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王皓平】空汙襲來 你我竟是幫兇?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自行車運動愛好者

照片為作者北海道自行車旅行中所攝,該次旅程為七天一千公里的旅程。
照片為作者北海道自行車旅行中所攝,該次旅程為七天一千公里的旅程。

我不騎「摩托車」超過10年了,總覺得這種交通工具有點勝之不武,以前是靠汽油,現在則是有電動的,但都不是靠體力,所以我很早就回到自唸小學以來所慣常騎乘的自行車;如今,多了空氣PM2.5污染的問題,更加地堅定我繼續騎下去的信念,至少不要變成汙染空氣品質的幫兇。

但這只是我,如何全民推廣,達成近十年來歷任政府推廣綠色交通工具的目標,以化解都市交通壅塞,以及完善「最後一哩」(last mile)路的交通建設。是的,U-bike引發的自行車風潮,讓部分台北民眾選擇腿力輪轉的腳踏車;近一年來的O-bike又讓都會地區公共腳踏車的普及性更加地開展。

尤其在台北市市內,三橫三縱自行車專用道通行後,又使腳踏車通行的便利性與安全性提高了,甚至在仁愛路與復興南路騎腳踏車,變成一種時尚,不時看到愛美、怕曬的妙齡女郎,也加入鐵馬一族的行列。

然而,當政府看到機車仍然擁塞占據慢車道,或是每戶家庭汽車擁有率居高不下時,就足見至今我們僅讓部分的人轉換交通工具的使用,還未收得全面之效。

在作法上,政府已經非常努力與用心了,但仍須待時間與相關主客觀的因素配合。首先,單車騎乘者在每10公里的旅次中,在台北市如此的空氣環境品質,其對人體的影響如何?有影響、沒影響或是影響非常有限,這些資訊都請政府部門進行相關實驗評估,並公開發表結果,以化解一些人的疑慮,讓他們願意加入

第二,台灣是炎熱的騎車環境,台北更有空氣悶熱、不流通的問題;尤其,台灣四季不分明,基本上只有夏天,跟不是夏天的差別。但是即便是在天氣不熱的歐洲國家,諸如荷蘭、法國、德國等國,這些國家是腳踏車利用環境友善的國家,多數「上班地點」(包括公家機關)往往設有「淋浴間」,使上班族可騎乘到辦公室後,不用穿著汗流浹背的襯衫繼續上班

第三,今日台北都會區機車「車滿為患」,正是因為機車是交通工具「界」的小強(蟑螂),很難被打敗,單次旅程油費便宜,可快速抵達目的地,而且停車方便,這些都是「機車當道」的主因。

因此,若能讓機車使用者增加機車騎乘成本,如空汙費、機車購置費用、廢除免費停車格、機車全面退出人行道。當誘因與成本此消彼長時,市民自會撥打算盤,決定適宜的交通工具。

第四,目前自行車與其他大眾交通工具的「混搭」有很嚴格的限制。以「台北捷運」來說,目前僅限於「假日」,所以上班日如周一至周五的通勤日不能直接將自行車推進車廂;雖說可以包裹置於自行車車袋,但拆裝前、後輪將費去甚多時間,而且車袋又有些許重量。又以「台鐵」來說,即便已裝入車袋,仍僅限定局部的車次方可攜車進入火車車廂。這方面可以考慮於不擁擠的時段做進一步的開放。

筆者是熱愛單車運動的人士,台北市市內交通概以自行車為主;出國也都會扛著腳踏車進行單車旅行,「輪跡」及於北京、長城、東京、大阪、九州、仙台與北海道地區。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東京城區,地狹人稠、車水馬龍,道路很難有空間設置自行車專用道。但是該都市騎自行車的上班族,乃至於小學孩童,都能用很優閒、安心的心情通勤,這是安全的交通文化所致,大車讓小車,小車讓機踏車,機踏車禮讓行人。若我們也能透過教育與宣導,打造這樣的交通文化環境,相信會讓更多的人變換交通工具,一起加入「輪轉」的人生。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