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蕭督圜】泰國選舉背後的中國影子

作者為淡江大學新南向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泰國大選過程甫落幕,讓外界高度驚奇的是支持軍政府及現任總理巴育(Prayuth)的「公民力量黨」(Palang Pracharat)得到最多民眾的支持,拿下了843萬票及118個眾議院席次。由於泰國中選會要到5月9日才會公布最終結果,但總理巴育繼續執政似乎已成定局,雖然「為泰黨」積極集結反軍政府政黨希望能在眾議院過半,挑戰巴育組閣的權利,但實務上恐難對其造成威脅。

即使至今選舉的風波依然尚未落幕,但這次的選舉過程中泰王扮演了穩定巴育政權的重要角色,不管是在選前禁止胞姊烏汶叻公主(Ubolratana Mahidol)擔任「泰愛國黨」的總理候選人,亦或是選前之夜發表聲明希望人民選擇「好的人」,甚至是選後宣布褫奪前總理塔信過去獲頒的王室勳銜,在在都是要幫軍政府清除執政上的障礙。可以觀察到,由於泰王5月即將登基,有鑑於他的威望與前任國王存有落差,他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及親王室的政府來鞏固權力,因此他與現任總理巴育的合作成為其合理的選項。

而巴育總理在2014年的政變之後,曾多次提到「他不是軍人,是政治家」,歷經五年的準備與佈局,他勢在必得,準備長期執政。在新憲法變更參議院體制後,這次選前他先用參議院人事安排吸納軍系,得到軍方完全的支持;而後積極拉抬屬於他的「公民力量黨」,希冀透過民主選舉創造「後軍政府時代」。雖然選後至今社會中存在對選舉公平性的質疑,但在泰國溫和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氛圍下,當巴育政府得到泰王的隱性加持,以及多數民眾都期待能恢復穩定、重振經濟的心態下,泰王與軍政府的相互拉抬將是未來政治發展的主旋律。巴育將不僅可以扭轉過去紅黃對決的政治情勢,更可能在中國協助下完善經濟成長。

事實上,泰國近五年來經濟成長率維持僅在2-4%左右,泰國身為東協中僅次於印尼的第二大經濟體,高達7000萬的人口應具有龐大的發展潛力。但經濟成長要件不外乎投資、出口和消費,過去泰國內需消費主要集中在中產階級小家庭以及城市消費者,出口主要依賴於電子電機、汽車製造等產業,如何提升經濟成長發展一直是軍政府的目標。

與中國的合作成為軍政府的主流思維,而中國也樂於向軍政府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一方面,在短期的經濟成長上,中國能提供泰國穩定的觀光客,為泰國基層社會帶來經濟的收益;由於觀光業是泰國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更具有雨露均霑的特質,當一年有1/3的觀光客都來自於中國時,不難想見其對泰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恰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曼谷在泛亞高鐵經濟圈中將扮演重要戰略地位,故而2016年軍政府推出「東部經濟走廊」的國家級計畫,希望串聯曼谷及東南部羅永府、春武里府及北柳府等地,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對接。透過大量基礎的推動,相信新一波投資將帶動泰國所需的中長期成長,完成國家經濟成長6%的目標。

隨著泰國軍政府越來越偏向實行中國的政經模式,不僅在軍事上縮減了與美國軍演合作的規模,轉而購買中國製造的軍事武器;甚至模仿中國對網路的監控模式,通過了新的「網路安全法」,讓國家安全委員會能夠不需要法院同意就監控和訪問民眾的私人數據。對中國而言,應是樂見這樣的發展,證明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經體制是可以對外輸出的,突破過去西方的國家發展理論範疇。但也讓外界擔憂,在中國的影子下,恐將讓泰國的民主與人權蒙上限縮的陰影。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