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楊鈞池】川普此行訪東亞 高張「美國第一」旗幟
作者為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從上星期開始訪問東亞,先後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與菲律賓,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高峰會議,也出席東亞高峰會,川普總統還與多位亞太國家元首舉行雙邊會談。這一次訪問東亞,川普總統所到之處,受到當地國家熱情的招待,也成為新聞媒體閃光燈注目的焦點,因為在一年之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如今正好可以觀察川普總統在選舉期間的言論是否已經轉變為他的實際政策行為。
毫無疑問的,川普總統是言行一致的!
「美國第一」(或稱「美國優先」)的經貿主張,從他抵達日本開始,就立即批評日本採取「不公平貿易行為」,川普總統甚至直接說「日本人都不願意購買美國汽車」。這樣直言不諱的態度,中國政府與企業隨即利用川普總統訪問期間,簽屬高達2535億美元經貿協議,涉及液態天然氣、波音飛機、大豆等,給足川普總統一個大大的面子。到了APEC會議期間,川普總統再次指出「有些國家採取不公平貿易措施以及控制匯率,占盡美國便宜」,川普總統說「美國不再忍耐這種貿易虐待」。
川普總統的經貿政策標榜著「美國第一」的旗幟,這是美國從1980年代以來積極提倡全球主義(globalism)國際經貿秩序的一個重大變化。全球主義的國際經貿秩序強調自由化、全球標準一致化以及國際多邊協商主義,這些都是歷任美國政府積極提倡的主張。
然而,川普總統卻強調美國優先、雙邊貿易協議等主張,似乎是矛盾的,其實,川普總統還是強調「自由」、「公平」與「互惠主義」等國際經貿秩序的基本理念,只是,川普總統為了顧及低迷的民調支持率以及國內選民的選票壓力,直接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拉攏貿易夥伴國擴大購買美國的產品或者前往美國投資設廠擴大就業,川普總統訴求的對象其是美國內部。
川普總統會持續高舉「內縮的外交政策」嗎?應該不會!
在川普總統訪問東亞期間,他不斷提到「印太」(Indo-Pacific)。川普總統並非提出「印太」的第一人;早在川普總統訪問東亞之前,印度就已經與亞太地區有非常緊密的互動關係,2005年第一屆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印度就已經派人出席,而當時美國並未加入東亞高峰會。為何,川普總統,或者,美國政府愈來愈重視印度加入亞太區域整合?
研究外交與戰略的學術界有一個相當古典(classic)的概念─地緣戰略學說。從以前的「陸權論VS海權論」,到「地緣政治論VS地緣經濟論」,地緣戰略學說不僅是古典的,還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學說或分析工具。
從「地緣戰略學說」來分析與觀察,川普總統多次提到「印太」的目標與可能的作為,顯示美國政府不會成為一個「內縮國家」,美國仍將繼續參與「印太」或「亞太」各項政治、經濟事務,甚至包括軍事與戰略事務。
首先,「印太」是為了擴大此一區域的貿易成長。除美國之外、中國、日本與印度分別是全球第二、第三、第七大經濟體,這些國家也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2016年美國出口到這三個國家超過2000億美元的產品,從這三個國家進口超過6000億美元的產品;最近十年之內,美國與中國、印度的貿易往來,有相當大幅度的成長。川普總統提到「印太」,顯然是不願意放棄任何有機會擴大或維持美國與這些貿易夥伴國的貿易連結。
其次,川普總統雖然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然而,當年美國歐巴馬總統決定加入TPP,主要原因是避免「中國想要在亞洲地區主導貿易規則」。如今,「強烈反對歐巴馬政策」的川普總統尚未想出更好的來替代TPP,但是,「避免中國擴大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這是川普政府沒有說出口的想法。
第三,美國政府提出「印太」,更可以強調美國在此一區域的同盟關係。過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設計,主要是以美日、美韓、美澳等雙邊同盟關係為基礎,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扇形輻射體系。然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美國產生嚴重的衝擊,美國政府明顯地削減軍事經費支出,讓美國許多同盟國家擔憂美國甚至有可能減少在全球軍事安全議題的投入。
日本、澳洲與印度對於如何加強彼此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其實已經討論多年;然而,這是在美國的支持與安排之下所進行的,美國政府希望由過去的雙邊同盟關係,慢慢地朝向: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美澳印等不同的三角同盟關係,並且在這些三角同盟關係的基礎上,建構印太地區的「北約模式(或北約組織)」。現階段川普政府比較希望透過外交壓力來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或飛彈危機,其實也是在摸索與嘗試建立一種集體安全協商機制來進行對話與談判。這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值得再三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