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蔡慶樺】德國「尖角字體」 的愛與恨 得從16世紀說起

作者為政大政治學博士

德國尖角字體。圖/Wiki
德國尖角字體。圖/Wiki

去年12月,德國薩克森邦新購置的警用反恐鎮暴戰車,座椅上以尖角字體(Fraktur)繡上了薩克森警方的字樣,引來軒然大波。最後警方只好更換座椅上的標誌,以平息爭議。

為什麼這件事有爭議?其實是因為,這種字體曾經受納粹所愛。在提到納粹以前,先來說一個很有意思的德文片語:Fraktur reden

Fraktur的原意是斷裂,而用在字體上就是指尖角的棱角字體(這種字體中發展出多種字型,特徵都是尖角),流行與1620世紀的德語區。這種兼具典雅與力量的字體,因為流行於德意志啟蒙運動時,許多重要的德文經典都以這種字體印行,例如康德的《回答這個問題:論何謂啟蒙?》就以這個字體首刊。長久下來,德國文化傳統便與這種字體的意象扣連起來。

而片語Fraktur reden,就從16世紀有尖角體時便開始流傳,字義是「說尖角體」,意思是明白了當地、不拐彎抹角地直說。其實尖角體雖美麗,比起一般拉丁字體來說,卻不那麼容易直覺閱讀。那麼,為什麼「說尖角體」會意指直接明白地說話?

因為當時的拉丁文作品幾乎都以「古體」字體(Antiqua)印行,而德文作品則是尖角體。所以,說尖角體(其實應該原來的用法是「寫尖角體」,隨著時間演變,就變成「說尖角體」),對於以德文為母語的人來說,意思就是:別裝腔作勢說拉丁文啦,說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

當年,對於教養階層來說,拉丁文是必備學養,哲學系或神學系學生的拉丁文訓練是極佳的,常常大學畢業時還沒什麼好工作,就到貴族家裡教孩子們拉丁文,例如康德、黑格爾、荷爾德林年輕時都當過拉丁文家教。

歌德曾經輕蔑地批評過某個同時代的文人:他連拉丁文都說不好!可見拉丁文的地位。拉丁文是知識人的語言,並非一般大眾的庶民語,那不是在地的、人人可解的東西,那雖是德國上層社會教養的必要訓練,但那終究是來自羅馬帝國的文化,是非德意志的。

幾百年來尖角體與古體這兩種字體,在文化政治領域彼此競爭,結果在20世紀時古體成為更通行的字體。到了納粹崛起時,他們開始使用尖角體的理由,便容易想像。

許多人相信尖角體是德意志的,而古體是外族的,強調德意志特質的納粹,當然力倡脫拉丁化。在納粹的文宣品裡便愈來愈長見到尖角體,也給後人留下這是個納粹字體的印象,在當代德國的公共領域裏也有意地避用,除非是要處理歷史文獻。

不過,雖然納粹用了這個字體,我認為不能就這麼判定這是納粹字體,一來尖角體存在歷史久遠,早於法西斯主義;二來,更重要的,第三帝國後期,希特勒及戈培爾等納粹高層正式反對使用此字體,認為那是歷史上一些掌握出版業的猶太人使用的「猶太字型」(Judenlettern)(而這也是無稽之談)。

但無論納粹高層對於此字體的態度如何曖昧,許多納粹文宣品確以尖角體印行,當代人已將兩者緊緊連結。換句話說,如同原來很多中性的德文詞彙在納粹時期被意識形態化之後,已經不再具有中性地位,這個美麗的字體也已被納粹「汙染」了(非常可惜)。今日的公家機關再用這個字體,顯然很不政治正確尤其薩克森邦是排外勢力相當強大的地方,更須格外小心。

古體的勝出以及尖角體的反撲,其中牽涉幾百年的文化政治主導權之爭,從薩克森邦警用車事件可以看出,一切歷史都還是當代史。而語言與文字的背後是歷史與文化,歷史與文化的背後也是語言與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