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游雅雯】翁山蘇姬真該為羅興亞人負全責嗎?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

(法新社)
(法新社)

前言

近年來,羅興亞難民議題讓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不斷遭受西方媒體及國際社會的譴責與施壓。

儘管如此,翁山蘇姬不但未有積極作為,她僅回應道「我只是一位政治家,並非像柴契爾夫人、德雷莎修女那樣的聖人」。她的意思是指,作為一位政治家有時候必須要向現實妥協,無法一昧堅持理想。

令人不禁要問:我們對翁山蘇姬是否過度期待?翁山蘇姬如聖人般的形象是她的本質,抑或是國際社會所建構出來的?翁山蘇姬究竟如何看待羅興亞難民議題?

從政治素人變成人權鬥士的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的父親是緬甸獨立英雄翁山將軍,當翁山將軍遭暗殺時,翁山蘇姬只有2歲。她15歲時隨著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之後再到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也在牛津大學遇到夫婿麥克(Michael V. Aries) ,並於1972年結婚,育有兩個兒子。

1988年,原本未曾參與政治的翁山蘇姬為了探視中風病危的母親而返回緬甸,恰巧遇上1988年的緬甸「八八八八民主運動」。

由於身為翁山將軍的女兒,在高知名度的情況下,因而被推舉為該運動的領導人,從此開啟了翁山蘇姬的政治不歸路。

翁山蘇姬深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義」的影響,在遭受軍政府軟禁期間,完全不抵抗、也不合作。軍政府對她無可奈何,只希望他能早日離開緬甸,減弱她對緬甸民眾的影響力。

1997年,翁山蘇姬夫婿被發現罹患癌症,然而緬甸軍方刻意不發放簽證讓麥克進入緬甸與翁山蘇姬見面,目的是希望藉此施壓讓翁山蘇姬出境緬甸去探視夫婿。

但是,翁山蘇姬擔心一旦離開緬甸,從此就回不來了,因此,就算是1999年夫婿過世之時,她也寸步不離緬甸住所,這也造成兩個兒子對母親的不諒解。

這些磨難與犧牲讓翁山蘇姬在緬甸人民心中的地位日益崇高,1991年她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被西方媒體冠上了「緬甸人權鬥士」的形象。

2015年重返政壇的翁山蘇姬

2015年,翁山蘇姬帶領其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國會大選,緬甸軍政府正式交棒給民選政府。

雖然在憲法第59條「翁山蘇姬條款」的限制下,擁有外國籍丈夫及兒子的翁山蘇姬無法成為總統,但她仍是執政黨最高位階的實質領袖。

因此,當羅興亞難民議題爆發時,國際社會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跳脫族群框架(因為她本身是緬族),再次勇敢對抗軍方勢力,充分展現人權鬥士的崇高形象。

但是,翁山蘇姬面對西方國家排山倒海的壓力,仍舊對羅興亞難民議題無所作為,讓很多人失望了。

西方社會正在施壓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收回翁山蘇姬的和平獎、都柏林自由獎已宣布收回她的獎項、牛津市議會亦撤回其自由獎章,牛津大學聖休學院(St. Hugh’s College)也撤下了翁山蘇姬的畫像。

重返政壇的翁山蘇姬將自己定位成是一位政治家,所做的任何決策必須考慮政治後果。因此,針對羅興亞人議題,她一方面必須考量支持她的選民主要是緬族,並非羅興亞人,因為這關乎到下次選舉她所屬的政黨是否能延續其政治生命。

另一方面,軍方也是緬族為主,翁山蘇姬若強力介入羅興亞人議題,勢必與軍方直接對抗。若軍方以此議題發動政變,勢必將危及緬甸脆弱的民主體制。

再者,羅興亞人僅是緬甸眾多的少數族群之一,並非勢力強大的少數族群;而且目前緬甸正在積極追求經濟發展的路途上,羅興亞人議題根本不在緬甸政府的政治議程之內。

對翁山蘇姬而言,若是西方媒體強力炒作與施壓,就要她全權負責,未免也太過強人所難。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賴清德的「兩個不妥」
韓國女主播戴眼鏡播報,為什麼會「造成轟動」?
坐賓士內哭泣?錯!你是坐摩托車哭泣
無法逃離列強角力 可憐的敘利亞人
過勞加班腦溢血,決定離職創業:要死也要死在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