值體系與權力結構長期掌控台灣的政治運作,並使社會資源與關係網絡與黨組織緊密鑲嵌。但是當陷入目前論述空洞、人才斷層、組織解體的窘境時,這種體制不僅無法吸納新鮮的政治元素,同時必然造成其世代的斷層與民意的脫節

這些現實,也是蔣萬安必須面對的客觀處境。

劉世芳退選的「易」,反應的是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只要上下各方都能在「次佳方案」中尋求妥協與利益分配,順勢而為豈是壞事?蔣萬安入局的「難」,體現國民黨的難以妥協的價值體系與等級秩序,只要老人與當權者一句「不合規矩」或是「身份僭越」,就可能陷入「因為毀壞大局,破壞團結」的絕境,向前一步不僅難且險。

按此邏輯,蔣萬安雖年輕有為,然而立委才幹兩年不到,擁有本場次入局門票與聲明已在黨內立於不敗之地,暫避柯文哲鋒芒且將戰線延長到下次選戰,不僅在黨內贏得「顧全大局」美名,未來面對民進黨在北市苦覓無人窘境時,也不失另類的「次佳選擇」。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